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飲食養生方法之食不言
時間:2024-10-13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孔子是我們古代偉大的思想家,除了深刻的思想之外,他的養生之道對今人仍然有重要的借鑒意義,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孔子的飲食養生理論。希望通過孔子的養生之道,你能從中學到一些東西。
飲酒適量,不可失態
唯酒無量,不及亂。相傳孔子酒量很大,但從不失態,“不亂”便是孔子喝酒的標準。
每個人的酒量不一樣,喝酒要掌握好分寸。如果一個人的酒量是4兩,喝1兩最為合適,小酌不僅怡情,還能起到活血化淤的作用。喝超過酒量的3/4就屬于過量飲酒,嚴重傷肝、腎不說,還會失態。酒一下肚,肉也會多吃,從而引發多種疾病。長期酗酒,容易產生精神依賴,常因情緒激動而釀造家庭和社會悲劇。想喝酒不傷身,除了控制量,還要注意不要空腹飲酒,或把多種酒混著喝。
孔子的飲食養生理論:食不言
食不言。孔子吃飯時絕不會和弟子探討問題,不僅是因為禮儀,還關乎健康。
吃飯時說話容易噎著,老人、小孩常因此發生意外。食物進了呼吸道,甚至可危及生命。邊吃飯邊說話,食物還來不及細嚼就被咽下去了,會增加腸胃負擔,對于消化功能不好的人來說更是如此。此外,人們邊吃邊談,不僅吃飯時間長,還意識不到“飽”的感受,往往容易吃多。即使做不到嚴格意義上的“食不言”,也要保證說話時別嚼。
每餐必有姜
不撤姜食。姜歷來受養生人士推崇,孔子也不例外。姜作為調味品可以去腥,是燉魚、燉肉的必備食材,還能溫胃散寒,解毒殺菌。“冬吃蘿卜夏吃姜”,就是強調吃姜可以緩解夏天人們貪涼、過食生冷引發的不適。
把新鮮姜切成片,用醋或鹽腌制,每天早上含服兩片,對普通人以及虛寒體質、容易怕冷的人有很好的養生功效。姜雖好,但不適合有熱證的人,臉上長痘、口舌生瘡、愛發脾氣的人就不要多吃姜。
孔子的飲食養生理論:食不言。所以以上的飲食方法,對于現代人來說同樣有著借鑒意義,如果你在飲食上還沒有養成以上的習慣的話,不妨從今天做起吧。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