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是一片海
時間:2024-10-13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故事是從愛情開始的。
每一份愛情的來臨都不是無緣無故的。作為這所美國人開辦的私立學校中最為優秀的男生,男孩有理由得到情竇初開的少女的追求——他長相俊秀,氣質儒雅,拉得一手漂亮的手風琴,而且,英語口語在學生中無人能及。當然,向他示愛的女生也并非平庸之輩。那位名叫依絲米忒的少女是伊斯坦布爾赫赫有名的皮草大王的女兒,貌若天仙,伶俐可愛。
依絲米忒常常在校園攔截他。有時會送給他一些小物件,比如手表、瑞士軍刀、皮帶什么的,都是男孩子喜歡的東西;有時只是為了和他說幾句話。說實話,這樣漂亮多情而又率性熱忱的女孩子幾乎沒人能夠抗拒。所以,他也不知不覺地陷進了依絲米忒用溫柔和熱情織出的情網。他們開始約會,常常在周末,遠離街區,跑到郊區的河畔和小山岡,在那里玩耍、嬉戲,情到深處也會激情擁吻。
他的變化被父親看在眼里。處在莽撞毛糙的少年期的兒子一度顯示出異常舉動。多數時間心思重重,神游身外,其間伴隨有間歇性傻笑。作為過來人,這位一直深受西方思想熏陶的大個子葡萄酒商人,敏銳地察覺兒子一定是有了心上人。可是,兒子還是如此稚嫩孱弱,雖然個頭已經快和自己差不多,但是,他除了會學習,其它什么也不會,甚至連衣服都不會洗。沉醉初戀不知歸路的兒子是在攜帶著美好情愫走可怕的感情鋼絲啊!他決定和兒子好好談一談。
父子間的談話是在一次晚餐時進行的。父親直言不諱地問兒子:“奧罕,告訴爸爸,那個入你法眼的女孩子叫什么?”
他因意外,顯得非常吃驚。只是怔了片刻,隨即垂著頭輕聲告訴了父親。他不敢抬頭直視父親,等著父親大發雷霆。
父親說:“還是到此為止吧,聽爸爸的話。”
他見父親態度溫和,膽子漸漸壯了起來。他為自己辯解:“爸爸,是她主動的。況且,她的條件的確不錯呀!”他覺得更像是在為他們的那份感情辯護,心底有一股豪氣油然升騰。
父親輕輕搖頭:“奧罕,你還太小。”
“太小?爸爸,我已經 19 歲了,是一個男子漢了。而你,當年只有 17 歲不就和媽媽好上了?”他自認為抓住了父親的話柄,情緒越發激動起來。
他說的確是實情。他等著父親妥協。
可是,他聽見依然和藹的父親說了這樣一番話:“你說的沒錯。可是,你知道嗎,我 17 歲的時候已經在葡萄酒作坊當釀酒師傅了,每個月能拿 2000 萬里拉。我是說,我當時已經能夠自食其力,有一定的經濟實力為愛情埋單。你呢,一個里拉都掙不到,你憑什么心安理得地鐘愛自己心儀的女孩?”
他桀驁的心被父親的話征服了,埋頭扒飯,一聲不吭。
父親又語重心長地安慰他:“奧罕,不是爸爸古董封建。你想想看,一個男人,如果沒有經濟基礎,不能為他的愛人提供必要的物質保障,如果你是女子,你會怎么看待這樣的男人?兒子,我告訴你,我一直都認為,一個男人,如果沒有一份賺錢的工作,不能自食其力,哪怕他 40 歲甚至 50 歲,都不配談戀愛,談了,就是早戀;相反,只要他有立業掙錢養家的本事,15 歲戀愛也不算早戀!”
父親的一番話,可謂語出驚人,是他聞所未聞的邏輯,但又是那么入情入理,無懈可擊。一語驚醒夢中人。經過思想斗爭,他做出了從依絲米忒身邊安靜地走開,從這段虛幻飄渺的無根之愛中抽身而退的決定,盡管為此他承受了半年的痛苦。
牢記著父親的囑咐,他知道自己涉足感情還為時過早,于是集中精力于學業,最終一舉考上伊斯坦布爾科技大學——土耳其最好的國立大學,并在這里牢固地奠定了日后事業的基礎。
他就是奧罕•帕慕克, 2006 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榮獲巨獎之后,奧罕•帕慕克曾在重要場合多次提到這件鮮為人知的早年趣事,坦言自己感激父親當年 “溫柔地扼殺了一種愚蠢而羞赧的情緒”,讓自己避免了蹉跎年華。土耳其國家級大報《自由之聲》的一位資深評論員發表評論,說奧罕•帕慕克父子當年的交談“是人類文化史上絕無僅有的經典細節”。
這一評價恰如其分。一如奧罕•帕慕克的父親關于戀愛歲數的觀點見解獨到,其精辟在眾多觀點中無人能出其右。更重要的在于,這次談話為一位未來文學大師的誕生鋪設了一條正道,其意義永難磨滅。
丹麥的一位詩人說過:“成功就是一片浩瀚的大海。”你本人的付出是注入其中的最重要的那條大河,可是,千萬不要忘了,還有無數條不起眼的支流也盡了一份力。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