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的七個小提示
時間:2024-10-13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安全健身的七個小提示1、調整狀態 人在剛剛醒來時,神經中樞尚未開始活動,全身肌肉十分松弛、軟弱無力。倘若這個時候便去從事激烈的運動,很有可能由于用力過猛過急而給身體帶來不利的影響。因此,醒來之后,宜用10分鐘的時間在室內活動。以使身體各關節活動自如,然后再投入運動。2、注意進食 有的人以為,運動前多吃肉類對增強體力有好處。其實,這是一種誤區。運動前進食大量的肉類(尤其是豬肉和牛肉)后,肌體難以消化吸收。在運動時使得胃、腸的負擔加重,結果引起腹痛。像韭菜、薯類、豆類等產氣食物在運動前也不宜多吃,因為它們會使腸道充氣而造成運動中腹痛。由于人體在運動時有大量的酸性物質堆積,所以運動前后應該納入堿性食物,如西瓜、黃瓜、蘿卜、香蕉、梨、蘋果、南瓜、土豆、牛奶、豆腐、海帶等。3、防止岔氣 岔氣是指在運動時胸背的某個部位出現疼痛,如果遇上說話、呼吸和咳嗽時疼痛還會加重,醫學上稱之為呼吸肌痙攣。究其原因,大都是在進行大運動量活動前準備不足。人體突然從安靜狀態進入緊張狀態時,難以馬上動員起內臟器官,結果無法滿足肌肉運動所需要的氧氣和營養物質。另外在運動時呼吸頻率太快,深度不夠,致使呼吸肌連續過急收縮,長時間得不到放松。有時,天氣寒冷或者大量出汗使體內氯化鈉含量過低等,也會引起岔氣。發生岔氣時,可以及時做深呼吸,然后憋氣,握拳由上到下捶打胸腔左右兩側,再緩緩做深長呼氣;或在深吸氣后,請別人握拳自上而下捶擊胸背;或躺在床上墊子上反復滾動,使疼痛慢慢消失。4、戰勝極點 人們在進行諸如長跑、長距離騎自行車、長距離游泳等一類的耐力運動時,開始一段時間后有氣急或難受的感覺,嚴重的甚至出現心慌、頭暈、四肢無力的癥狀。這在運動生理學上叫做極點。這是因為在劇烈的運動中,支持心跳和呼吸的內臟沒有跟上肌肉和關節等運動器官的行動步伐而引起的不適應,屬于正常的生理現象。5、解除抽筋 肌肉的抽筋,常發生在小腿后面的腓腸肌、比目魚肌群和大腿后面的股二頭肌群。這是一種肌肉的痙攣狀態,結果使肌肉疼痛,但這并不是肌纖維的撕裂。發生抽筋時,可以自己或請人協助將下肢完全伸直,把痙攣縮短的肌肉稍微用力拉長(如把足背用力向小腿前面板),抽筋便可解除,疼痛隨即消失。6、保護腳跟 運動之后,有的人會腳跟痛疼。原因主要有兩種:一是運動時腳跟先落地,造成局部負擔過重;二是腳跟不慎猛地碰到石頭一類的硬物,導致受傷引起。經常用熱水泡腳,促進腳部血液循環,能起到預防作用。把茄子根放入水中煎熬,滾沸幾分鐘。等水稍稍涼一點之后,再去泡腳跟,雙手反復揉搓痛處,有一定的療效。7、放松活動 有人認為運動前的準備活動必不可少,而對運動后的放松活動卻不重視,以為可有可無。實際上,放松活動的目的在于使人體更好地由緊張的運動狀態過渡到安靜狀態,防止因劇烈運動后身體不支而出現重心性休克的現象。另外,放松活動還有助于體內大量酸性代謝產物的排泄,有利于有氧代謝,恢復體力,消除疲勞。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