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不應以醫院為家
時間:2024-10-17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一位突患中風的病人,住進醫院后,一住就是幾個月,總不想出院;
一位老人,一年內數次作CT和磁共振檢查,還不算X光透視及照片;
一位“病人”疑有某種炎癥,到醫生處看病,但白血球不高,體溫正常,非要用菌必治、泰能靜滴治療;
一位臨終的老人(已腦死亡),其家屬要求每兩天輸一支白蛋白或新鮮全血;
一位肺氣腫的老年病人,隔三差五就要求打一兩支丙種球蛋白;
凡此種種,舉不勝舉。
隨著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濫用血液制品、過分依賴先進診療技術和新型廣譜抗生素的現象屢見不鮮,其結果適得其反,使老年人的正常生理防御屏障和免疫功能遭到破壞;加上有些老人長期呆在醫院——這個耐藥病菌的集散地,很容易罹患醫院內感染,給病人造成巨大的身心痛苦,給國家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這種現象已引起國內專家學者的極大關注。
統計表明,我國老年病人的平均住院日(一次住院的天數)是60多天,而西方發達國家僅10天左右。我國廣譜抗生素的年應用量在50億元以上,以致使國內外的藥廠、藥商瞄準醫院大賺其利。我國的醫院內感染發生率在10%左右,每年約500萬人因醫院內感染加重病情,導致100億元人民幣的經濟損失。醫院內死亡的老人,三分之二是因為醫院內感染所致。
由此可見,正確對待老年人的治病、用藥、住院問題,意義重大。以筆者之見,推薦如下觀點供參考。
1、轉變認為住在醫院里保險和安全的觀點。科學統計證明,長期住院對于老年病人有著更大的危險,醫院內感染是其最大殺手。醫院不同于療養院,疾病急性期應住院治療,以緩解病情;病情穩定、無特殊治療時,應回家休息、調養。
2、轉變無藥不治病的觀點。老年慢性疾病的治療,應更多地尋求自我調整、提高自身防御能力的方法,從而達到減輕、緩解或治愈疾病的目的。事實上,老年病的藥物治療,70%為對癥用藥,無解決根本問題的靈丹妙藥。自身抗病防御能力的提高,是老年病好轉、緩轉的主要因素。
3、保持與社會、環境和諧一致的心態。強調生活規律有序、環境優雅安靜、鄰里和睦友愛的良好氛圍,達到身心健康,防病治病的目的。
4、提倡積極健康的老年活動。老年人要自覺自愿地回到家庭和社會,尋找適合自己的愛好和運動,適當的家庭戲鬧、打球、寫作、搓麻將、下象棋、打撲克等,都能喚起或調動老人的潛能、責任感和應變能力,從而提高戰勝疾病的能力,改善生活質量。
5、樹立正確的用藥觀點。能用一般藥的不用“高級”藥;能用老藥解決問題的不用新藥;能用口服藥解決的不用打針輸液藥;能用一種藥解決的不用二種藥。
6、不要迷信CT和核磁共振。X射線既可診斷疾病,同時也會使接受檢查者承受輻射的危害,使用過多、過濫會危害身體健康。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