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老年患者的護理
時間:2024-10-17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摘要】 目的 探討骨科老年患者的心理、生理特點及護理對策。方法 總結分析我科對80例骨科老年患者護理經驗。結果 80例老年患者無一例出現并發癥。結論 護士通過細致觀察病情變化,及早采取相應的措施,加強生活護理,指導功能鍛煉,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促使患者早日康復。
關鍵詞 骨科老年病 護理
骨科老年病人由于活動受限,臥床時間較長,加之老年人各臟器功能衰退,抵抗力低下等因素極易出現并發癥。因此,要減少骨科老年病人并發癥的發生,早期預防及加強護理顯得尤為重要。
1 臨床資料
本組80例,其中女30例,男50例,年齡61~80歲,骨折患者60例,骨腫瘤患者5例,骨關節病10例,類風濕性關節炎5例。
2 護理及體會
2.1 心理護理 老年人性情較為孤僻,因此,對周圍事物反應遲鈍,不易合作,加之生理低下,防御機能減退及恢復力差等特點。一旦患病又經常擔心自己病情是否嚴重;能否治愈,護士對待老年患者一是要尊重他們,二是要理解他們,三是要在生活上關心他們,要經常與老年患者進行思想溝通,處處體貼照顧。耐心細致的解釋工作,講解骨折的治療原則及恢復時間,以解除傷后的恐懼心理,使之更好地配合治療。
2.2 觀察病情 老年患者往往同時患有其他多種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肺氣腫、動脈粥樣硬化、慢性氣管炎、老年性癡呆等。一旦受到外傷,不但機體防御機能受到破壞,引起病理變化,而且容易引起其它組織器官連鎖性病變,如誘發腦血管意外,心肌梗死等。因此,護士要多巡視患者,觀察病情要細致,嚴密觀察患者神志、面色、生命體征的變化,如發現異常,立即報告醫生,協助搶救。
2.3 飲食生活護理 患者住院后生活環境習慣改變,加之各種因素影響,易造成失眠。護士應注意夜間有治療護理操作時,盡可能集中進行,建立規律的生活習慣,定時就餐,定時排便。鼓勵病人進食。骨折早期應供給低脂、高維生素、含水份多、清淡味鮮,易消化的半流食。骨折后期可給高蛋白、高脂肪、高糖、高熱量、高維生素、高鈣、高鋅的飲食,避免太涼和不易消化食物。
2.4 預防并發癥 老年人皮下脂肪少,皮膚干燥多皺褶,皮膚營養缺乏,彈力及抵抗力差,骨折后長期臥床易造成褥瘡。因此,要定時翻身、按摩,在骨隆突處放氣圈或海綿墊;鼓勵病人深呼吸、咳嗽、咳痰,預防墜積性肺炎;督促病人多飲水,飲食平衡,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以防便秘;協助活動肢體,按摩肌肉以防肌肉萎縮。
2.5 功能鍛煉 積極指導協助病人加強功能鍛煉。在鍛煉過程中,應根據骨折部位、類型、骨折復位固定后穩定程度和肢體重力作用的影響因素,在“動靜結合”原則下,醫護人員與患者密切配合;使患者積極主動地進行功能鍛煉。必須采取循序漸進的原則,護理人員應耐心宣傳、幫助、督促和指導患者進行練習,才能起到防止關節粘連、肌肉萎縮、促進骨折愈合、預防并發癥的效果。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