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吃治未病是養生最高境界
時間:2024-10-13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什么最大,天上地下,吃飯最大。吃的目的是什么?吃有三層境界:第一層是求溫飽,我吃東西就是為了活下去,這是最低也是最基本的要求;第二層是求享受,吃出美味、吃出文化?,F在只要你不太苛求,這兩層境界大多數人都可以達到;而吃的第三層境界,也是最高境界,是吃走吃來健康。
中醫的最高境界和吃的最高境界是一樣的,就是“上醫治未病”。簡單點說就是好的大夫是通過調理人的身體,來使他不生病,靠什么來調理?飲食是重要的方法之一。通過飲食運動的調養,達到強身健體不生病的效果。
《黃帝內經》中這樣說:“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意思是,不要等已經生病了才去治療,而要把患病的危險在沒生病之前就消除掉,不要等社會混亂了再去維持,而要及早把混亂扼殺在萌芽當中,因為等病了才去治,等開始打仗了再開始鑄造兵器,就好像口渴了才去打井,開始打仗了才去鑄造兵器,已經太晚了。
現在很多人總是疲勞,在“亞健康狀態”中,這是個臨界點,現代醫學的解釋是的臨界狀態,也就是說,你再往前走一步,就不是亞健康了,就能化驗或檢查出來了,就是生病了。中醫學雖然沒有亞健康這個詞,但早就有這個概念,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調理保養理念。所謂的調理,就是調節人體的陰陽,使之平衡。長期使自己身體內的“陰陽”處于不平衡狀態,就會從量變發展到質變,一旦到了質變,無論是中醫還是現代醫學,在治療上都會存在一定難度,甚至束手無策。
每一種事物,在劇烈的發生前,都會有一些預兆,只要我們發現并重視這些預兆,就可以提前做好應急的準備。比如說地震,發生前天象會發生變化,如地震云的出現;地象也會發生變化,如地下水味道變壞,或者變熱;動物也會有反應,比如狗和牲畜躁動不安,大批的鳥亂飛,老鼠、蟲子這些平時在陰暗角落里的動物也都跑了出來。這時候,只要人能夠引起足夠的重視,做好抗震防震的措施,就會把損失降低到最小。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