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火災 不跳還有什么辦法
時間:2024-10-20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現狀——無奈的跳樓
高層建筑火災事故,大多引發被困人員無奈的跳樓慘劇。
哈爾濱天鵝飯店火災事故,總共造成10人死亡,其中就有9人是墜樓死亡;
福州世紀新華都火災,一個房間內7人中就有5人從10層樓窗跳下,其中3人當場身亡,消息傳出后榕城一片震驚;
三亞鬧市區的陽光購物城發生火災﹐居住在該大樓中的四名成人從四樓上跳下身亡﹐令人震驚的是他們在跳樓之前先將三名兒童包裹著從樓上扔下﹐其中兩名兒童當場死亡﹐另一兒童亦在醫院救治中不幸身亡;
福建一住宅樓發生火災,居民無路可逃,無奈跳樓逃生,造成10人死亡;
遼源市中心醫院的特大火災事故,奪去了40條生命并造成181人受傷,當天登記住院的患者總共有245人,其中從濃煙中縱身跳樓、用被單擰繩冒險求生的人數竟多達百人以上。“我不跳就被煙熏死。”在遼源市中心醫院因跳樓而造成兩腿骨折的陳志富向記者講述了火災發生時的情景。當時,他正在病房中休息,突然聽到此起彼伏的救火聲,緊接著濃煙滲進了病房。被濃煙困住的陳志富和其他四個病友足足在大火與濃煙中熬了一個小時。但濃煙還在滲入,“我真的絕望了,眼睛睜不開,氣也喘不上來,我必須跳樓,不跳就要被燒死了,火把門都燒著了!”為了逃命,陳志富不得不從三樓跳下,而后昏迷中的他被送往長春市中心醫院……
遼源中心醫院火災縱身跳樓冒險求生的人數多達百人以上
吉林市中百商廈發生大火,造成了54人死亡的慘劇。發生火災時,在商場購物的200多名消費者中,就有70多人慌不擇路地紛紛選擇了跳樓逃生,其中,90%的跳樓者被摔斷了胳膊和腿,更有不少墜樓者身亡。大火發生后不久,商廈的前面和西側5樓處有幾人被火勢逼得騎在了窗戶上。11時55分,商廈前面騎在窗戶上的人被火勢逼得紛紛從4樓和5樓跳下,前面的人跳下后,后面的人又緊接著跳下,這時已約有10多人從該處跳下。11時58分,商廈兩側騎在窗戶上的人也不堪忍受火舌的狂舔,做出了生命的最后一拼。目擊者述:“第一名先是直立的跳下,然后第二名、第三名……緊跟著跳下,由于沒跳好,有的是頭朝下落地,有的是平躺著落地,落到地上后其狀慘不忍睹,有的滿臉都是血,有的骨頭折斷后支愣在外面。”
吉林市中百商廈發生大火五樓窗戶上不斷有人跳樓
……不勝枚舉,慘不忍睹。
一篇題為《安全跳樓法是時候教了》文章,著實讓人大跌眼鏡。文中通過分析高樓火災跳樓現象后指出:“在火災事故中,有相當部分人死傷的直接原因是盲目跳樓”, “高樓、商鋪、賓館飯店、娛樂場所等現代化設施的日益增多,生活的不安全指數在不斷升高,在應對突發災禍中,”跳樓逃生“往往成為最后的一絲希望,然而目前相關的公共指引,并沒有”安全跳樓“這一課程。”文中評述:“當災禍封鎖了所有通道,只剩下跳樓逃生時,如何才能安全自救、最大限度地降低傷亡,應成為我們生命教育的重要課題。”,文中最后建議:“應對突發災禍的公共指引,增設”跳樓逃生“常識顯得很有必要。應組織有關機構和專家研究、編寫”安全跳樓“等逃生技術的圖文指引,納入學校教育和公共宣傳。”
高樓火災隱患其實就在我們身邊,然而大多數人卻不以為然,直到發生重大傷亡慘劇,再去重金撫恤受難者,再去分析事故原因追究責任,再去迫使市長引咎辭職 ?
