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而固化的老年婚姻
時間:2024-10-17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聽眾朋友準會聽到這樣的事情,誰家老人健康而長壽,兒孫衣食不愁有出息,常常是兒孫精心侍奉父母,給爺爺奶奶唱歌跳舞,好不樂哉!老年人盡享天倫之樂,兒孫們高高興興。這樣的家庭可謂溫馨和幸福的家庭。不管老人是與兒女合著過,而是相當多的老年夫妻單獨過,無庸置疑,溫馨和幸福的老年家庭,無疑是老年夫妻和兒孫們的向往和追求。這種有質量有品位的老年婚姻,肯定是由較高品位、較高境界、較多責任感的老年人掌控的婚姻。我們向溫馨和幸福的老年夫婦學習,向他們致敬。然而,我們也會常聽到這樣的事兒,誰家的老人雖有四男二女,但老來卻無兒女照顧。我知道一家,三個女兒相繼離婚,再到居委會一了解,三個女兒的母親也是早已離婚的單親母親。如此等等,難道不值得我們老年朋友對這些幸福和不幸福的老年夫婦的婚姻提些問題嗎?他們是怎么樣營造幸福和睦婚姻的,他們的身教給子女的是些什么?這些老年人的不幸福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等等。
各位老年朋友,我上面一席話,無非是說老年人的婚姻,由于婚史的發展和積淀,猶如大浪淘沙,會知道夫或妻的對方喜歡什么,也知道有些事怎么做,有些話怎么說更合適,怎么樣揚長避短,揚人喜歡的,避人不滿的,慢慢地自然會使老夫老妻相互接納、適應,以至達到和睦相處,真真地相敬如賓。這些老年夫婦屬于自免又會自律的人,值得贊揚。因為他們使老年婚姻幸福,家庭和睦溫馨。然而,在婚姻幾十年的長河中,婚前的不良秉性、行為、習慣、愛好,不好看的舉手投足,讓人鬧心的說話語調、方式等等,對不自免只少有自律的夫妻來說,會在年輕人婚姻中保留或發展,會在中年人夫妻婚姻中承襲發展,以至在老年人婚姻中會得到固化甚或是提升。據社會學者追蹤調查,他們在1944年調查一組大學生的性格,25年后即1969年對他們再次調查時,他們此時多數已接近或進入老年期了。調查結果發現,個體性格特征驚人的穩定,區別是性格特征——不論是優點或是缺點更加突出(見《女性心理和生理》P170)這就是老人的固化現象;這無疑是個令老年夫婦關注的問題了。有哪些影響老年婚姻質量的問題呢?請聽我慢慢說來。
一是,有些老年夫婦的“夫唱婦隨”的思想相對多一些。中國婚姻文化傳統留下的“夫唱婦隨”、“男主外女主內”,“女人得有女德、女容、女言、女工”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張揚了男性的地位和不良風氣,抑制和壓迫了女性的積極性甚或人性,以致使一些老年女性在家中無地位性或地位不高,實在離男女平等有大大差距。這樣的老年夫妻,只許男性“州官”放火,不許婦道人家“平民”點燈。這種傳統和行為習慣的固化這些泯滅了老妻提升愛情質量、苦建美好家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必然導致一些老年人婚姻質量不當,以致待兒女都成家結了婚,自己斷然與老伴離婚。這事一點也不新鮮,不僅城市里有,在農民中也有發生。
