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煉腰部:身心健康的旗幟永遠飄
時間:2024-10-16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一直不理解腰部鍛煉為什么這樣重要。后來,當發現周圍罹患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中風后遺癥、高血壓的人越來越多時,我才下決心去尋找、去挖掘預防這些疾病的自然療法、中醫養生法、傳統武學鍛煉的方法,在挖掘整理的過程中,才切身感到,自我鍛煉的關鍵應落實在腰部鍛煉上。
二
我在學練傳統太極拳的過程中,有緣結識許多太極拳家,但是,也確確實實看到有的太極拳泰斗級的人物,由于對腰(松腰)的問題不夠重視,雖大半生未患過任何疾病,但晚年往往會不幸患中風、腦出血等疾病,從而坐上輪椅、躺在病床上。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因為腰部的問題沒解決好,周身氣血不能很好地流布,很多地方經絡不暢通,這樣日積月累下來,到了老年,雖面部依然滿面紅光,實際上氣血已經不能很好的流通到下肢和上肢了(中醫所說的“達四梢”)。
腰為一身之主宰,猶如動力機械的大軸,腰一生病,則百病叢生;腰病一重,則他病亦重。腰部如果不能有效地放松,天長日久,就有可能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
其一,影響腰部生命力的蓄積,阻滯背部氣血的上升,輕則背部酸痛、頭暈、眉間悶脹、腹脹、腹滿等;重者氣血沖頭,出現高血壓、腦溢血及精神不能自控等問題。
其二,影響命門之火對水液的蒸騰,男性可出現遺精、白濁,甚至癃淋;女性則白帶增多,月經不調,小便頻繁等。
其三,往復轉身鍛煉頻繁者(如練武術、拳擊、跳舞),易使陰陽升降失衡,浮陽上騰于面,多呈滿面紅光而欠涵蓄,甚至會出現中風(半身不遂)等疾病。
三
從中醫,以及古今中外最有影響的健身術的角度來看,鍛煉腰部意義重大。
經常鍛煉腰部,能強壯和調節升降腰部前面的肚臍(神闕穴),后面的命門穴。中醫學認為肚臍是人的命根,命門是人體的生命之門,這兩處均為生命的本源,是推動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
經常鍛煉腰部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古有一身備五弓之說,以身弓為主,手足弓為輔,以腰為軸,上與兩膊相系,下與兩腿相隨,上下相隨,中間自然相隨。五弓具備,形成支撐八面之蓄勢。腰部動作影響到人身任脈、督脈、帶脈等多條經絡。中醫學認為“通則不痛,不通則痛”。許多疾病都是由于經絡阻滯,氣血瘀滯所致。經常進行松腰練習,這些經絡自然就疏通了。
經常鍛煉腰部可以松弛腹肌使之增強彈性,活動五臟六腑使之得到自我按摩,刺激脊髓神經和植物神經,疏通經絡使氣血上升于腦(現代醫學也認為腰脊髓和腦組織液相連貫),對治療腦疾和開發大腦智慧有一定效果。
此外,太極拳所說的松腰,可以使腎氣充足,上納肺氣,健肺養肺,并對改善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心臟病等患者的癥狀及防治腰腿病有較好的療效。
四
腰部的鍛煉為歷代武術家或養生家所重視,如八段錦、少林內勁一指禪、易筋經等養生方法中,都直接或間接有練腰動作;郭林新氣功每一節都要與腰部活動配合,還把“松腰功”作為防癌抗癌的輔助功;一些體療康復運動,也十分重視腰部動作,如“回春醫療保健操”,共66節,其中有20多節即是直接或間接的腰部動作。