分析——問題的關鍵
高層建筑結構復雜、人員密集,一旦失火難以控制。由于樓梯、豎井等煙囪效應,助長火勢加速蔓延,由于斷電失去照明以及人們的恐慌心理,造成人群疏散困難甚至發生擁擠、踩踏,由于電梯在火災情況下不能可靠保證正常供電,并且極易將樓宇中的煙氣吸入電梯井道并擴散至各個未起火的層面,《火災時禁止使用電梯》的警示標志幾乎存在于全球的每一部電梯旁邊,這些因素都給高樓人群的應急逃生帶來了極大的難度。
目前的消防救援裝備能力與高層建筑的發展嚴重失衡。我國現有消防裝備品種單一,用于消防滅火的裝備主要是消防水罐車,其噴水遠射最大能力目前僅為8層樓高,用于登高救援的裝備主要是消防云梯車,其舉高救援最大能力目前約50米,相當于高層建筑的十五層,對于更高的高層建筑火災來說,這些消防應急救援裝備只能是“望樓興嘆”。加之這些裝備的機動性差、周邊環境影響等諸多因素,已經成為制約高樓火災有效撲救和救援逃生的致命缺陷。
以12.15吉林遼源中心醫院火災事故為例,據當時目擊者稱:“大火燃起不久,消防車輛就陸續趕到火災現場,但因無法靠近,武警和消防官兵只能在樓下接應,從住院處的樓上開始有人從窗口跳下,……跳樓而受傷或死亡的人數仍在不斷增加”。當時現場情景一片狼藉,慘不忍睹。
該火災事故發生于當日16時30分左右,消防部門先后投入數十輛消防車竭力撲救,又投入數十輛救護車搶救和運送傷亡人員,當時有上千名群眾在場圍觀,直至20時40分左右現場大火才基本撲滅,54名消防官兵才得以進入樓內,進行第一輪搜救。
從火災發生至消防人員進入樓內搜救的時間相隔竟然高達4小時之多,正是在這寶貴的時間內奪去了40條生命并造成181人受傷,盡管消防部門在此期間動用了如此龐大的人力資源和技術裝備。
問題的關鍵在于:高樓與地面之間缺乏有效應急疏散通道,致使樓內被困人員無法快速逃生,消防人員也無法進入樓內及時控制火勢和有效救援,結果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一個個無辜者跳樓身亡。
在目前缺乏有效的技術手段情況之下,不得已采用“救人第一”而忽視控制火勢的戰術,實乃下下之策,如果遇上樓梯發生擁擠、踩踏、“撞車”或被濃煙、火勢所阻塞,我們往往會束手無策,因此而延誤時機釀成火災局面失控,導致不應有的重大傷亡和經濟損失,這種慘狀被無情的火災事故一次次地重演,我們為此也付出了無數的生命代價。
以色列——創新“樓外電梯”
以色列是一個高樓密布的國家,位于北部的濱海城市海法,一棟高層公寓突然起火,正當人們驚惶失措之際,一個“樓外電梯”從天而降,這套由5個外掛式消防通道組成的可以自由升降的救援系統,迅速地將公寓內的被困人群安全的撤離到了地面,消防人員也很快上樓控制住了火勢的蔓延,一場本來可能造成重大傷亡的火災,便以最小的代價被消弭了。這就是以色列科學家為了解決日趨嚴重的高樓火災逃生難題,最新研制的無線遙控式樓外電梯進行的一場消防演習。
這種外掛式消防通道的載重量很大,廂體的表面涂有特殊材料,能夠抵抗600攝氏度的高溫,而通道廂體也采用了防火防煙的設計。為這套無線遙控救援系統提供動力的,是兩臺可以互相替換的柴油發電機,這樣既不會受制于大廈供電系統,也確保了救援工作不會意外中斷,滿載時5個廂體可以在幾分鐘內把150人安全送到地面,往返幾次就可將所有樓內人員安全撤離,從而大大縮短了人們逃生的時間耗費,減少了在煙霧中迷失方向和中毒窒息的可能,避免了大廈中眾多人員在掙搶樓梯逃生時可能發生與消防人員的“撞車”以及堵塞和踩踏事故,為人們火海逃生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它的適用范圍,在火災等意外情況發生時,最容易受到傷害的就是缺乏自我保護能力的弱勢人群,同時也是最需要獲得救助的人群。在面對熊熊大火慌不擇路的情況下,很難想象人們在逃生時還能帶上一個坐著輪椅的殘疾人,而這種設施可以很輕松地幫助行動障礙者脫離險境,讓所有的人在生死攸關時同享平等的權利。
據悉,這種新設備的價格不菲,對于一幢40層高的大樓來說,安裝這種救生設備大約需要耗費200萬美元。即便如此,仍然有不少人認為:難道有什么能比生命還貴重呢 ?