二是,有些老年夫婦“過多干預”兒女的做法相對多一些。如今是個性張揚的時代,老年人不以為然,可年輕人特別熱衷,特別喜歡,特別愛實踐。比如年輕人愛說“不用你們管”“我說了算!”或說“我喜歡這樣辦!”然而有些老人“老子天下第一”,特別熱衷,特別喜歡,特別愛實踐“過多干預”兒女的事。比如:兒女婚戀,他們愛摻乎,為兒女相對象,看生辰八字,請人看相算命,老人有一點不中意,這門婚事便告吹。比如:給輩送哪個幼兒園,買哪的房子,添置那些家具,什么顏色的家具等等,如此細枝末節,老年夫妻都特別愛摻乎。弄得兒孫不高興。老人自己也難高興。這其中,老年夫妻難免看法不一致,弄得老年夫妻之間也不高興。老人們啊,你們這些做法是不相信孩子的表現,饒是費心耗力,仍會若得兒女們不滿意。兩代人或三代人價值觀念,認同取向都不一樣,甚至是大相徑庭了,您管得了么?我說這有點多管閑事,放者消停日子不過,在自己找氣受。當然,老年人們的心地是好的,是善良的,兒孫們理解就好。正因為有對兒孫們的“過多干預”,引發代際之間和老年夫婦之間不和,肯定影響老年人婚姻質量。
三是,一些老年夫婦缺少一些為兒孫排憂解難的意識。他們認為老年人離退休后就是頤養天年,就是享清福。我說,這也無可厚非。然而,對一些身心健康的老年人來說,為兒孫們做一些好事實事,幫他們帶帶孩子,接送孫子上下學,幫兒女們看看家,做做飯等等,未必是壞事。表面上看是幫兒女,實際上是幫他們把工作、學習、生產等搞好,間接地支援了事業發展和生產建設。這叫“老有所為”也叫“余熱發電”,這也叫社會工作。此事何樂不為!老年夫婦所做的這一切一切,做兒孫的,得理解老人,愛護老人,并以實際行動感恩于老人們,因為“理解萬歲”!么?然而,有些老人在上述一些方面確實做的不夠。據我所知,有些老人身強體壯的,就是不肯為兒女看看家,做做飯,接送孩子:放著空房,就是不讓兒孫們住,名曰“我圖清靜”卻忘了親情的天倫之樂;有些老年夫婦早已有“老底”,早就夠花夠用的,就是“玻璃公雞——一毛不拔”,不說支援兒孫們買房購車了,就是給孫伙計買些文化用品,夏天買顆冰棍,買盒冰激淋,都舍不得的。何苦呢?世上萬事得想得開,老年夫妻的錢除了留老底看病、養老、送終之外,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早留給兒孫和晚留給兒孫,都是留給兒孫。晚送不如早送,集中送還是分散送,真的不如分散送,留個年年月月日日,多討幾個喜歡,多討幾個“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的親切叫聲。“活魚為嘛非得摔死買?”呢!想得開就能健康長壽,有助于代際間和睦,也有益于夫妻間和睦幸福。然而,由于是否為兒孫做點事,以及做事的多少、方式方法等等,也由于老年夫妻觀點認識不一,由此老年夫妻之間鬧矛盾的不少,不說話以至反目的有,甚至還有傷害得夫妻感情而鬧成悲劇的。這能不影響老年人婚姻質量嗎?
四是,一些老年夫婦缺少一些與兒媳和諧相處的思想準備和措施。兒女早晚都要結婚,兒子早晚都會進婆家。雖然婆媳兩方分著住、各過各,但聯系少,婆媳關系總是會有的。然而,有些老年夫婦缺少構建和諧婆媳關系的準備,而是運用老的套路,看兒媳橫豎不是。比如:兒媳是兒子自由戀愛,自作主張娶來的,老人不如意稱心,看兒媳總是斜視,說話總是帶氣兒。比如:新媳婦進家門,不會煎炒烹炸,不會逢逢連連,這不奇怪。婆婆不是耐心教、帶,而是,橫挑鼻子豎挑眼的。