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活動膏肓穴位可除掉一身病
時間:2024-10-13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誰都不愿意生病,可是人活在世上,吃五谷雜糧哪有一輩子不生病的道理。這病也分大小,有人可能只是輕微的小感冒,有些人卻是“病入膏肓”,這個詞相信我們經常聽到,但是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這里的膏肓其實是中醫里一對重要的穴位,而關于它在《左傳》中還有一段典故。
膏肓是穴位 常運動除掉一身病
相傳,晉景公患病后,派人到秦國求醫,秦國于是派了一位名叫醫緩的醫生前去替他診療。醫緩尚未抵達時,景公做了個夢。夢中,他的病變成了兩個小孩,一個說:“那人是名醫,會傷害我們,往哪里逃呢?”另一個說:“我們在膈之上,心之下,‘膏肓’之處,艾灸、針刺和藥力都難抵達,他怎么能奈何得了我們呢?”醫緩到來后,經過診斷,很為難地對景公說:“病在膈之上,心之下,已入膏肓,無法治了。”后來景公果然不治而亡。
就像故事中所說的,“膏肓穴”就在第四、第五胸椎間兩旁三寸(約四橫指)處,屬足太陽膀胱經。唐代藥王孫思邈曾在《千金方》中說:“膏肓能主治虛羸瘦損、五勞七傷及夢遺失精、上氣咳逆、痰火發狂、健忘、胎前產后等,百病無所不療”。比如,得了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慢性疾病,且因久病不愈變得體弱消瘦時,說明身體氣血陰陽均已受損,最適宜取膏肓穴施灸治療,起到扶陽固衛、濟陰安營、調和全身氣血的作用,從而使身體恢復強壯。
中醫認為,人體全身的病,統統與膏肓相關。所以,中醫典籍中也曾有“運動膏肓穴,除一身疾”的說法。建議經常伏案、用電腦的人多做下面幾個動作。
1、肘部彎曲,分別向前向后轉搖肩關節各50次,一日三次,這樣可帶動肩胛骨上下旋轉,以運動背部的膏肓穴。
2、兩腳平行站立,兩膝微曲,腰直,胸平,兩手握拳,兩臂緩緩抬起到胸前與肩平,然后用力向后拉至極限,使肩胛骨盡量向脊柱靠攏,擠壓兩側膏肓穴,略停1—2秒鐘,再恢復原姿態,后拉時深吸氣,回收時呼氣,動作在水平面緩慢進行,動作到位,使背后有酸脹、出汗的感覺。
3、把椅子反過來坐,人趴在椅背上,充分展開兩個肩胛,而兩個肩胛骨向后擠壓,就是在擠壓膏肓穴。
總上所述這些方法,可以有益于老年人延年益壽,還對上班族肩周炎、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頸椎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