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用一生的保健養生大課堂
時間:2024-10-13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什么是經典養生哲學,就是你學會了,堅持了,可以受用一輩子的至上真理。雖然人類的身體狀況會變化,生存環境也在不斷改變,但有些養生的方法卻是不變的真理。
1、記住:睡覺是養生第一要素。
2、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絕對不是從書本里學來的,而是從自己的真誠心、清凈心(就是佛家所說的菩提心),從定中生出來的。
3多嗔傷,多淫傷腎,多食又傷脾胃。憂思傷脾,憤怒傷,勞慮傷神。
4、氣以行血,血以補氣,二而一也。凡人久視則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七情六欲之過則傷元氣、傷心腎。相火旺,真陽耗。
5、中醫的最高境界是養生,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所以,就養生而言,下士養身,中士養氣,上士養心。看一個人也是一樣,觀相不如觀氣,觀氣不如觀心。
6、大病初愈,切忌理發洗足沐浴。
7、一切修身修心法門,只有兩字訣:曰放下、曰回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只要一放下,一回頭,病者頓愈,迷者頓覺。此真無量壽者。
8、心過勞的人,心疲旺,心過勞就是心太滿,不虛。心滿,則不納(木)生之火,心不納生之火,則氣必積而盛。木克土,脾胃受病,消化不良,營養不足,夜眠不安。土又克水,于是腎水大虧,水不足則火更旺,心腎相聯,心氣更弱,肺病即成。內部相互關聯,一動全動,一病全病。而擾之者,乃在妄心,所以治病在安其心,安心在息妄,息妄在明心,明心即自覺,而健康的功效在乎靜坐。
9、修行要訣:寂照照寂切忌用力成佛作祖無他秘密。
具體要求:不許任何部分用一點氣力,包括意念、、肢體,做到:眼不觀,耳不聞,鼻不嗅,舌不嘗,口不納,心不想。此是唯一條件。若有所思所聞所覺,即是用氣力,甚至乎使臂指即是用氣力。稍粗亦即是用氣力。不久那自然而平,似乎不由口鼻內出納,而渾身八萬四千毛孔中有了動作,或張或翕,此時無我無身無氣無心,天然心歸本位。所謂引火歸元,又名水火既濟,為治療百病之總訣。
10、別貪那個小便宜,大便宜也別貪。一個貪字就含著禍。貪,患得患失會導致人得病。貪,患得患失是不懂道法自然的表現。
11、不要天天想著吃什么補陰,吃什么壯陽。記住了,運動就可以生陽;靜坐就可以生陰。陰為陽之母,陽為陰之用。
12、人在氣不足的時候,不能盲目補氣,否則會影響身體健康。如果是因為血不足,就需要先補血,因為血為氣之母,否則就成了干燒器皿,把內臟燒壞;如果是因為淤滯不通,就可以增加氣血,血氣同補。這樣才能達到補氣的作用。
13、環境對人養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這就是為什么人在空氣清新的深山老林里,會把痼疾養好的道理。因為深山老林中的精微物質(負離子)會通過人在放松情況下的深把它吸收到人體內部,從而滋潤孕養五臟六腑,使人重新煥發活力。還有重要的一點常人并不所知,就是人不僅僅是通過口鼻來,人身體的每個汗毛孔都是可以的,而且正是它們吸取著天地的精華。
14、什么是悟性?什么是智慧?悟性和智慧就是用最簡單的方法來處理、看待一切事物。但一些庸人自擾的人總是把簡單的事情看復雜了、做復雜了。繁和簡其實是一回事,是一回事的兩個方面。聰明的人看到的是簡單的一面,愚蠢的人看到的是復雜的一面。
15、人治不了的病,要靠神治;神治不了的病要靠佛治。佛是什么?佛是心。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