比如:對兒媳的生活方式也不滿,人家白天上班,晚間上網,晚睡晚起,老人說他們不知好歹,令他們早睡早起,弄得雙方都不痛快。比如:兒媳讓兒子干點重活,家務活,讓丈夫自己做飯,或自己熱熱飯,刷刷碗,老人從,就會說兒媳“撿輕活干”“沒眼里見兒”“不知疼愛丈夫”“坐享其成”等等。你想想兒媳聽了這些指責能心服口服?能心里舒坦?不會吧!后果肯定不良。這之中,往往還讓當兒子的受“夾板”罪,活得不舒暢!就此,我要說,兒媳是跟著兒子過一輩子的兒媳,兒子高興順心就成,這是第一點。第二點,婆婆得有把兒媳當成親閨女的心理準備。人心換人心,兒媳會將婆婆當成親娘的。第三點,疼兒媳與疼兒子總是統一的。雖說,疼兒子不等于疼兒媳,但疼兒媳必然等于疼兒子。第四,別那兒媳和女兒相比和要求,說甚了,對女兒“禮法”差點沒關系,跟兒媳“禮法”就得講究點兒,因為畢竟婆媳間不是“骨頭斷筋相連”的血緣關系么!我說和諧婆媳關系,進而是親切的親子關系,在進而讓老夫老妻心神愉快,心情舒暢,是得有以上說的幾個認識和相關準備的。
老年朋友們,影響老年人婚姻的因素,還會涉及經濟因素、外界因素等等,但我說的是,老年人婚姻質量高低,幸福與否,從理論上說,與經濟基礎強弱、錢財多寡并無關系,貧窮的老年夫妻未必不幸福,實際很幸福;“鉆石王老五”型的老年夫妻未必就幸福,實際有不少是不幸福的。而影響老年人婚姻質量的外在因素在多,也是外因,關鍵要看婚姻當事人老年夫婦自己,自己才是保持婚姻高質量、高品位的內因。
那么,老年朋友、老年夫妻如何讓婚姻質量高、品位高、幸福美滿呢?我提幾點建議,待聽眾審議一番。簡言之,就是一要有拋棄的思想和行動;二要有仁愛的思想和行動;三是要有“充電”的思想和行動。應該說,這三點是最基本的,老年人也是比較能做得到的。
一是,要有拋棄的思想和行動。“拋棄”是哲學上的詞,但很能說明問題。就是說,在事物的新陳代謝過程中,應發揚舊事物的積極因素,拋棄舊事物中的消極因素。老年人的婚姻,從成婚到眼前,幾十年的發展,老人的優點、好處展示和發揮的淋漓盡致,今后還應發揚光大;但也有一些短處、缺點沿襲下來,得以固化、強化,甚至不允許別人說半個“不”字。這就不好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捫心自問,為了夫妻二人和諧相處,白頭偕老,還真應有拋棄的思想和行動。快樂一天,郁悶一天,為什么我們不找快樂;苦也一天,樂也一天,我們為什么不以苦為樂、化苦為樂、累中取樂、助人為樂呢!老夫老妻有拋棄的思想和行動,就是高境界的表現,必然有助于老年人婚姻的高質量、高品位的形成。
二是,有仁愛的思想和行動。因為是老人,見多識廣,寬宏大度,問題容易看得透,拿得穩,仁愛友善之心,大多數老人都會有:即使暫不怎么具備,一點一滴,一般都會逐漸具備的。仁愛、愛人都是友善的具體體現。它突出地表現在一是,同情別人,他人有難就幫助,包括老伴的、親戚的、朋友等熟人的,還應該包括陌生人的、社會的人;二是,尊重人,即包括老伴在場的一切人都應該得到尊敬、理解、關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必立人,己欲達必達人。三是,幫助人,與老伴相濡以沫,相扶相伴、相幫相助、相慰相依一輩子;對兒媳、孫輩也要量力幫助。相幫相愛,傳遞的就是情,凝聚的是心。你想,老夫老妻之間或是老人與兒孫之間關系肯定是和諧相處,老人們能不幸福歡樂!
