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將軍—張學良的養生之道
時間:2024-10-13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世紀傳奇老人張學良,一生的經歷可以說是奇幻又非凡。不到而立之年,因父親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而不得已接替父親職位,執掌東北軍政大權,統治3000萬人民,成為“全世界最年輕的獨裁者”(埃德加·斯諾語);后又歸順中央,成為民國“海陸空軍副總司令”,與蔣介石結拜為兄弟,深得蔣的信賴;“九·一八”事變后,又成為萬夫所指的“民族罪人”,實際上是“不抵抗”政策的替罪羊;他游歷世界各國,見過希特勒、墨索里尼,一度崇尚“國家主義” ——簡言之就是中國的法西斯主義;后又因對蔣介石的內戰方針不滿,開始接近***人,同紅軍合作,思想上贊同中國***的主張,成為一名愛國將領;1936年年底,發動了著名的“西安事變”,這次事變成為中國歷史發展的轉折點,其重大意義歷史學家已有公論;然而事變的發動者張學良卻開始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囚禁生涯,國民黨從大陸潰敗后,又險些被蔣介石泄憤處死……這樣的人生,這樣的滄桑變化,不但沒有使張學良“看破紅塵”,厭世遁出,反而讓他提前進入“散淡”境界,把囚禁生活當做修身養性的人生大課堂。在被軟禁期間,張學良把自己的生活設計得十分充實:研究明史,鉆研《圣經》,養雞養鴨,徜徉林泉;在貴州時,還幫當地貧苦鄉民操辦婚事;在湘西,同流亡的東北大學生們共同聯歡……等等。
從張學良身上體現出適時而變的稟賦來看,根本看不出這位將軍曾經是一位著名的享樂主義者。
張學良年輕時曾經吸過毒,靠著堅強的毅力戒掉了毒癮。
張學良也曾經歷過歌舞升平的富貴溫柔生活,不論在天津、北平,“少帥”的風流韻事也曾是報章追逐報道的“花邊”。
從這一點看,他的一生也是繁復多變的,“烈火烹油、鮮花鼎盛”的繁華場面也經歷過,“鐵窗孤月,寂寞流水”的晦暗境遇也飽嘗過。然而張學良能從人生變化無常中超脫出來,并且能超越憂郁,使人生境界臻于完美,終于迎來祥和、平靜、充實的晚年。
綜觀張學良的大半生,他以自己的順時應變的精神書寫了一部奇特的養生經歷,并修成善果,可謂“囚禁中修煉成的全福老人”。
張學良享年101歲,他的長壽之謎也成為各界人士關注的話題,有人稱之為“張學良現象”,也就是逆境人生中卻能實現長壽的現象,這在世界政治人物中也是罕見的。
有一次,張學良被問到養生之道時,回答說:“我并沒有什么特殊的養生之道,只是會吃能睡。平時都從晚上10時一直睡到轉天上午11時,中午再睡2個鐘頭。再加上不愁吃,不愁穿,心情保持開懷?!?/P>
話雖聽上去極端,卻也道出了這位36歲起就開始過囚禁生活的少帥之所以能頤養天年的某些。按照張學良所說的睡眠時間來計算,他每天睡眠的時間竟達15個小時,這樣的睡眠時間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是偏長的。睡眠偏長或偏短對身體都是不利的。但據衛士回憶,張學良很多時候都是處在臥床靜養狀態,也就是做“呼吸氣功”。在臥床同時回憶平生經歷,在靜思中重新體味過去的戎馬生涯和酸甜苦辣,保持了思維的活躍和大腦的靈敏,這對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好處的。在晚年時,他口述歷史,情節次序有條不紊,細節也鮮明生動,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張學良囚禁時的大腦體操。
蔣介石囚禁張學良,限制了他的人身自由,扼殺了少帥的滿腔抱負,張學良不得不被迫過起了賦閑的生活。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說,張學良將軍被禁,也免去了鞍馬勞頓的軍旅生活,更無法思慮政治上的得失,反而成就了他提前“退休”養生的條件。為了防止和外界接觸,蔣介石一直把張學良軟禁在山里,從奉化雪竇寺到貴州的青山綠水,都是一些風景幽美之處??陀^上張學良有了清凈的生活環境,而清凈是養生的首要條件。
一旦越過了心理上的檻,眼前的就是悠閑的生活。張學良對此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生活態度,從養生的角度來講,未嘗不值得慶幸。所以晚年張學良說他“不愁吃,不愁穿”,雖然言語中滋味很苦澀,雖然他本意上不愿意以這樣的生活換取長壽,但這種生活對養生是大有益處的。
以文化陶冶調理氣血
● 釣魚是眼、手、腦和靜、意、動的結合,意守水面,形靜實動,其實在練氣功(靜功)。
