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衰老與去衰老
時間:2024-10-17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健康長壽既然是人類的共同愿望,就值得科學家去為之奮斗探索,經過100多年來幾代科學家的不懈努力,科學界已經陸續揭開了衰老的某些奧秘。特別是本世紀60年代以來,由于新技術的應用和推廣,研究衰老的一個應用分支學科--抗衰老便應運而生。出現了諸如激素類的褪黑激素、生長激素、胸腺因子和去氫表雄酮(DHEA)等;維生素類的A、E、C等;普通元素鉀、鈣、鎂、鐵及微量元素硒、鍺等。這些藥物的抗衰老作用已基本弄清,接下來要研究的便是這些藥物如何配伍才能抵抗衰老的問題。據美國衰老生物醫學家斯蒂芬·科爾斯教授估計,這項配伍療法加上重新維持免疫系統的平衡,可使人類延壽20年;而如果人類全部消滅了心血管疾病和癌癥,也只能延壽16.2歲,可見抗衰老的作用是很大的。
隨著生物醫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筆者認為還應該不失時機地提出衰老研究的第二個應用分支學科--去衰老的構想。我這里所說的去衰老,是指先把人體當作一部機器,然后給這部機器制造各種配件(如組織、器官等),當發現人的某些細胞、組織、器官不盡人意時,就可以以新換舊,從而達到去衰老的目的。但是,人類由于免疫排斥的緣故,目前還不能使用這些通用配件,否則,終其一生都要使用免疫抑制藥物,這會使人的抵抗力變得很差。所以,去衰老技術的發展必須具備三個前提:一是它所制造的配件必須瞞過自身的免疫系統而不遭受免疫排斥;二是所制造的配件必須比本身的構件年輕;三是還必須在倫理和法律許可的范圍內進行。
當前生物醫學已經發現了一項分離自身器官干細胞的技術,可以用來培養自身的器官。但是這項技術若要應用于去衰老,還必須克服兩大障礙:第一,細胞每分裂一次,DNA的端粒序列便要縮短一段,端粒序列是保持DNA功能穩定的結構。因此,用這種技術培養的器官有可能比原有器官更老。不過有跡象表明,今后數年有可能找到防止DNA端粒序列縮短的辦法;第二,干細胞內積累的體細胞突變還無法消除。由于個體在生存期間,受到電離幅射、有害化學物質、病毒和細胞自身代謝所產生的自由基的侵襲,以及DNA的復制和轉錄的影響,個體細胞的DNA都會發生突變,并且突變的積累會越來越多,這樣培養出的器官能否發揮去衰老作用的前景就變得很不明確。也就是說今后的研究方向還應該使之符合第二個前提--即如何更年輕方面深入。
1960年以后,當美國的發育生物學家約翰·格登教授主持的蛙的成年體細胞核移植獲得成功后,科學家們就開始討論這樣的構想--即制造自身的拷貝克隆人,用克隆人年輕的器官去更換供核人年老的器官,可以實現老年人的年輕化。1996年8月,英國以成年哺乳動物細胞作為供核細胞的多莉克隆羊出生,1998年,克隆牛、克隆鼠、克隆猴又相繼問世。但是正如前所述,克隆動物正面臨著未老先衰和夭折的命運(我們稱之為多莉現象),因為克隆動物的細胞、組織、器官可能也是衰老的或不正常的。
筆者認為,克隆后代的細胞、組織、器官必須比供核動物年輕,用于去衰老才有意義,而用于去衰老實驗的供核細胞又必須取自老年動物,才會避免免疫排斥。這樣一對矛盾怎樣才能解決呢?我認為比較成熟的一項技術--胞質內精子注射技術加以修改后,有可能替代克隆技術而應用于去衰老實驗。精子是經過返老還童的細胞,其細胞內積累的突變已基本清除,即使比正常受精卵發育出的個體要老一些,但肯定也比供精個體年輕。同時它們與供精個體不大可能發生免疫排斥。卵子是比精子更加返老還童的細胞,其后代個體可能比正常受精卵發育出的個體更年輕。這樣發育出來的個體,其基因型與供卵個體相似性也是大于50%而小于100%,因為沒有異體卵子參與,它們與供卵個體也不大可能產生免疫排斥。
為了符合法律和倫理道德,在男子方面可以將動物(例如豬)的卵子去核,再向去核豬卵子注射兩個精核;在女子方面,可用顯微吸管吸取兩個雌核,注射到去核豬卵子中,在體外培養到一定階段,再放在豬子宮中發育。由于豬的懷孕期只有3.8個月,所以,這樣的豬--人混合胚胎是必然流產的。但這時胚胎已成形,可取其胚胎器官和組織進行人工培養,發育到成體器官再用于去衰老移植。
