都市白領應提防“情緒腸胃病”
時間:2024-10-13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大城市高樓林立,車如流水,交通便捷。在這熙攘繁華的城市之中,健康隱患無處不在,腸胃疾病更是變著法子層出不窮。有沒有想過腸胃病的發生會跟情緒不佳有關?有時候腸胃不好可能是“壞情緒”在偷偷作祟呢!
人體胃腸道功能受神經、內分泌系統協同支配、調節,其所擁有的神經細胞數量僅次于中樞神經,對外界刺激十分敏感。胃腸道是人類最大的“情緒器官”,人的消化功能會隨著情緒波動而出現“情緒化”的反應。
在門診里,經常會遇到這樣一些病人,說各種消化道不適癥狀,如食欲不振、上腹部隱痛不適、泛酸、燒心、下腹脹痛、腸道“嘰里咕嚕”作響、肛門排氣不斷等,反復多次就診,找了多位教授,反復做了很多檢查,如胃鏡、腸鏡、B超,甚至CT等,均未發現器質性病變。經仔細詢問病史,發現這類患者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在焦慮、憤怒、憂傷、緊張、生氣等不良情緒狀態下,胃腸道不適癥狀明顯加重。
都市人小心“情緒胃腸病”
回想一下,當你精神愉快時,是否總是胃口大開?而當你心情憂郁時,是否會覺得吃什么東西都沒有滋味?
人體胃腸道功能受神經、內分泌系統協同支配、調節,其所擁有的神經細胞數量僅次于中樞神經,對外界刺激十分敏感。胃腸道是人類最大的“情緒器官”,人的消化功能會隨著情緒波動而出現“情緒化”的反應。
眾多能夠影響自主神經功能的異常刺激,如心理壓力過大、過度勞累、情緒緊張、焦慮、抑郁等,都可能導致胃腸蠕動減慢,消化液分泌減少,出現食欲下降、上腹不適、飽脹、噯氣、惡心等消化不良癥狀,從而導致功能性胃腸病。這類患者的共同特征是,雖然有胃腸不適癥狀,但未發現器質性疾病的證據。
“情緒胃腸病”青睞都市人
心理、社會因素對功能性胃腸病的影響,分為急性應激和慢性應激兩種。若急性應激處理不當,也有可能留下記憶,逐漸發展成為慢性應激。因不良情緒導致的功能性胃腸病在我國都市人群中的發病率較高,最常見于白領、學生等從事高強度腦力勞動的中青年人。
“情緒胃腸病”雖然不會致命,但會顯著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過去,由于醫患雙方對此類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導致的軀體疾病)均缺乏認識,多數患者未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胃腸不適癥狀得不到有效緩解,進而加重情緒障礙,造成惡性循環。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