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了畢業生的“奶酪”?
時間:2024-10-19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到底發出去了多少份簡歷我自己也記不清了,但現在一點消息都沒有。”2003年1月初,坐在電腦前的小蔣的眼神里透出些許疲憊。
作為北大2000級政治經濟學碩士畢業生,小蔣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套具體慎重的打算。他希望進入投資銀行、外資企業或像移動通信那樣的大公司做一個高層管理人員。
小蔣對記者說:“我去過一次招聘會,就是在農展館舉辦的那場,然而從此決定再也不去了,因為那種地方根本沒有機會。”談起招聘會現場人山人海的盛狀,他還心有余悸,“不僅如此,那些參展的單位感覺也沒有太多誠意,要求高得不合理,待遇卻少得可憐。偶爾有幾家好一點的公司,但也只招很少幾個人。”面對并不樂觀的現狀,小蔣依然沉著自信,“我不贊同現在社會和媒體都在宣傳的‘先就業再擇業’的觀點,因為跳槽的成本太高。我清楚自己的實力和目標,也有信心可以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
在北大的畢業生宿舍里,記者還采訪了公共經濟學、環境學、哲學、中文、天文、物理等幾個專業的數十名學生。他們有的準備出國,有的接著讀博,有的全心找工作,還有的哪一個也不放過,“腳踏三只船”,但“今年畢業生的就業形勢特別嚴峻”是他們共同的感觸。
哲學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學生說,他們班大概有50人,除1/3繼續讀博之外,其余的都一心找工作,但目前一個接收函都沒有接到。政府管理學院的一位老師也說:“往年的這個時候已經有很多人簽了,起碼也有個意向,但今年很多人連意向都沒有。”當問及是否是北大學生要求太高時,一位男生脫口而出:“別說對工作要求高,有人要就不錯了!”
在一年之初就來評價今年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似乎為時過早,但大量悲觀的預測性的報道在去年10月就開始接踵而來,認為高校自1999年大幅度擴招后的第一屆畢業生將在2003年畢業,2003年將是第一個畢業生高峰年,也是就業高壓年。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