21世紀將是抗衰老與去衰老這兩個應用學科爭奇斗艷而又優勢互補的世紀,去衰老的技術一旦應用于人類,預計人類將會實現壽命的大幅度延長。
●養生名言:對鏡不須嘆白發,白發猶能再揮鞭。 --粟裕
●我最喜愛的一句話;如果生命是一次巨額的投資,那么健康就是厚重
隨著生物醫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筆者認為還應該不失時機地提出衰老研究的第二個應用分支學科--去衰老的構想。我這里所說的去衰老,是指先把人體當作一部機器,然后給這部機器制造各種配件(如組織、器官等),當發現人的某些細胞、組織、器官不盡人意時,就可以以新換舊,從而達到去衰老的目的。但是,人類由于免疫排斥的緣故,目前還不能使用這些通用配件,否則,終其一生都要使用免疫抑制藥物,這會使人的抵抗力變得很差。所以,去衰老技術的發展必須具備三個前提:一是它所制造的配件必須瞞過自身的免疫系統而不遭受免疫排斥;二是所制造的配件必須比本身的構件年輕;三是還必須在倫理和法律許可的范圍內進行。
當前生物醫學已經發現了一項分離自身器官干細胞的技術,可以用來培養自身的器官。但是這項技術若要應用于去衰老,還必須克服兩大障礙:第一,細胞每分裂一次,DNA的端粒序列便要縮短一段,端粒序列是保持DNA功能穩定的結構。因此,用這種技術培養的器官有可能比原有器官更老。不過有跡象表明,今后數年有可能找到防止DNA端粒序列縮短的辦法;第二,干細胞內積累的體細胞突變還無法消除。由于個體在生存期間,受到電離幅射、有害化學物質、病毒和細胞自身代謝所產生的自由基的侵襲,以及DNA的復制和轉錄的影響,個體細胞的DNA都會發生突變,并且突變的積累會越來越多,這樣培養出的器官能否發揮去衰老作用的前景就變得很不明確。也就是說今后的研究方向還應該使之符合第二個前提--即如何更年輕方面深入。
1960年以后,當美國的發育生物學家約翰·格登教授主持的蛙的成年體細胞核移植獲得成功后,科學家們就開始討論這樣的構想--即制造自身的拷貝克隆人,用克隆人年輕的器官去更換供核人年老的器官,可以實現老年人的年輕化。1996年8月,英國以成年哺乳動物細胞作為供核細胞的多莉克隆羊出生,1998年,克隆牛、克隆鼠、克隆猴又相繼問世。但是正如前所述,克隆動物正面臨著未老先衰和夭折的命運(我們稱之為多莉現象),因為克隆動物的細胞、組織、器官可能也是衰老的或不正常的。
筆者認為,克隆后代的細胞、組織、器官必須比供核動物年輕,用于去衰老才有意義,而用于去衰老實驗的供核細胞又必須取自老年動物,才會避免免疫排斥。這樣一對矛盾怎樣才能解決呢?我認為比較成熟的一項技術--胞質內精子注射技術加以修改后,有可能替代克隆技術而應用于去衰老實驗。精子是經過返老還童的細胞,其細胞內積累的突變已基本清除,即使比正常受精卵發育出的個體要老一些,但肯定也比供精個體年輕。同時它們與供精個體不大可能發生免疫排斥。卵子是比精子更加返老還童的細胞,其后代個體可能比正常受精卵發育出的個體更年輕。這樣發育出來的個體,其基因型與供卵個體相似性也是大于50%而小于100%,因為沒有異體卵子參與,它們與供卵個體也不大可能產生免疫排斥。
為了符合法律和倫理道德,在男子方面可以將動物(例如豬)的卵子去核,再向去核豬卵子注射兩個精核;在女子方面,可用顯微吸管吸取兩個雌核,注射到去核豬卵子中,在體外培養到一定階段,再放在豬子宮中發育。由于豬的懷孕期只有3.8個月,所以,這樣的豬--人混合胚胎是必然流產的。但這時胚胎已成形,可取其胚胎器官和組織進行人工培養,發育到成體器官再用于去衰老移植。
21世紀將是抗衰老與去衰老這兩個應用學科爭奇斗艷而又優勢互補的世紀,去衰老的技術一旦應用于人類,預計人類將會實現壽命的大幅度延長。
●養生名言:對鏡不須嘆白發,白發猶能再揮鞭。 --粟裕
●我最喜愛的一句話;如果生命是一次巨額的投資,那么健康就是厚重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