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導低碳,對“高碳生活”說不
時間:2024-10-13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上海啟動深化節能減排家庭社區行動——“低碳家庭·時尚生活”活動,倡導全市家庭踐行低碳生活方式,做好使用節能燈、節水型潔具、不用一次性紙杯等“15件事”。
倡議公眾踐行低碳生活方式,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低碳既是為遏制全球變暖、氣候異常,又是為應對資源短缺。倘若我們為沒有節制的生活毀掉了文明的母土,斷送了未來發展的根基,我們又將去何處尋找失落的家園?奢華不能體現人的價值,低碳并不意味低品質,簡約質樸的生活方式中蘊藏著幸福,低碳生活意味著健康、可持續的生活方式。事實上,這些年低碳生活已成為許多市民的自覺追求。
然而倡議低碳生活方式,僅有家庭中節水節電的“15件事”是遠遠不夠的;盯住“高碳生活”的奢侈性消費,更是關鍵。在3月22日“世界水日”之際,北京的洗浴場所受到了媒體批評。報道披露,北京洗浴場所一年消耗的水資源高達8160萬噸,相當于41個昆明湖。北京的情形,是更多地方的縮影。近年來,洗浴業在我國呈迅猛發展之勢,水療SPA、洗浴中心、溫泉會所……大大小小的洗浴場所在許多城市星羅棋布。數據顯示,洗浴行業人均每次消耗300至500升,溫泉洗浴人均水資源消耗量更高。再比如近些年屢見不鮮的人造冰雕展、人造滑雪館,盛夏酷暑在數十臺大功率制冷機晝夜不停的驅動下,營造出冰封雪飄雪的北國景觀,不也正是奢侈性消費的標本嗎?
并不是說洗浴有什么不對,而是說洗浴不能變成揮霍奢水資源。按照我們水資源的實際情況,可以用公共浴室,卻不該有那樣多浴場。也不是說不能滑雪,有錢人愿意滑雪,可以到東北的大興安嶺甚至到國外的阿爾卑斯山去滑,想怎么滑就怎么滑,然而不該揮霍能源造出冰天雪地來滑雪。怎樣花錢,如何消費,盡管屬于個人行為,然而資源卻是社會成員共同擁有的,決不能誰有錢就可以想怎么占有就怎么占有,想怎么揮霍就怎么揮霍,在這個問題上,不能含糊。要用所有社會成員賴以生存的水資源用于“高碳生活”的奢侈性消費,那是不行的。
這個“不行”,也不能指望市場來說。在商言商,道義約束和社會責任在資本的逐利性面前往往弱不禁風。市場講的是價值規律,然而資源是不可以用金錢衡量的,因此從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高度來考量,我們只能寄希望于“有形之手”。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