三是,要有“充電”的思想和行動。在當今,充電、不斷學習和學習型老年夫婦,學習型老年家庭,是社會的大勢所趨;而老年夫婦要適應體力和健康衰減的情況,面對對于優質生活滿足方面的要求降低,必然增加了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講究,“活到老,學到老。”現如今,老年人上老年大學,學習書畫、鋼琴等,可以陶冶情操、增添情趣;學習烹飪、編織等,可以豐富生活、增添技能;學習寫作、交際、禮貌禮節禮儀,做到知書達禮、待人有度。這些都有助于老夫老妻的生活質量的提升,婚姻質量的提高,并密切老年夫婦的和諧和睦程度。
好了,由于老年婚姻是人生的最后一段婚姻,怎么做到婚姻的善始善終,或做到雖是不為如人意的年輕人婚姻開始到雖老不盡如人意的中年婚姻,最后做到盡如人意的老年人婚姻,我們和老人們一起都十分關注。老人們雖有歷盡婚姻淘凈的強勢思維和固化優勢,但也有一些積習難改的缺點和弱點。然而,由于我們有拋棄思想、仁愛思想、充電思想及行動,一定會使老年人婚姻更幸福、更溫馨。我相信。你呢,也應該說相信。
各位老年朋友,我上面一席話,無非是說老年人的婚姻,由于婚史的發展和積淀,猶如大浪淘沙,會知道夫或妻的對方喜歡什么,也知道有些事怎么做,有些話怎么說更合適,怎么樣揚長避短,揚人喜歡的,避人不滿的,慢慢地自然會使老夫老妻相互接納、適應,以至達到和睦相處,真真地相敬如賓。這些老年夫婦屬于自免又會自律的人,值得贊揚。因為他們使老年婚姻幸福,家庭和睦溫馨。然而,在婚姻幾十年的長河中,婚前的不良秉性、行為、習慣、愛好,不好看的舉手投足,讓人鬧心的說話語調、方式等等,對不自免只少有自律的夫妻來說,會在年輕人婚姻中保留或發展,會在中年人夫妻婚姻中承襲發展,以至在老年人婚姻中會得到固化甚或是提升。據社會學者追蹤調查,他們在1944年調查一組大學生的性格,25年后即1969年對他們再次調查時,他們此時多數已接近或進入老年期了。調查結果發現,個體性格特征驚人的穩定,區別是性格特征——不論是優點或是缺點更加突出(見《女性心理和生理》P170)這就是老人的固化現象;這無疑是個令老年夫婦關注的問題了。有哪些影響老年婚姻質量的問題呢?請聽我慢慢說來。
一是,有些老年夫婦的“夫唱婦隨”的思想相對多一些。中國婚姻文化傳統留下的“夫唱婦隨”、“男主外女主內”,“女人得有女德、女容、女言、女工”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張揚了男性的地位和不良風氣,抑制和壓迫了女性的積極性甚或人性,以致使一些老年女性在家中無地位性或地位不高,實在離男女平等有大大差距。這樣的老年夫妻,只許男性“州官”放火,不許婦道人家“平民”點燈。這種傳統和行為習慣的固化這些泯滅了老妻提升愛情質量、苦建美好家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必然導致一些老年人婚姻質量不當,以致待兒女都成家結了婚,自己斷然與老伴離婚。這事一點也不新鮮,不僅城市里有,在農民中也有發生。
二是,有些老年夫婦“過多干預”兒女的做法相對多一些。如今是個性張揚的時代,老年人不以為然,可年輕人特別熱衷,特別喜歡,特別愛實踐。比如年輕人愛說“不用你們管”“我說了算!”或說“我喜歡這樣辦!”然而有些老人“老子天下第一”,特別熱衷,特別喜歡,特別愛實踐“過多干預”兒女的事。比如:兒女婚戀,他們愛摻乎,為兒女相對象,看生辰八字,請人看相算命,老人有一點不中意,這門婚事便告吹。比如:給輩送哪個幼兒園,買哪的房子,添置那些家具,什么顏色的家具等等,如此細枝末節,老年夫妻都特別愛摻乎。弄得兒孫不高興。老人自己也難高興。這其中,老年夫妻難免看法不一致,弄得老年夫妻之間也不高興。老人們啊,你們這些做法是不相信孩子的表現,饒是費心耗力,仍會若得兒女們不滿意。兩代人或三代人價值觀念,認同取向都不一樣,甚至是大相徑庭了,您管得了么?我說這有點多管閑事,放者消停日子不過,在自己找氣受。當然,老年人們的心地是好的,是善良的,兒孫們理解就好。正因為有對兒孫們的“過多干預”,引發代際之間和老年夫婦之間不和,肯定影響老年人婚姻質量。
