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對人體各系統的功能都有哪些變化
時間:2024-10-17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各組織、器官在衰老時普遍表現為功能下降,這是由于擔負功能的主質細胞減少及萎縮、變性而造成的。茲將各系統的器官功能的改變分述如下:
五官:眼由于晶體彈性降低以及睫狀肌調節能力減退故形成老視(遠視)。此外,視力也減退,視野變小。耳聽力下降,先是高音調聽力下降,逐漸進展,有的發展成耳聾,鼻嗅覺減退,是由于老年人嗅粘膜上皮里面的毛細血管隨年齡而退化,形成無血管的嗅覺上皮區,這些區域中的嗅神經末梢的感覺細胞減少。一般人到50歲就會出現嗅覺減退,最后至完全香臭不分。
心臟血管:心功能降低,代償功能減弱,易發生心功能不全。65歲老人心搏出量比25歲時減少40%,平均每年減少1%。老年人血管硬化,在70歲老人中有60%動脈硬化,36%有冠狀動脈硬化,44%有心肌纖維化,22%心肌變性。由心管的老化,血壓收縮壓可升高,舒張壓可降低。收縮壓在160mmHg以上者65~75歲占17.7%,75歲以上占26.6%。心率在50歲后開始減慢,并出現節律改變。隨年齡的增長,心率和血壓對運動的反應越來越遲緩。
呼吸系統:由于老年人膈肌、呼吸肌、韌帶萎縮,肋骨硬化,肺及氣管彈性障礙,故呼吸功能降低,代償能力低下。肺活量一般自35歲左右開始下降,80歲時最大換氣量只有20歲時的50%。
由于呼吸系統化學感受器和神經感受器敏感性下降,神經功能減弱,故對缺氧及酸堿平衡調節能力下降。
消化系統:老年味覺和舌運動機能減退,口腔腺體萎縮,唾液分泌減少。
胃腸粘膜也隨年齡的增加而變薄,胃腸腺體和絨毛逐漸萎縮,肌纖維也萎縮,彈性降低,因而60歲以上無胃腸道癥狀的人,胃粘膜里萎縮住變金,故老年人易由消化不良、使秘、胃腸擴張,有35%表現為低酸或缺酸,胃蛋白酶及內因子缺乏,并可能導致缺鐵性貧血。老年人常有胃下垂。小腸吸收功能也下降,但并不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
泌尿系統:衰老時腎機能降低,表現在濾過率、腎血流量、腎小管重吸收功能都明顯降低。據研究,正常人在40歲以后有95%的人,腎小球可有10%硬化。70歲的老人腎小球減少至青年期的l/3~2/3。但由于腎臟代償能力很強,因此,這種腎功能的減退平時不易發現,一旦發生疾病則可出現電解質失調及腎功能不全而危及生命。
生殖系統:男性在一生的后半期,生殖系統表現為萎縮及機能減退等改變。性激素的分泌,40歲時達最高峰,以后逐漸減低;但由于腎上腺皮質機能并不隨年齡而顯著降低,仍可分泌部分雄性激素,故雄性激素的降低緩慢。以后由于腦垂體前葉激素分泌減少,以及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減少,腎上腺皮質分泌也會下降。
據調查,睪丸產生精子的能力隨年齡而下降,但60~70歲有精子者仍占68.5%,70~80歲有精子者還占59.5%,80~90歲有精子存在者有48%(精子數量不多)。性能力一方面決定于雄性激素,但還有精神和意識的作用。一般從中年到老年,性能力逐漸減退,但也有至高齡而保持性欲不衰者。
男性前列腺老化明顯,細胞萎縮,代之以結締組織增生。由于前列腺肥大,可導致排尿困難及尿潴留。
女性生殖系統的變化比男性為明顯。首先是卵巢停止排卵,絕經。一般絕經期為47歲左右,這時卵巢仍分泌雌性激素,但逐漸下降。由于陰道萎縮,腺體分泌減少,性生活也受影響。更年期有精神狀態及某些生理的變化,稱之為更年期綜合征。
神經、精神方面:腦神經功能的衰退表現為大腦記憶力下降,首先表現為近記憶力減退。老人們可以記得他童年時與某某人打架的情況,卻忘了他昨天午飯時吃的是什么菜。除記憶衰退外還表現為反應遲鈍、性格改變等。
神經系統功能衰退也促進全身器官功能的衰退。
免疫系統:表現為免疫應答能力隨年齡而下降,對外來抗原的反應減弱,但自家免疫反應增強,自家抗體增加。細胞免疫下降,對已知抗原不產生反應,不能識別新抗原,失去保護機體能力,由于防衛和監督能力的下降,致使癌細胞、細菌、病毒自由活動并增殖,使感染增加,腫瘤發生率增高。自身抗體增加,貧血發生率也增高。
所有上述功能的衰退使得整個機體儲備力降低,適應能力減弱,對刺激的反應遲鈍。人體各器官在乎時僅僅是一部分在工作,其余部分留作儲備,一旦有應急情況則儲備部分就進行工作。青年人儲備力很強,而老年人則差。例如,平時老人走路并不感到有什么不適,但一旦快步走或跑步就氣喘、心跳,而且在停止運動后,呼吸、脈縛的恢復也不象青年人那么容易,這是由于老年人肌肉、心臟、肺的儲備低下所造成。什么是適應能力減弱呢?例如老年人對氣溫變化適應力低下,易于感冒或中暑。至于老年人反映遲鈍、動作緩慢是與神經細胞減少、傳遞速度減慢有關。
