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結合足浴治療月經失調
時間:2024-10-20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月經失調,也稱月經不調,是泛指各種原因引起的月經改變包括初潮年齡的提前或者延后、月經周期延長和周期縮短、經量過多、經量過少等等,是婦科疾病最常見的癥狀之一。
月經是女性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由于它受體內外各種因素影響,因此,每個女人的月經表現形式也不盡相同,而且由于病理原因,常常表現為月經不調。女性的月經周期則有很大的個體差異,月經周期少至20天,多達36天,這期間都算正常。但是每次月經的間隔周期不規則的提前或延后都是不正常的,就是所謂的月經不調。
月經不調的危害
從青春期到成熟期再到衰老期,女人的一生都在內分泌激素的掌控中,增之一分,或者減之一分,都直接影響到正常的生理周期和生理功能。而女性內分泌系統主要由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調節,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會導致內分泌紊亂的發生。女性一旦出現月經不調,預示著女性正常的生理內分泌調節發生了故障,可以說月經不調是女性生殖疾病的第一個臺階。月經不調會導致失血性貧血,出現頭暈、乏力、心慌、氣急等現象,嚴重者還有可能危及生命。月經不調引起病情惡化,其中最常見的是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如果不及時治療就會導致病情惡化。月經不調還有可能導致不孕。月經不調還會影響女性身心健康。 #p#副標題#e#
中醫如何看待月經不調
中醫學認為治療月經不調應先明確病癥原因,即可對癥施治。治療月經不調,一般會從補腎、扶脾、疏肝、調理氣血著手。中醫認為經水出于腎,故調理月經的根本在于補腎。通過調理使得腎氣充足,精血旺盛,則月經自然通調。補腎法以填補精血為主。脾的功能是化生血液,補脾胃可以充足身體的血源。扶脾法以健脾升陽為主。而疏肝理氣的目的則在于調暢氣機,疏通氣血,如果氣血調和,則月經通調。疏肝法須掌握郁結之主癥。
傳統醫學辨癥施治,應用補腎扶脾,理氣活血法使氣血調和,陰生陽長,脾胃健,精血旺則流自暢。逍遙調經貼以外敷形式使藥性流經血脈,直達患處。通過補腎健脾益肝,使女性胞宮生命力旺盛。同時通過膏藥的活血化瘀,去寒凝、除濕氣等作用,加速女性胞宮的血液循環,讓行經期經血順暢,使月經恢復正常。
中醫一般將月經不調分為8種典型:脾腎氣虛型、肝腎陰虛型、氣血虛弱型、肝郁氣滯型、血寒型、血瘀型、痰濕型、濕熱型。臨床治療必須按照有經驗的婦科醫生根據個人體質、內分泌情況、月經不調癥狀、病因、年齡等進行辯證論治,以“滋陰養血”的中醫病因入手,在臨床治療月經不調中得到良好的療效。
另外,中醫治療結合“足浴”可“內病外治”,對月經不調患者療效尤為明顯。月經不調患者可以根據不同體質或者不同的辨證類型,選擇合適的中藥進行煮水泡腳,用來調理自己的月經。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