三是,一些老年夫婦缺少一些為兒孫排憂解難的意識。他們認為老年人離退休后就是頤養天年,就是享清福。我說,這也無可厚非。然而,對一些身心健康的老年人來說,為兒孫們做一些好事實事,幫他們帶帶孩子,接送孫子上下學,幫兒女們看看家,做做飯等等,未必是壞事。表面上看是幫兒女,實際上是幫他們把工作、學習、生產等搞好,間接地支援了事業發展和生產建設。這叫“老有所為”也叫“余熱發電”,這也叫社會工作。此事何樂不為!老年夫婦所做的這一切一切,做兒孫的,得理解老人,愛護老人,并以實際行動感恩于老人們,因為“理解萬歲”!么?然而,有些老人在上述一些方面確實做的不夠。據我所知,有些老人身強體壯的,就是不肯為兒女看看家,做做飯,接送孩子:放著空房,就是不讓兒孫們住,名曰“我圖清靜”卻忘了親情的天倫之樂;有些老年夫婦早已有“老底”,早就夠花夠用的,就是“玻璃公雞——一毛不拔”,不說支援兒孫們買房購車了,就是給孫伙計買些文化用品,夏天買顆冰棍,買盒冰激淋,都舍不得的。何苦呢?世上萬事得想得開,老年夫妻的錢除了留老底看病、養老、送終之外,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早留給兒孫和晚留給兒孫,都是留給兒孫。晚送不如早送,集中送還是分散送,真的不如分散送,留個年年月月日日,多討幾個喜歡,多討幾個“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的親切叫聲。“活魚為嘛非得摔死買?”呢!想得開就能健康長壽,有助于代際間和睦,也有益于夫妻間和睦幸福。然而,由于是否為兒孫做點事,以及做事的多少、方式方法等等,也由于老年夫妻觀點認識不一,由此老年夫妻之間鬧矛盾的不少,不說話以至反目的有,甚至還有傷害得夫妻感情而鬧成悲劇的。這能不影響老年人婚姻質量嗎?
四是,一些老年夫婦缺少一些與兒媳和諧相處的思想準備和措施。兒女早晚都要結婚,兒子早晚都會進婆家。雖然婆媳兩方分著住、各過各,但聯系少,婆媳關系總是會有的。然而,有些老年夫婦缺少構建和諧婆媳關系的準備,而是運用老的套路,看兒媳橫豎不是。比如:兒媳是兒子自由戀愛,自作主張娶來的,老人不如意稱心,看兒媳總是斜視,說話總是帶氣兒。比如:新媳婦進家門,不會煎炒烹炸,不會逢逢連連,這不奇怪。婆婆不是耐心教、帶,而是,橫挑鼻子豎挑眼的。比如:對兒媳的生活方式也不滿,人家白天上班,晚間上網,晚睡晚起,老人說他們不知好歹,令他們早睡早起,弄得雙方都不痛快。比如:兒媳讓兒子干點重活,家務活,讓丈夫自己做飯,或自己熱熱飯,刷刷碗,老人從,就會說兒媳“撿輕活干”“沒眼里見兒”“不知疼愛丈夫”“坐享其成”等等。你想想兒媳聽了這些指責能心服口服?能心里舒坦?不會吧!后果肯定不良。這之中,往往還讓當兒子的受“夾板”罪,活得不舒暢!就此,我要說,兒媳是跟著兒子過一輩子的兒媳,兒子高興順心就成,這是第一點。第二點,婆婆得有把兒媳當成親閨女的心理準備。人心換人心,兒媳會將婆婆當成親娘的。第三點,疼兒媳與疼兒子總是統一的。雖說,疼兒子不等于疼兒媳,但疼兒媳必然等于疼兒子。第四,別那兒媳和女兒相比和要求,說甚了,對女兒“禮法”差點沒關系,跟兒媳“禮法”就得講究點兒,因為畢竟婆媳間不是“骨頭斷筋相連”的血緣關系么!我說和諧婆媳關系,進而是親切的親子關系,在進而讓老夫老妻心神愉快,心情舒暢,是得有以上說的幾個認識和相關準備的。