山西——推出《高樓救援裝置》
樓外電梯通常被理解為用于觀光,并不具備消防救援和應急逃生的功效。然而,重慶消防網日前報道了一種新型高樓滅火與救援并舉的組合升降裝置 ,引起了消防業界的積極關注,廣東消防網、重慶消防網、河南消防網、福建消防信息網、環球消防網、慧聰網消防頻道等專業媒體先后轉載或評價為:中國特色的樓外應急消防逃生電梯。
這種應急升降設施能夠在高樓發生火災的關鍵時刻,往返穿梭于高樓的各樓層和地面之間,如果是火災發生的初期,消防人員的由此登高,迅速到達火源樓層,把火勢控制在一定的范圍,或者將其消滅在萌芽狀態,萬一火勢已經蔓延,這種裝置也可以滅火和救援雙管齊下,由導軌、升降裝置以及各個樓層的疏散通道窗口,構成一個與地面溝通的臨時應急通道,一方面運送消防人員和器材進入樓內滅火補救,另一方面快速疏散樓內被困人員及時脫險。它彌補了現有消防應急救援裝備高度不夠、體積龐大、救援能力的不足,彌補了現有緩降器等逃生手段無法實現滅火與救援并舉的不足,保證了高樓火災應急升降運送人員和器材的需要,消除了目前高層建筑潛在的消防隱患。
這種組合式升降裝置主要由導軌和升降裝置兩部分組合而成,其中導軌事先安裝于高層建筑疏散通道窗口的外墻一側,幾乎無須維護和定期檢驗,升降裝置日常由消防部門配備和維護,可以在所有安裝導軌的高層建筑上公用,只有當某個高樓發生火警時,消防人員才將升降裝置與導軌快速組合使用,不但降低各個高樓的投資和維護負擔,同時也保證了升降作業的可靠性。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升降救援裝置也可配備于物業管理部門,在高樓發生火災的第一時間,自行組織力量進行快速救援疏散,可避免因為等待消防部門而延誤最佳救援時機,使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降到最低。
來自山西的產品研發專家透露,該項專利技術的關鍵在于:樓外導軌采用了單根構造,升降裝置則采用便攜式組合結構,他們宣稱: 每根導軌的平均造價僅為2萬余元(當然要視樓高而定),升降裝置造價也不過3萬多元,分攤到每個高樓的費用已經甚微,該設施不僅可以用于新建高層建筑,現有高樓也可通過加裝樓外導軌而得到及時應用。
據悉,目前已有單位試用這種新型產品,也有一些消防專業廠商聯合加盟合作,有關權威專家預言:這種中國特色的《高樓救援裝置》,有望解決我國高層建筑消防應急救援和逃生難題,可能成為2007售樓的新興亮點,將為今后高層建筑的必備防御設施,從而結束我國高樓火災引發無奈跳樓的歷史。
期盼——安寧、和諧的社會
公安部消防局局長郭鐵男少將最近指出:“火災是可以預防的,火災因素可以控制、火災風險也可以化解,關鍵是提升公共消防安全水平和社會防控火災能力”。高樓火災的有效救援和應急逃生,已經成為人們高度關注的社會問題。
無論以色列“樓內電梯”的創新,還是山西“救援裝置”的推出,都讓我們眼前一亮。傳統的“各自逃生”觀念被創新的“組織救援”理念所打破,各自逃生與組織救援的意義截然不同,前者只是使自己脫離險境的一種倉惶行為,而后者則包括了更多的科學化、社會化和人道主義。
這種介于樓內個體逃生與現有消防裝備之間的高樓組織救援理念,確實體現出了不可替代的特點,具有高度不受限制、適用范圍廣、組織性強、救援規模大、實時性好、技術成熟、可靠性高等優勢,尤其快速升降功能,給運送消防人員和器材快速登高接近火源,實施滅火和救援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對于高樓大火而身處險境的弱勢人群來說,有組織、有規模地進行有效施救,要比各自為陣的倉惶逃串更為勝算。
發生火災時首要任務是滅火,由于種種原因愈是延誤時機,其火勢就愈加難以控制,最后萬般無奈時才會不得已而逃之,這是眾所周知的日常生活常識。高樓火災也同樣如此,在消防人員到達火災現場的第一時間,往往此時火勢并沒有達到無法控制的程度,如果能夠在最短時間之內,采取有效手段使消防隊員迅速接近火源,將是控制火勢蔓延、戰勝火災和避免重大傷亡的制勝法寶。
因此,有效的高樓救援手段應該適應有組織、有系統、有規模的現代化施救需要,應該能夠配合消防部隊采用滅火與救援并舉的作戰戰術,只有及時控制火勢蔓延,才能贏得時機實施救援疏散,如果能消滅火勢于萌芽狀態,救援和逃生難題則迎刃而解。
面對我國目前消防應急救援裝備能力與高層建筑的快速發展嚴重失衡的現狀,面對高樓火災日益頻繁而缺乏有效技術手段的全球性消防難題,我們希望多一些科學而實用的火災逃生創新理念,我們期盼有效的高樓火災救援手段得以早日實施,為我們構建的安寧和諧社會而保駕護航。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