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腦血管病是中風了
時間:2024-10-13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這得從我國歷代醫家對中風病因的認識說起。在唐宋以前認為中風是“內虛邪中”,如《金匱要略》認為絡脈空虛,風邪乘虛人中,并以邪中淺深,病情輕重分為中經絡、中臟腑。就是說外風侵入人體所致。
唐宋以后則多認為是內風引起。如劉河間力主“心火暴甚”,李東垣認為“正氣自虛”,朱丹溪主張“濕痰生熱”,張景岳提出“內傷積損”的觀點。
都是認為是由于內風動越,氣血并逆,直沖犯腦。不管外風還是內風,都是風邪為患,由于風邪致病具有起病快、病情變化快之特點,而本病發生突然,起病急驟,“如矢石之中的,若暴風之疾速”,臨床見癥不一,變化多端而速疾,有暈仆、抽搐,與自然界“風性善行而數變”的特征相似,故古代醫家取類比象而名之為“中風”;又因其發病突然,亦稱之為“卒中”。至于《傷寒論》所說之“中風”,乃外感病中的太陽表虛之證,非腦血管病之中風。
年老為什么容易中風呢?
人至老年,年老體衰,肝腎陰虛,肝陽本偏亢,氣血虧損,真氣耗散,易致陰虧與下,陽化風動,氣血上逆,上蒙元神,突發中風。同時,氣血虧虛,絡脈空虛,風邪易乘虛人中經絡,氣血痹阻,肌肉筋脈失于濡養而致偏癱。《諸病源候論》分析病機為:“偏枯者,由氣血偏虛,則腠理開,受于風濕,風濕客于身半,在分腠之間,使血氣凝澀,不能潤養,久不瘥,真氣去,邪氣獨留,則成偏枯。”
保健頻道熱文排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