張學良的娛樂養生法很多,他以釣魚養生、寫作養生和花卉養生來消遣自樂,使本來單調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電影《西安事變》一開始,就有一個張學良和趙四小姐在特務監視下在湖邊默默垂釣的鏡頭??梢哉f,垂釣生活,貫穿了張學良將軍的大半生。
張學良被軟禁在湖南鳳凰山時,有一大樂趣,就是釣魚消遣。他經常漫步到山腳河邊垂釣,有時沒釣到魚,也得買一條魚掛在鉤上。有一次他去釣魚一無所獲,就買了一條4斤多重的鱖魚掛在自己的釣鉤上,放在河里觀賞。剛開始,他的釣魚技術不好,就專門向同在河邊釣魚的老翁請教,拜他為師。
釣魚可以松弛緊張的情緒。釣魚時,人的眼、神專注于水面浮鼓的動靜,意識完全沉浸在水面上魚漂的一抖一動的安靜意境中,大腦皮層只有一小部分在興奮和活動,大部分腦細胞得到了休息,所以釣魚就起到了調節、放松、消除疲勞的健身作用。尤其當“魚漂送起,竿彎滿月”時,一條活蹦亂跳的魚兒釣出水面,必然會產生興奮感,不良心境和疲勞煙消云散。所以,釣魚能解乏、清肺、養性、順氣、增加食欲。
李時珍認為,釣魚活動本身能培育人陰柔的性情,能解除“心脾燥熱”,在安靜的狀態下,心跳脈搏最正常,血壓也最穩定。釣魚是眼、手、腦和靜、意、動的結合,意守水面,形靜實動,其實是在練氣功(靜功)。這對神經衰弱、高血壓都有很好的療效。
古人還將垂釣發展成人生的存在方式和自身的生命狀態,以致泛化出了禪意,就是說在流失的歲月中參悟了人生的玄機。張學良在特務“監護”下的垂釣中想到了古代的端靜禪師,禪師自稱“本是瀟湘一釣客,自東自西自南北”,表示自身五大皆空,心無掛礙。張學良就是這樣逐漸超脫了煩惱。
張學良此時愛哼唱《空城計》中的“我本是臥龍崗上散淡的人”,此時的境遇對他來說,等于是提前進入“散淡”境界。
既然散淡了,那么就索性移情山水,以詞賦自遣。張學良前半生為一武夫,很少舞文弄墨,可是他自有一種天分,能夠通過短時間內攻讀文學作品而成為一名詩賦家。很少有人知道張學良堪稱文學功底深厚、精于詩詞的愛國詩人。
抗戰期間,張學良不能報效祖國,就常常和趙四小姐談論、誦讀岳飛的《滿江紅》、文天祥的《過零丁洋》、秋瑾的《寶刀歌》。他說:“(這些詩歌)讀起來多么激動人心呀!我常常這樣想,如果有一點壓力就卑躬屈膝,別說氣節,就連做人的最起碼的尊嚴也都喪失殆盡,這是最沒有出息的,即使活著,又有什么意義?所以我看還是文天祥說得好: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聽到趙四小姐的夸贊,張學良嘆了口氣,感慨萬端地說:“這也許是與我的處境有關,讀古代和近代的好的詩詞,常常使我產生共鳴,給我以生存和前進的勇氣與力量?!?/P>
張學良非常清楚吟詩作賦對情緒的調節作用,而且是一種非常積極的養生法。寫詩(寫作)是一種交流,交流是人活在社會上的一種需要。張學良被禁,身邊可交流的人極少,要把思想表達出來,寫作就是一個手段。同時,寫作還是一種精神宣泄。
張學良年輕時愛打網球,馬術也十分精湛,除了寫詩,張學良還研究明史,寫閱讀札記,翻譯英文小說,研究《周易》,寫得一手好書法。
晚年,承受不了劇烈運動了,他就開始養花。他在自己的庭院里養了很多的花,并愛養蘭花,特別喜歡養君子蘭。
君子蘭在植物分類學上為石蒜科,屬多年生草本花卉,原產于非洲南部的山地森林中,從發現至今只有160多年的歷史,1870年前后由歐洲傳到日本,20世紀初傳到中國。君子蘭也叫達牡丹,它葉闊,花形團聚,姿態端方,四季常青,翠綠喜人?;?、果、葉均妙不可言,四季觀葉,一季觀花,三季觀果,是它有別于其他花卉之處。君子蘭生命力極強,適應性廣泛,不論南北方都能養活,此花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在治療多種疾病和人體保健方面多有療效。這就難怪張學良對此花格外喜愛了。
對于養蘭花,他認為“是一種享受,譬如澆 #p#副標題#e#水、施肥、移動花的位置、適度的陰涼和適度的陽光……”還說:“蘭是花中的君子,其香也淡,其姿也雅,正因為如此,我覺得蘭的境界幽遠,不但我喜歡,內人也喜歡。”人們常說,詩言志,養花則可陶冶性情。張學良對詩與蘭花的偏愛,表現了一種潔身自好的高尚情操。
半世紀后披露的“保命心經”
● 森林中有很多樹可以散發出很多共香性物質,這些共香性物質可以殺死空氣中的病菌和微生物。
● 樹木自然散發出一種木屑香氣,其主要成分是菘萜、檸檬萜,具有松弛精神、穩定情緒、降低血壓的作用。
張學良恢復自由后,曾與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醫學欄目主筆詹姆斯·林德有如下一番對話:
林德:據說蔣介石大元帥幾次決心要處決你,你為此感到恐懼嗎?