一般流行的腰部鍛煉方法有前后俯腰、左右彎腰、左右晃腰、左右擰腰、大彎腰手轉大圈等。但是,我們應選擇更科學、更系統、更深入的腰部方法為我們所用。
經過筆者多年的研究,發現太極拳的松腰法、少林拳的腰胯鍛煉法、八卦掌以圓為主的轉腰涮腰法、普拉提以腹部為主的鍛煉法應成為當代人的首選。
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這是積歷代中外養生大家、健身專家辛勤探索的智慧結晶,不容忽視。
五
一般人腰往前塌,這是脊椎的生理彎曲,是為了保持人的重心平衡。人體有個重量,要保持一個中心,就需要從人體整個重量的中心上集中力量,如果這個地方力量比較大,按太極拳來說,就是丹田內氣充足,則腰部就有力量,就比較容易保持平衡了;如果丹田內氣不足,則脊椎就需要往前塌來保持前后的平衡度。身體越弱的人,脊的彎曲度越大,因為彎曲度越大越不能承受壓力。人體的脊椎彎曲就是這樣形成的。
怎樣的身形才是符合腰部健康的標準呢?筆者尋找了很多醫學書都沒有記載。相反,在筆者的太極拳老師的口傳心授中,腰部(松腰)則成了他反復強調的重要原則:“坐著時腰椎往前塌,把肚子腆出來,但不能把胸脯一起挺出去,胸要含。這樣的坐姿就是腰部的正確姿勢。”
像孩子腰部柔軟的狀態是最健康的。讓孩子蹲下,我們會發現,健康的孩子不僅能蹲得很輕松,而且蹲下脊柱是向后圓突、彎曲圓滿的。這種身形就是腰部健康的表現。
六
一般來說,經常進行腰部鍛煉,除預防和治療一些疾病之外,至少在形、氣、神三方面能幫助我們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第一,從形體上來看,站立時命門能形成自然往后凸的習慣;骶髂關節,骶骨、腰椎、脊柱、四肢的關節也都能相對的松開;腰部微微一動,手和腳、乃至頭都會微微的動一動,這是古人所說的“牽一發而動全身”。
第二,束縛人體上下氣血流通的帶脈暢通無阻;五臟和睦,脾胃運化得好,涼熱不侵;下肢經絡通暢圓實,做上下蹲起、彎腰低頭、跳躍跨步等動作毫無阻礙,自由自在。
第三,頭腦精力充沛,反應敏捷,記憶力好。
太極拳講究“心為令、意為帥、氣為旗、腰為纛”。
腰是身心健康的旗幟(旗桿),這面旗幟迎風飄揚,則必然身心健康。
二
我在學練傳統太極拳的過程中,有緣結識許多太極拳家,但是,也確確實實看到有的太極拳泰斗級的人物,由于對腰(松腰)的問題不夠重視,雖大半生未患過任何疾病,但晚年往往會不幸患中風、腦出血等疾病,從而坐上輪椅、躺在病床上。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因為腰部的問題沒解決好,周身氣血不能很好地流布,很多地方經絡不暢通,這樣日積月累下來,到了老年,雖面部依然滿面紅光,實際上氣血已經不能很好的流通到下肢和上肢了(中醫所說的“達四梢”)。
腰為一身之主宰,猶如動力機械的大軸,腰一生病,則百病叢生;腰病一重,則他病亦重。腰部如果不能有效地放松,天長日久,就有可能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
其一,影響腰部生命力的蓄積,阻滯背部氣血的上升,輕則背部酸痛、頭暈、眉間悶脹、腹脹、腹滿等;重者氣血沖頭,出現高血壓、腦溢血及精神不能自控等問題。
其二,影響命門之火對水液的蒸騰,男性可出現遺精、白濁,甚至癃淋;女性則白帶增多,月經不調,小便頻繁等。
其三,往復轉身鍛煉頻繁者(如練武術、拳擊、跳舞),易使陰陽升降失衡,浮陽上騰于面,多呈滿面紅光而欠涵蓄,甚至會出現中風(半身不遂)等疾病。
三
從中醫,以及古今中外最有影響的健身術的角度來看,鍛煉腰部意義重大。
經常鍛煉腰部,能強壯和調節升降腰部前面的肚臍(神闕穴),后面的命門穴。中醫學認為肚臍是人的命根,命門是人體的生命之門,這兩處均為生命的本源,是推動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
