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你需要貼秋膘嗎?
時間:2024-10-15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立秋都得“貼秋膘”?
今天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民間素有“貼秋膘”一說。自古以來“民以食為天”,立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人們當然忘不了吃,“貼秋膘”就是其中的內容。
什么是“貼秋膘”?在炎熱的夏季,人們什么都吃不下去,有厭食之感。一旦立秋,雖仍然很熱,而人們的身上再無濕黏不適之感,畢竟涼爽的秋天快要到了。于是就開始萌發了要做點好吃的的想法,以補償入夏以來的虧空。吃什么呢?最解饞的是燉肉。用吃燉肉的辦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補回來,所以叫“貼秋膘”。
很多人關心經歷了炎熱的酷暑,秋季該如何補補身體?那么,對于普通人來說,立秋究竟要不要補?自古秋季一直被人們當作進補的黃金時節,祖國醫學提倡“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民間也一直流傳“秋季補的好,冬天病不找”的說法。
所以,秋季要補的觀念和習慣也流傳至今。其實,我們的老祖宗之所以把“補”看的很重,并推崇“秋季進補”,與當時特有的環境是分不開的:首先,過去老百姓的生活都很清貧,不少人連溫飽都難以解決,營養不良、身體虛弱者大有人在,人們普遍存在三大營養素供應不足的問題,的的確確需要補一補。而進補的食物通常都是魚、蝦、羊肉、雞蛋等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在當時的情況下,多吃這些食物的確能起到“補”的作用;其次,伏天人們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會瘦一些。
清朝時,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標準,所以將體重與立夏時進行對比,看人們是否瘦了,從而得知健康與否。由于當時日子不富裕,再加上夏季炎熱的天氣影響人們的胃口,經歷“苦夏”人們大多會瘦,而瘦了當然需要“補”。所以,當時補的辦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當然首選吃肉,“以肉貼膘”。
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燉肉,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以達到補的目的。再次,秋季是一年四季當中物產最為豐富的季節,正所謂“糧谷滿倉牛羊壯,瓜果豐收魚兒肥”。秋季自然也是一年中人們餐桌最為豐富的時節,此時不補,更待何時?此外,秋季緊接著就是冬天,動物需要在秋季積攢能量、儲存脂肪,以便渡過寒冷的冬天,所以人類選擇在秋季進補,也算是順應自然界的規律。
不過,世界是在不斷變化的,時代也是進步了。我們的生活水平和以前相比,早已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現在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能量過剩,而非能量供應不足;我們擔心的是魚、蝦、肉、蛋吃的太多,而非缺乏;大多數人不是消瘦,而是超重。所以,與時俱進也應該體現在飲食、營養上。在物質匱乏的年代所形成的“補”的說法,已經不適合物質豐富、營養過剩的現代了。對于普通人來說,秋季的飲食無須有太大的變化,參考膳食寶塔的建議,谷類、薯類、蔬菜、水果、豆類、奶類不可少,魚、蝦、肉、蛋不宜多!
如果真的想補一補,那么請多多享用秋季豐富的蔬菜、水果、豆類、薯類和雜糧吧,它們所富含的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和諸多的生物活性物質,或許才是我們真正需要“補”的東西。
今天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民間素有“貼秋膘”一說。自古以來“民以食為天”,立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人們當然忘不了吃,“貼秋膘”就是其中的內容。
什么是“貼秋膘”?在炎熱的夏季,人們什么都吃不下去,有厭食之感。一旦立秋,雖仍然很熱,而人們的身上再無濕黏不適之感,畢竟涼爽的秋天快要到了。于是就開始萌發了要做點好吃的的想法,以補償入夏以來的虧空。吃什么呢?最解饞的是燉肉。用吃燉肉的辦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補回來,所以叫“貼秋膘”。
很多人關心經歷了炎熱的酷暑,秋季該如何補補身體?那么,對于普通人來說,立秋究竟要不要補?自古秋季一直被人們當作進補的黃金時節,祖國醫學提倡“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民間也一直流傳“秋季補的好,冬天病不找”的說法。
所以,秋季要補的觀念和習慣也流傳至今。其實,我們的老祖宗之所以把“補”看的很重,并推崇“秋季進補”,與當時特有的環境是分不開的:首先,過去老百姓的生活都很清貧,不少人連溫飽都難以解決,營養不良、身體虛弱者大有人在,人們普遍存在三大營養素供應不足的問題,的的確確需要補一補。而進補的食物通常都是魚、蝦、羊肉、雞蛋等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在當時的情況下,多吃這些食物的確能起到“補”的作用;其次,伏天人們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會瘦一些。
清朝時,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標準,所以將體重與立夏時進行對比,看人們是否瘦了,從而得知健康與否。由于當時日子不富裕,再加上夏季炎熱的天氣影響人們的胃口,經歷“苦夏”人們大多會瘦,而瘦了當然需要“補”。所以,當時補的辦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當然首選吃肉,“以肉貼膘”。
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燉肉,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以達到補的目的。再次,秋季是一年四季當中物產最為豐富的季節,正所謂“糧谷滿倉牛羊壯,瓜果豐收魚兒肥”。秋季自然也是一年中人們餐桌最為豐富的時節,此時不補,更待何時?此外,秋季緊接著就是冬天,動物需要在秋季積攢能量、儲存脂肪,以便渡過寒冷的冬天,所以人類選擇在秋季進補,也算是順應自然界的規律。
不過,世界是在不斷變化的,時代也是進步了。我們的生活水平和以前相比,早已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現在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能量過剩,而非能量供應不足;我們擔心的是魚、蝦、肉、蛋吃的太多,而非缺乏;大多數人不是消瘦,而是超重。所以,與時俱進也應該體現在飲食、營養上。在物質匱乏的年代所形成的“補”的說法,已經不適合物質豐富、營養過剩的現代了。對于普通人來說,秋季的飲食無須有太大的變化,參考膳食寶塔的建議,谷類、薯類、蔬菜、水果、豆類、奶類不可少,魚、蝦、肉、蛋不宜多!
如果真的想補一補,那么請多多享用秋季豐富的蔬菜、水果、豆類、薯類和雜糧吧,它們所富含的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和諸多的生物活性物質,或許才是我們真正需要“補”的東西。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