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人員70%處亞健康狀態
時間:2024-10-13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11月2日消息,作為2009中國互聯網大會分會的網絡科普論壇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本次論壇受到了中國互聯網協會秘書長馬寧先生,張小林女士,中國互聯網協會網絡科普聯盟副主任,中國科協科普部副主任殷浩先生等相關領導的關注。
首都醫科大學高益民表示,從事IT工作人員70%都處于亞健康狀態。高益民自己診斷過很多從事IT業的病人,睡眠質量下降、頭疼、肩臂不舒服、視力疲勞等癥狀經常出現。
以下是首都醫科大學高益民的發言實錄:
高益民:大概我這個報告會引起你們的驚訝,這么高級的最先進的IT技術來了一個中醫藥學院的教授?剛才報告者已經介紹了一下,我們在2003年做了一個北京中醫藥數字博物館,與科協合作,就是你們大會的組織者給予了很大的指導,我們搞了一個數字博物館,就叫北京中醫藥數字博物館。
在這個博物館里頭一共有10個館,而且其中有一個和我今天講的題目很相關的就是養生館。為什么要專門設計這個養生館?道理很簡單,就是養生這個詞兒在西醫里頭沒有,而且我也找這些西醫的專家翻譯一下,用英文來翻譯,他說找不到這個詞兒。因為這個詞兒涉及的概念太廣泛了,它不僅僅是一個預防為主,保證治未病。
所以,我也就闖進了你們這個領域,開始先買計算機,而且聽這些講課。我覺得今天聽課的時候好象還能聽懂,原來是根本聽不懂。所以我要首先學你們的專有名詞,之后才能和你們這些到會的專家交流。
但是,我可以保證,你在聽我報告的時候,不會打磕睡,不會覺得沒有興趣。因為你們所有的設計、工作,以及創新,都離不開兩個字,大家說一下?就是健康。
因為什么?因為你們這些人最容易處于亞健康狀態。不信你試試,我門診經常碰到這樣的病人,睡不好覺,頭疼,肩臂不舒服,36—39歲就閉經了,而且視力疲勞。你們自己想想,我剛才講的這幾條里面,你們占到多少?沒準有70%以上有這個癥狀,除非你是一個不好好工作的人。
第一,中醫養生學的概念。
養生這個詞兒最早見于道家莊子所謂養就是保養、調養、培養、哺養、護養。
養生是生命、生存、生長,養生是根據生命發展規律,采取能夠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強體質,延年益壽的方法和方藥進行的保健活動。
實際上,我把中醫的養生按照現代的詞匯給它定義一下,就是養生學,實際上是人類自己管理自己的生命與健康的藝術和文化。為什么叫藝術?
有的人管理自己的健康就很不藝術,非常的死板,而且你無法接受。我的岳父就是這樣,生活非常死板,吃面幾兩要稱,菜也要稱,我說這簡直沒有一個藝術概念。剛才有認不是講藝術與科學的結合嗎?養生學就是這樣。
而中國的養生學更具有明顯的東方文化特色和中國傳統醫學的優勢。我想這兩個詞希望你們記住,就是中醫養生學具有明顯的東方文化特色,所以說他們沒有這個詞兒。而且和中國傳統醫學的優勢,就是說中醫在養生學里面有它的優勢,它的方藥、方法比較多,所以說具有它的優勢。
今天我的報告當中,希望大家只要記住幾個概念就行。不希望你都能記住,也不可能記住。
第一,要把健康的定義記住。
什么叫健康?我問你們每個人你們很可能就說不生病就是健康。我能去工作、能去設計、能上網、能玩游戲等等。但是這個是很局限的概念。因此,世界衛生組織有一個很好的健康的定義概念,而且很多人在做不同的翻譯。后來,我琢磨來琢磨去,還是根據東方文化的特點以及中醫學的概念來把它倒裝一下。所以提出來,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大家注意虛弱這個詞兒,還真有這個詞兒,這個詞兒很多人翻譯成累受、消瘦,都不恰當,我認為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而是指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性的良好狀態。這個定義就非常明確了,就是說不僅僅身體沒有生病或者虛弱,而且要求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性良好。我門診的時候,經常有人講太緊張,就是表示他對生活的適應性還不能承擔,因此來看病。
后面那句話是我加上去的。就是積極鍛煉身體減少疾病,才能保持健康,提高生命質量。我把生活質量提高到生命質量,這個意思就在于我們的健康不僅是我們自己的事情。