經常鍛煉腰部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古有一身備五弓之說,以身弓為主,手足弓為輔,以腰為軸,上與兩膊相系,下與兩腿相隨,上下相隨,中間自然相隨。五弓具備,形成支撐八面之蓄勢。腰部動作影響到人身任脈、督脈、帶脈等多條經絡。中醫學認為“通則不痛,不通則痛”。許多疾病都是由于經絡阻滯,氣血瘀滯所致。經常進行松腰練習,這些經絡自然就疏通了。
經常鍛煉腰部可以松弛腹肌使之增強彈性,活動五臟六腑使之得到自我按摩,刺激脊髓神經和植物神經,疏通經絡使氣血上升于腦(現代醫學也認為腰脊髓和腦組織液相連貫),對治療腦疾和開發大腦智慧有一定效果。
此外,太極拳所說的松腰,可以使腎氣充足,上納肺氣,健肺養肺,并對改善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心臟病等患者的癥狀及防治腰腿病有較好的療效。
四
腰部的鍛煉為歷代武術家或養生家所重視,如八段錦、少林內勁一指禪、易筋經等養生方法中,都直接或間接有練腰動作;郭林新氣功每一節都要與腰部活動配合,還把“松腰功”作為防癌抗癌的輔助功;一些體療康復運動,也十分重視腰部動作,如“回春醫療保健操”,共66節,其中有20多節即是直接或間接的腰部動作。
一般流行的腰部鍛煉方法有前后俯腰、左右彎腰、左右晃腰、左右擰腰、大彎腰手轉大圈等。但是,我們應選擇更科學、更系統、更深入的腰部方法為我們所用。
經過筆者多年的研究,發現太極拳的松腰法、少林拳的腰胯鍛煉法、八卦掌以圓為主的轉腰涮腰法、普拉提以腹部為主的鍛煉法應成為當代人的首選。
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這是積歷代中外養生大家、健身專家辛勤探索的智慧結晶,不容忽視。
五
一般人腰往前塌,這是脊椎的生理彎曲,是為了保持人的重心平衡。人體有個重量,要保持一個中心,就需要從人體整個重量的中心上集中力量,如果這個地方力量比較大,按太極拳來說,就是丹田內氣充足,則腰部就有力量,就比較容易保持平衡了;如果丹田內氣不足,則脊椎就需要往前塌來保持前后的平衡度。身體越弱的人,脊的彎曲度越大,因為彎曲度越大越不能承受壓力。人體的脊椎彎曲就是這樣形成的。
怎樣的身形才是符合腰部健康的標準呢?筆者尋找了很多醫學書都沒有記載。相反,在筆者的太極拳老師的口傳心授中,腰部(松腰)則成了他反復強調的重要原則:“坐著時腰椎往前塌,把肚子腆出來,但不能把胸脯一起挺出去,胸要含。這樣的坐姿就是腰部的正確姿勢。”
像孩子腰部柔軟的狀態是最健康的。讓孩子蹲下,我們會發現,健康的孩子不僅能蹲得很輕松,而且蹲下脊柱是向后圓突、彎曲圓滿的。這種身形就是腰部健康的表現。
六
一般來說,經常進行腰部鍛煉,除預防和治療一些疾病之外,至少在形、氣、神三方面能幫助我們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第一,從形體上來看,站立時命門能形成自然往后凸的習慣;骶髂關節,骶骨、腰椎、脊柱、四肢的關節也都能相對的松開;腰部微微一動,手和腳、乃至頭都會微微的動一動,這是古人所說的“牽一發而動全身”。
第二,束縛人體上下氣血流通的帶脈暢通無阻;五臟和睦,脾胃運化得好,涼熱不侵;下肢經絡通暢圓實,做上下蹲起、彎腰低頭、跳躍跨步等動作毫無阻礙,自由自在。
第三,頭腦精力充沛,反應敏捷,記憶力好。
太極拳講究“心為令、意為帥、氣為旗、腰為纛”。
腰是身心健康的旗幟(旗桿),這面旗幟迎風飄揚,則必然身心健康。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