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風寒易致面癱
時間:2024-10-13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醫學專家提醒大家,冬春風寒易致面癱。冷風颼颼,這段時間門診的面癱病人也隨之增多。神經內科專家稱,風寒、病毒感染和神經功能不穩等綜合因素會導致面癱。下面,我們且看看專家們是如何對此做解釋的吧。
民警陳先生一大早就捂著臉到醫院就診,脫下口罩,醫院神經內科副教授一看,發現陳先生的左眼比右眼大很多,左眼閉不上,左側嘴角下垂,說話聲音不清,眼球向外上方轉動,露出白色的眼球。陳先生對醫生說,自己昨晚巡邏時還好好的,今天早上就變這樣了。早上起床的時候只覺得耳朵后面有點麻痛,刷牙時照鏡子發現嘴巴歪了,漱口還漏水。連眼睛也是癢癢的,愛流眼淚。“我這是得了什么怪病了,是中風了?”陳先生顯得十分焦急。
專家說,像陳先生這樣的情況,其實不是中風,而是面神經炎,又叫特發性面神經麻痹,俗稱“面癱”。這種病與“中風”不同。中風是腦血管病,雖然也可以出現口角歪斜,但能夠閉眼,而且常有一側手腳無力、麻木等其他癥狀;面癱則僅表現為面部癥狀。
專家稱,每年一到刮北風,神經內科的面癱病人都會比平時增多好幾倍。面癱主要就是面神經發生炎癥,受到損傷,導致額面部肌肉癱瘓。目前,醫學界還不十分清楚病因,可能是因為風寒、病毒感染和自主神經功能不穩等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一般來說,撞風受寒是典型的誘因,陳先生很可能就是晚上巡邏撞風受涼引起面癱,在臨床上也有不少病人是晚上喝高了,醉醺醺走在路上,第二天早上就出現面癱。除此之外,坐車開窗感受風寒是十分常見的面癱誘因。
“碰到面癱也不必太緊張,年輕人恢復并不困難,臨床上常用糖皮質激素、抗病毒、營養神經和改善循環等藥物,并配合理療、針灸、按摩等治療。”王教授說,“面癱患者一般1-3周開始恢復,1-2個月可以逐漸痊愈。有些病人會恢復得慢些,可能要2-8個月,甚至更長,并且可能出現合并癥,如面肌痙攣等。”
專家提醒,在天氣變化大時,市民要注意保暖,增強體質,不要過度疲勞,更不要熬夜。風大時不要迎風吹,出門最好戴個口罩。體質較差的病人特別是糖尿病人更要小心,由于血管本身可能就有病變,神經末梢損傷,稍微一受寒,面癱最喜歡找上這群人。
以上,是專家們征對勤洗手殺菌能避免皮膚病的解析。因此,建議在風大時,不要迎風吹,開車也盡量不要開窗,出門最好帶個帽子或口罩。體質較差的病人特別是糖尿病人更要小心,面癱喜歡纏上他們。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