關于健康西醫的定義我同意WSO提出來這個概念,中醫里頭也有中醫的概念。氣相得則和,不相得則病。和就是指和諧而言。我們現在叫和諧社會,實際上內經里頭好幾千年以前就提出和諧這個詞兒。
所以說天人和諧,那就是人和自然界的和諧。寒溫和諧,就是天氣氣侯的變化,我們能夠協調。情志和諧,就是說精神的負擔比較協調。氣血和諧,氣和血是構成人體主要的物質和功能的表現。
和諧健康說,這是我提出來的一個概念,而且在雜志上也發表了。和諧健康說,就是說對內和諧,對外適應,是健康的本質。
關于健康的素質問題,實際上這是16大報告當中提出來的一個名詞,叫健康素質。實際上它已經把健康素質和其他的經濟、政治等等提高到一種科學文化和思想道德并列的一種概念。所以說,我現在就是告訴大家,你的健康不僅僅是你個人的事兒,而是有社會性意義,有民族性意義。因為我們是中華民族,一個民族和外國人不一樣,他有他的特別素質特別的表現,以及心理素質、身體素質等等。所以說現實社會中的具有身心兩個方面的完整的系統,健康就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但健康又不僅僅屬于你自己,而與社會緊密聯系。
由于健康方面的知識發展,現在已經形成了健康學這一門專有的學科了。為什么?因為它是一個多學科的交叉和綜合的產物。涉及到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管理學、倫理學、行為科學、體育科學、基礎醫學等等,所以說健康學是一門新型的學科,在我們國家也是構成這樣一個學科。
它的任務就是研究健康與疾病的相互關系,研究如何保護和增進健康的體質,減少和避免非健康因素對人體的影響。它的價值就是把健康從一種自然社會生活條件的適應地位上提高到一個主導的地位。要培養一個健全完美的個人與群體,使人的生命處于富有創造力的最佳的狀態。
地下是WHO的要求,身體強壯,精力充沛,情緒飽滿,人際交往和諧地板樣各種社會角色,履行各種只能,創造性地完成各項任務,并充分感到自身存在的價值。
我覺得你們到會的人不是完全的身體健康和精力充沛。因為我進來的時候就發現有的人在打磕睡,精力不充沛吧?
所以說,你達到這個要求,不要認為是很簡單的事兒。另外,你還應當感到自身存在的價值。
大家最近看到有一個歌手自殺了,跳樓了。我在網上看了一下,有做各種各樣的分析。我給她一句話,就是她沒有感到自身存在的價值。
中醫養生學。
希望大家仔細地看一看,我這個大樹的照片。另外,我請問你們,這個太陽是日出的太陽,還是日落的太陽?日落?我就不會取它了。我請了一個計算機的專家,一個畫家,一個搞文字工作的人,我把這個照片打給他看,一致認為是日出的太陽。這個計算機的人在西藏生活了30年,退休以后回到北京了,我特別尊重他的意見。我說你一眼看出來是日出的太陽,你太棒了。所以這個大樹就成了我的一本書的畫面。而且每次講中醫養生學的時候我都帶著這個樹。
第一講中醫養生學的概要。其實是探索和研究中國傳統的頤和園養身心、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延年益壽的理論和方法,并用以指導人體保健活動的使用科學。在內經這本書里,實際上是一個很龐大的科學巨著,同時當時是屬于科普的一種讀物。可是那個時候的科普讀物,我這個大學畢業生都不能夠非常連貫地寫下來。我現在想,為什么我們現在這些人在文學方面還不如兩千多年的人?因為中醫的文字記錄基本上是文言言的,可是文言文在古代是一種科技的教科書,但是我們看不懂。
另外,我給大家提三個名詞,精氣神。精氣神,北京人往往說你這個人精氣神不足,實際上是指精氣神三個物質和功能的概念。因為人體的生命之本,人開始生出來是先成精,精成以后腦髓生,骨為干,脈為營,禁為剛,肉為墻,皮膚堅而毛發生生。因此就是人身體三個寶貝的東西就是精氣神。到現在還沒有人能夠解釋,什么叫精,什么叫氣,什么叫神,它的物質基礎和生理性的基礎。
但是,古人已經提倡養生之道,今天我給大家介紹的內容就是大家要懂得養生之道。所謂養生之道,就是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遵守陰陽的法則,和于術數,很多人解釋這個,最后我贊成一個體育老師的解釋,他說你的陰陽原則和我們現在的鍛煉1234這個數字要結合起來。視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古人說你要做到這一點,可以盡其天年,就是我們人的自然的一種存亡時間,可以活一百歲以上。
第二,講一下儒道佛醫各家的養生之道。
我們國家在養生學上有道家、儒家、佛家,更重要的是醫家。