老年朋友們,影響老年人婚姻的因素,還會涉及經濟因素、外界因素等等,但我說的是,老年人婚姻質量高低,幸福與否,從理論上說,與經濟基礎強弱、錢財多寡并無關系,貧窮的老年夫妻未必不幸福,實際很幸福;“鉆石王老五”型的老年夫妻未必就幸福,實際有不少是不幸福的。而影響老年人婚姻質量的外在因素在多,也是外因,關鍵要看婚姻當事人老年夫婦自己,自己才是保持婚姻高質量、高品位的內因。
那么,老年朋友、老年夫妻如何讓婚姻質量高、品位高、幸福美滿呢?我提幾點建議,待聽眾審議一番。簡言之,就是一要有拋棄的思想和行動;二要有仁愛的思想和行動;三是要有“充電”的思想和行動。應該說,這三點是最基本的,老年人也是比較能做得到的。
一是,要有拋棄的思想和行動。“拋棄”是哲學上的詞,但很能說明問題。就是說,在事物的新陳代謝過程中,應發揚舊事物的積極因素,拋棄舊事物中的消極因素。老年人的婚姻,從成婚到眼前,幾十年的發展,老人的優點、好處展示和發揮的淋漓盡致,今后還應發揚光大;但也有一些短處、缺點沿襲下來,得以固化、強化,甚至不允許別人說半個“不”字。這就不好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捫心自問,為了夫妻二人和諧相處,白頭偕老,還真應有拋棄的思想和行動。快樂一天,郁悶一天,為什么我們不找快樂;苦也一天,樂也一天,我們為什么不以苦為樂、化苦為樂、累中取樂、助人為樂呢!老夫老妻有拋棄的思想和行動,就是高境界的表現,必然有助于老年人婚姻的高質量、高品位的形成。
二是,有仁愛的思想和行動。因為是老人,見多識廣,寬宏大度,問題容易看得透,拿得穩,仁愛友善之心,大多數老人都會有:即使暫不怎么具備,一點一滴,一般都會逐漸具備的。仁愛、愛人都是友善的具體體現。它突出地表現在一是,同情別人,他人有難就幫助,包括老伴的、親戚的、朋友等熟人的,還應該包括陌生人的、社會的人;二是,尊重人,即包括老伴在場的一切人都應該得到尊敬、理解、關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必立人,己欲達必達人。三是,幫助人,與老伴相濡以沫,相扶相伴、相幫相助、相慰相依一輩子;對兒媳、孫輩也要量力幫助。相幫相愛,傳遞的就是情,凝聚的是心。你想,老夫老妻之間或是老人與兒孫之間關系肯定是和諧相處,老人們能不幸福歡樂!
三是,要有“充電”的思想和行動。在當今,充電、不斷學習和學習型老年夫婦,學習型老年家庭,是社會的大勢所趨;而老年夫婦要適應體力和健康衰減的情況,面對對于優質生活滿足方面的要求降低,必然增加了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講究,“活到老,學到老。”現如今,老年人上老年大學,學習書畫、鋼琴等,可以陶冶情操、增添情趣;學習烹飪、編織等,可以豐富生活、增添技能;學習寫作、交際、禮貌禮節禮儀,做到知書達禮、待人有度。這些都有助于老夫老妻的生活質量的提升,婚姻質量的提高,并密切老年夫婦的和諧和睦程度。
好了,由于老年婚姻是人生的最后一段婚姻,怎么做到婚姻的善始善終,或做到雖是不為如人意的年輕人婚姻開始到雖老不盡如人意的中年婚姻,最后做到盡如人意的老年人婚姻,我們和老人們一起都十分關注。老人們雖有歷盡婚姻淘凈的強勢思維和固化優勢,但也有一些積習難改的缺點和弱點。然而,由于我們有拋棄思想、仁愛思想、充電思想及行動,一定會使老年人婚姻更幸福、更溫馨。我相信。你呢,也應該說相信。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