五官:眼由于晶體彈性降低以及睫狀肌調節能力減退故形成老視(遠視)。此外,視力也減退,視野變小。耳聽力下降,先是高音調聽力下降,逐漸進展,有的發展成耳聾,鼻嗅覺減退,是由于老年人嗅粘膜上皮里面的毛細血管隨年齡而退化,形成無血管的嗅覺上皮區,這些區域中的嗅神經末梢的感覺細胞減少。一般人到50歲就會出現嗅覺減退,最后至完全香臭不分。
心臟血管:心功能降低,代償功能減弱,易發生心功能不全。65歲老人心搏出量比25歲時減少40%,平均每年減少1%。老年人血管硬化,在70歲老人中有60%動脈硬化,36%有冠狀動脈硬化,44%有心肌纖維化,22%心肌變性。由心管的老化,血壓收縮壓可升高,舒張壓可降低。收縮壓在160mmHg以上者65~75歲占17.7%,75歲以上占26.6%。心率在50歲后開始減慢,并出現節律改變。隨年齡的增長,心率和血壓對運動的反應越來越遲緩。
呼吸系統:由于老年人膈肌、呼吸肌、韌帶萎縮,肋骨硬化,肺及氣管彈性障礙,故呼吸功能降低,代償能力低下。肺活量一般自35歲左右開始下降,80歲時最大換氣量只有20歲時的50%。
由于呼吸系統化學感受器和神經感受器敏感性下降,神經功能減弱,故對缺氧及酸堿平衡調節能力下降。
消化系統:老年味覺和舌運動機能減退,口腔腺體萎縮,唾液分泌減少。
胃腸粘膜也隨年齡的增加而變薄,胃腸腺體和絨毛逐漸萎縮,肌纖維也萎縮,彈性降低,因而60歲以上無胃腸道癥狀的人,胃粘膜里萎縮住變金,故老年人易由消化不良、使秘、胃腸擴張,有35%表現為低酸或缺酸,胃蛋白酶及內因子缺乏,并可能導致缺鐵性貧血。老年人常有胃下垂。小腸吸收功能也下降,但并不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
泌尿系統:衰老時腎機能降低,表現在濾過率、腎血流量、腎小管重吸收功能都明顯降低。據研究,正常人在40歲以后有95%的人,腎小球可有10%硬化。70歲的老人腎小球減少至青年期的l/3~2/3。但由于腎臟代償能力很強,因此,這種腎功能的減退平時不易發現,一旦發生疾病則可出現電解質失調及腎功能不全而危及生命。
生殖系統:男性在一生的后半期,生殖系統表現為萎縮及機能減退等改變。性激素的分泌,40歲時達最高峰,以后逐漸減低;但由于腎上腺皮質機能并不隨年齡而顯著降低,仍可分泌部分雄性激素,故雄性激素的降低緩慢。以后由于腦垂體前葉激素分泌減少,以及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減少,腎上腺皮質分泌也會下降。
據調查,睪丸產生精子的能力隨年齡而下降,但60~70歲有精子者仍占68.5%,70~80歲有精子者還占59.5%,80~90歲有精子存在者有48%(精子數量不多)。性能力一方面決定于雄性激素,但還有精神和意識的作用。一般從中年到老年,性能力逐漸減退,但也有至高齡而保持性欲不衰者。
男性前列腺老化明顯,細胞萎縮,代之以結締組織增生。由于前列腺肥大,可導致排尿困難及尿潴留。
女性生殖系統的變化比男性為明顯。首先是卵巢停止排卵,絕經。一般絕經期為47歲左右,這時卵巢仍分泌雌性激素,但逐漸下降。由于陰道萎縮,腺體分泌減少,性生活也受影響。更年期有精神狀態及某些生理的變化,稱之為更年期綜合征。
神經、精神方面:腦神經功能的衰退表現為大腦記憶力下降,首先表現為近記憶力減退。老人們可以記得他童年時與某某人打架的情況,卻忘了他昨天午飯時吃的是什么菜。除記憶衰退外還表現為反應遲鈍、性格改變等。
神經系統功能衰退也促進全身器官功能的衰退。
免疫系統:表現為免疫應答能力隨年齡而下降,對外來抗原的反應減弱,但自家免疫反應增強,自家抗體增加。細胞免疫下降,對已知抗原不產生反應,不能識別新抗原,失去保護機體能力,由于防衛和監督能力的下降,致使癌細胞、細菌、病毒自由活動并增殖,使感染增加,腫瘤發生率增高。自身抗體增加,貧血發生率也增高。
所有上述功能的衰退使得整個機體儲備力降低,適應能力減弱,對刺激的反應遲鈍。人體各器官在乎時僅僅是一部分在工作,其余部分留作儲備,一旦有應急情況則儲備部分就進行工作。青年人儲備力很強,而老年人則差。例如,平時老人走路并不感到有什么不適,但一旦快步走或跑步就氣喘、心跳,而且在停止運動后,呼吸、脈縛的恢復也不象青年人那么容易,這是由于老年人肌肉、心臟、肺的儲備低下所造成。什么是適應能力減弱呢?例如老年人對氣溫變化適應力低下,易于感冒或中暑。至于老年人反映遲鈍、動作緩慢是與神經細胞減少、傳遞速度減慢有關。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