在養生這個問題上,在古代一直到現在推崇的一個人就是孫思邈,也就是藥王,很多地方有藥王廟。他融合了儒、道、佛各家的學說。他提出善養性者,則治未病之病。治未病就是要鍛煉身體等等。重視食養食療。
中醫養生準則有幾條,一是形神共養。第二是飲食養生,要注意調養、食養、食忌、食禁。
首都醫科大學高益民表示,從事IT工作人員70%都處于亞健康狀態。高益民自己診斷過很多從事IT業的病人,睡眠質量下降、頭疼、肩臂不舒服、視力疲勞等癥狀經常出現。
以下是首都醫科大學高益民的發言實錄:
高益民:大概我這個報告會引起你們的驚訝,這么高級的最先進的IT技術來了一個中醫藥學院的教授?剛才報告者已經介紹了一下,我們在2003年做了一個北京中醫藥數字博物館,與科協合作,就是你們大會的組織者給予了很大的指導,我們搞了一個數字博物館,就叫北京中醫藥數字博物館。
在這個博物館里頭一共有10個館,而且其中有一個和我今天講的題目很相關的就是養生館。為什么要專門設計這個養生館?道理很簡單,就是養生這個詞兒在西醫里頭沒有,而且我也找這些西醫的專家翻譯一下,用英文來翻譯,他說找不到這個詞兒。因為這個詞兒涉及的概念太廣泛了,它不僅僅是一個預防為主,保證治未病。
所以,我也就闖進了你們這個領域,開始先買計算機,而且聽這些講課。我覺得今天聽課的時候好象還能聽懂,原來是根本聽不懂。所以我要首先學你們的專有名詞,之后才能和你們這些到會的專家交流。
但是,我可以保證,你在聽我報告的時候,不會打磕睡,不會覺得沒有興趣。因為你們所有的設計、工作,以及創新,都離不開兩個字,大家說一下?就是健康。
因為什么?因為你們這些人最容易處于亞健康狀態。不信你試試,我門診經常碰到這樣的病人,睡不好覺,頭疼,肩臂不舒服,36—39歲就閉經了,而且視力疲勞。你們自己想想,我剛才講的這幾條里面,你們占到多少?沒準有70%以上有這個癥狀,除非你是一個不好好工作的人。
第一,中醫養生學的概念。
養生這個詞兒最早見于道家莊子所謂養就是保養、調養、培養、哺養、護養。
養生是生命、生存、生長,養生是根據生命發展規律,采取能夠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強體質,延年益壽的方法和方藥進行的保健活動。
實際上,我把中醫的養生按照現代的詞匯給它定義一下,就是養生學,實際上是人類自己管理自己的生命與健康的藝術和文化。為什么叫藝術?
有的人管理自己的健康就很不藝術,非常的死板,而且你無法接受。我的岳父就是這樣,生活非常死板,吃面幾兩要稱,菜也要稱,我說這簡直沒有一個藝術概念。剛才有認不是講藝術與科學的結合嗎?養生學就是這樣。
而中國的養生學更具有明顯的東方文化特色和中國傳統醫學的優勢。我想這兩個詞希望你們記住,就是中醫養生學具有明顯的東方文化特色,所以說他們沒有這個詞兒。而且和中國傳統醫學的優勢,就是說中醫在養生學里面有它的優勢,它的方藥、方法比較多,所以說具有它的優勢。
今天我的報告當中,希望大家只要記住幾個概念就行。不希望你都能記住,也不可能記住。
第一,要把健康的定義記住。
什么叫健康?我問你們每個人你們很可能就說不生病就是健康。我能去工作、能去設計、能上網、能玩游戲等等。但是這個是很局限的概念。因此,世界衛生組織有一個很好的健康的定義概念,而且很多人在做不同的翻譯。后來,我琢磨來琢磨去,還是根據東方文化的特點以及中醫學的概念來把它倒裝一下。所以提出來,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大家注意虛弱這個詞兒,還真有這個詞兒,這個詞兒很多人翻譯成累受、消瘦,都不恰當,我認為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而是指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性的良好狀態。這個定義就非常明確了,就是說不僅僅身體沒有生病或者虛弱,而且要求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性良好。我門診的時候,經常有人講太緊張,就是表示他對生活的適應性還不能承擔,因此來看病。
后面那句話是我加上去的。就是積極鍛煉身體減少疾病,才能保持健康,提高生命質量。我把生活質量提高到生命質量,這個意思就在于我們的健康不僅是我們自己的事情。
關于健康西醫的定義我同意WSO提出來這個概念,中醫里頭也有中醫的概念。氣相得則和,不相得則病。和就是指和諧而言。我們現在叫和諧社會,實際上內經里頭好幾千年以前就提出和諧這個詞兒。
所以說天人和諧,那就是人和自然界的和諧。寒溫和諧,就是天氣氣侯的變化,我們能夠協調。情志和諧,就是說精神的負擔比較協調。氣血和諧,氣和血是構成人體主要的物質和功能的表現。
