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游泳突發耳鳴 當心耳屎作怪
時間:2024-10-20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夏季游泳會引發耳鳴耳嗎?游泳時耳屎會導致耳鳴發作嗎?在清涼的游泳池里玩水嬉戲,是夏季里人們最喜歡的運動。可是,每每游完泳后,就有不少大人小孩嚷著耳朵疼,緊急送到醫院救治。專家認為,這多半是耳耵聹(即俗稱的“耳屎”)作怪。由于耵聹長期堵塞在耳道內,夏季游泳時一旦耳內進水,緊硬的耵聹潮化膨脹,就易引起耳痛、耳鳴甚至眩暈等問題。
耵聹不多不用特別處理
也許有人會問,我平時洗頭、游泳耳朵也會進水,側側頭讓水流出來就好了,怎么從來不覺得疼痛呢?專家介紹,各人的耵聹有多有少,有軟有硬,不一定都會對耳朵造成傷害。若耵聹較少、較軟,通常都不會影響聽力,也不會有疼痛感。
但人們常認為耵聹臟、不衛生,實際上,耵聹存在于耳內絕不是可有可無的。如果缺少耵聹,一旦猛烈的聲波直沖耳道而來,鼓膜就會受到損害甚至破裂,使人的聽力減退甚至喪失。此外,耵聹還能黏附灰塵、細菌與小蟲,對外耳道起保護作用。而隨著人的擺頭、咀嚼、講話,耵聹屑往往會自然脫落排出,所以一般情況下不用特別處理。
耵聹堵塞耳道 危害不小
雖然不提倡對耳道內的耵聹作過多的清理,若耵聹分泌過多或外耳道狹窄,耵聹不易排出,逐漸結成硬塊阻塞外耳道,就容易形成耵聹栓塞。不及時取出的話,耵聹栓塞會越來越大,越來越硬,壓迫外耳道的皮膚時間長了,可誘發外耳道皮膚糜爛、腫脹及肉芽形成。在洗臉、洗澡或游泳時,耳朵進水可將耵聹栓塞泡脹,引起外耳道發炎,產生疼痛。耵聹栓塞若緊貼耳膜,也可引起壓迫癥狀,如耳鳴、頭暈,甚至引起反射性咳嗽、頭痛等,嚴重的由此還會引起鼓膜穿孔、中耳炎等。長時間的耵聹栓塞和感染可以引起外耳道皮膚破壞、骨質吸收,產生外耳道脂瘤,疼痛癥狀十分嚴重,這時需要住院手術治療。
所以,分泌物比較多、代謝旺盛的人要注意定期清理耵聹,具有這一特點的兒童更要特別小心。醫生說,兒童的外耳道皮膚比較薄,皮下組織較少,緊貼軟骨和骨膜,且有極豐富的神經分支,更易受到耵聹堵塞的刺激和傷害。如果孩子耳內有較多耵聹堆積,家長切勿置之不理,以免釀成大禍。
掏耳最好請醫生幫忙
日常生活中,家長并不是次次都會帶孩子到醫院解決耳耵的問題。醫生認為只要把握尺度,掏耳時不超過外耳道的1/3,動作盡量輕柔緩慢,使用較鈍的挖耳勺,應該還是比較安全的。但要注意掏耳之后的兩三天內防止耳朵進水,畢竟掏耳多少有點損傷,泡水后容易發炎疼痛。
不過,讓醫生處理耵聹當然是最好的做法。專業醫生來治療更為安全,而且取出耵聹對醫生而言很容易:較小的耵聹塊用鑷子夾取即可;較大的耵聹栓塞則需用特制的耵聹鉤來鉤取,若鉤取困難時,可以先滴入耵聹水,待耵聹軟化再行鉤取或采用沖洗法。
很多人喜歡用小拇指指甲掏耳朵,其實這是很不科學的做法。指甲鋒利容易損傷耳道柔軟的皮膚,一旦劃破有可能發生炎癥,引發中耳炎等病癥。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