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踏青要小心動物源性傳染病
時間:2024-10-16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過了春節到春天,我們大家都有踏青的愛好,但是需要提醒的是,在踏青的同時需要注意預防各種動物源性傳染病,下面就來講講這個知識。
萊姆病:由蜱(俗稱草爬子)傳播的一種疾病。當攜帶伯氏疏螺旋體的蜱叮咬人后,皮膚會出現慢性游走性紅斑,并發流感樣癥狀。病變發展到中晚期表現為心臟異常,心動過速或過緩,神經系統損害,肢端麻痹,視神經損傷,周圍性面癱,運動系統失調。因此,踏青如進入林木濃密的山區應穿長袖上衣和長褲,著長襪和高幫旅游鞋。踏青歸來要立即洗澡、換衣服,以免感染上萊姆病。
恙蟲病:又名叢林斑疹傷寒,是由恙蟲病立克次體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嚙齒類動物為主要傳染源,恙螨幼蟲為傳播媒介。恙蟲病起病多突然,患者體溫迅速上升,可達39~40℃以上,伴寒戰、劇烈頭痛、四肢酸痛、惡心、嘔吐、便秘、顏面潮紅、結膜充血、咳嗽、胸痛等癥狀。恙螨多生活在溫暖、潮濕之處,如灌木叢邊緣、草莽平坦地帶及江湖岸邊。恙蟲病在我國東南、西南地區的沿海島嶼發病率較高。人們在野外活動或仰臥在雜草叢中享受日光浴時必須扎緊袖口、褲腳口、領口等以免恙螨叮咬。
狂犬病:又稱恐水癥,為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的中樞神經系統急性傳染病,多見于狗、狼、貓、狐貍、食血蝙蝠、浣熊等。患病動物唾液中含有大量病毒,于發病前數日即具有傳染性。隱性感染的犬、貓等動物亦有傳染性。如眼結膜沾染了病獸唾液,肛門黏膜被狗觸舔等,均可引起發病。此外,亦有經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的報道。人多因被病獸咬傷而感染。臨床表現為特有的狂躁、恐懼不安、怕風恐水、流涎和咽肌痙攣,終至發生癱瘓而危及生命。狂犬病無特效方法治療,發病后90%以上的病人都會死亡,因此做好狂犬病的預防尤其重要。
俗語講,春天到,瘋狗鬧。春季是狗、貓等動物的發情期,寵物的情緒不穩定,所以容易攻擊人。若在野外或街頭發現夾尾、行動搖擺,披毛散亂,下頜下垂,張口伸舌的狗要主動躲避。一旦被狗咬傷,要立即用20%的肥皂水和清水反復徹底清洗傷口和抓傷處,至少要20分鐘。再用75%的乙醇或2%的碘酒涂擦,也可用1%的新潔爾滅液沖洗,以清除和殺死病毒。如有高效價免疫血清,皮試后可在創傷處作浸潤注射。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