和諧健康說,這是我提出來的一個概念,而且在雜志上也發表了。和諧健康說,就是說對內和諧,對外適應,是健康的本質。
關于健康的素質問題,實際上這是16大報告當中提出來的一個名詞,叫健康素質。實際上它已經把健康素質和其他的經濟、政治等等提高到一種科學文化和思想道德并列的一種概念。所以說,我現在就是告訴大家,你的健康不僅僅是你個人的事兒,而是有社會性意義,有民族性意義。因為我們是中華民族,一個民族和外國人不一樣,他有他的特別素質特別的表現,以及心理素質、身體素質等等。所以說現實社會中的具有身心兩個方面的完整的系統,健康就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但健康又不僅僅屬于你自己,而與社會緊密聯系。
由于健康方面的知識發展,現在已經形成了健康學這一門專有的學科了。為什么?因為它是一個多學科的交叉和綜合的產物。涉及到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管理學、倫理學、行為科學、體育科學、基礎醫學等等,所以說健康學是一門新型的學科,在我們國家也是構成這樣一個學科。
它的任務就是研究健康與疾病的相互關系,研究如何保護和增進健康的體質,減少和避免非健康因素對人體的影響。它的價值就是把健康從一種自然社會生活條件的適應地位上提高到一個主導的地位。要培養一個健全完美的個人與群體,使人的生命處于富有創造力的最佳的狀態。
地下是WHO的要求,身體強壯,精力充沛,情緒飽滿,人際交往和諧地板樣各種社會角色,履行各種只能,創造性地完成各項任務,并充分感到自身存在的價值。
我覺得你們到會的人不是完全的身體健康和精力充沛。因為我進來的時候就發現有的人在打磕睡,精力不充沛吧?
所以說,你達到這個要求,不要認為是很簡單的事兒。另外,你還應當感到自身存在的價值。
大家最近看到有一個歌手自殺了,跳樓了。我在網上看了一下,有做各種各樣的分析。我給她一句話,就是她沒有感到自身存在的價值。
中醫養生學。
希望大家仔細地看一看,我這個大樹的照片。另外,我請問你們,這個太陽是日出的太陽,還是日落的太陽?日落?我就不會取它了。我請了一個計算機的專家,一個畫家,一個搞文字工作的人,我把這個照片打給他看,一致認為是日出的太陽。這個計算機的人在西藏生活了30年,退休以后回到北京了,我特別尊重他的意見。我說你一眼看出來是日出的太陽,你太棒了。所以這個大樹就成了我的一本書的畫面。而且每次講中醫養生學的時候我都帶著這個樹。
第一講中醫養生學的概要。其實是探索和研究中國傳統的頤和園養身心、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延年益壽的理論和方法,并用以指導人體保健活動的使用科學。在內經這本書里,實際上是一個很龐大的科學巨著,同時當時是屬于科普的一種讀物。可是那個時候的科普讀物,我這個大學畢業生都不能夠非常連貫地寫下來。我現在想,為什么我們現在這些人在文學方面還不如兩千多年的人?因為中醫的文字記錄基本上是文言言的,可是文言文在古代是一種科技的教科書,但是我們看不懂。
另外,我給大家提三個名詞,精氣神。精氣神,北京人往往說你這個人精氣神不足,實際上是指精氣神三個物質和功能的概念。因為人體的生命之本,人開始生出來是先成精,精成以后腦髓生,骨為干,脈為營,禁為剛,肉為墻,皮膚堅而毛發生生。因此就是人身體三個寶貝的東西就是精氣神。到現在還沒有人能夠解釋,什么叫精,什么叫氣,什么叫神,它的物質基礎和生理性的基礎。
但是,古人已經提倡養生之道,今天我給大家介紹的內容就是大家要懂得養生之道。所謂養生之道,就是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遵守陰陽的法則,和于術數,很多人解釋這個,最后我贊成一個體育老師的解釋,他說你的陰陽原則和我們現在的鍛煉1234這個數字要結合起來。視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古人說你要做到這一點,可以盡其天年,就是我們人的自然的一種存亡時間,可以活一百歲以上。
第二,講一下儒道佛醫各家的養生之道。
我們國家在養生學上有道家、儒家、佛家,更重要的是醫家。
在養生這個問題上,在古代一直到現在推崇的一個人就是孫思邈,也就是藥王,很多地方有藥王廟。他融合了儒、道、佛各家的學說。他提出善養性者,則治未病之病。治未病就是要鍛煉身體等等。重視食養食療。
中醫養生準則有幾條,一是形神共養。第二是飲食養生,要注意調養、食養、食忌、食禁。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