張學良:我也沒法猜他想不想對我下手,何時對我張某下手。要是我天天這么想,哪怕隔三差五想這么一回,那我還活不活了?我沒有辦法,哪怕他明天槍斃我,我今天該怎么活還怎么活。
林德:你感謝蔣夫人嗎?
張學良:終身難忘。(冥思)
林德:你對趙一荻女士有什么要說的?
張學良:“德音莫違,及爾同死?!保ā对娊洝氛Z,意思是“不離不棄是美德,與君同死心相連?!?)
林德:你還要感謝誰呢?
張學良:樹和大米。
林德:樹和大米?
張學良:我居住的地方都是遠離城市的大荒之地,有一項好處就是樹多。樹是個好東西呀,它對這個肺呀皮膚呀是太有好處了。樹是個寶,沒有那些樹木,我張學良可能就會早早枯萎了。還有一個大米,就是大米熬出來的米油湯,那也是個好東西。我生下來就是米湯喂養的我,以后,我就相信這個米湯。這兩點我以前沒講過,今天貢獻出來,供你們研究。
張學良說的“樹”和“米湯”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對張學良披露的“森林養生”和“米湯養生”進行了專訪,有關研究公布后,引起了公眾的濃厚興趣。
“森林浴”降血壓在恢復自由前,張學良一直被軟禁在山里,1990年獲得人身自由后,張學良定居美國夏威夷。這些地方有一個共同特點是山清水秀,水質好,水中含有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綠樹成陰,含氧豐富,空氣新鮮,負離子濃度高;而且幾乎沒有工業污染和噪音公害,適宜人類生活,為長壽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
張學良沒有辜負大自然的恩賜,他盡情享受著身邊的自然環境。
張學良是個豪爽、大氣、有血性的漢子,住在山中,人和山相得益彰。按照心理學的觀點,張學良這種多血質的人,適合去往名山大川,面對雄偉的景色抒發胸懷,在他心目中,高山大川能夠容納、理解他。
山中多森林,色彩斑斕的植物能讓人的心理穩定,產生美感,從而消除疲勞。森林中松濤鳥鳴,具有城市噪音不可能有的安神作用。植物葉子能夠吸附灰塵、凈化空氣,空氣是維持生命的必需條件,呼吸含氧高的空氣,可以凈化心肺。森林地帶云多、霧多、雨多,冬天森林內的溫度比外面高,夏天則內部溫度比外界溫度低,氣候平穩宜人,不至于使人因為炎熱而損耗津液,或者因為寒冷而損耗陽氣。
森林還有一個功能很少被人提及,就是它的消毒殺菌功能。森林中有很多樹可以散發出很多共香性物質,這些共香性物質可以殺死空氣中的病菌和微生物。比如,1公頃松柏林每天能分泌出30公斤殺菌素,可以殺死白喉菌、結核菌、霍亂菌、痢疾菌、傷寒菌等病菌。
張學良晚年時,森林浴開始流行,心態年輕的他很快也學會了這一新鮮事物。所謂森林浴,就是到樹林中去沐浴那里特有的氣息、氛圍,享受森林的滋潤。樹木自然散發出一種木屑香氣,其主要成分是菘萜、檸檬萜,具有松弛精神、穩定情緒、降低血壓的作用。林中小溪的流水聲、觸摸樹皮時的感覺也會讓人心曠神怡。
張學良因為行動受限制,不能走得太遠。他也知道:對享受著寶貴自由的人,沐浴森林浴,最好選擇一大片的廣闊樹林,越遠離塵囂越好,但要注意安全。年輕人可以做一些活動量大的運動,比如跑步、爬樹,盡可能出汗,增加呼吸量,吸進大量芬芳物質。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