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小瞧“腰酸”與“背痛”
時間:2024-10-20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調查顯示,長期積累損傷是造成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主要誘因。反復彎腰、扭轉動作以及伏案工作這幾個動作,最易引起腰椎間盤破壞。
一般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可以分為四種類型:急性損傷型,像扛大米等。當椎間盤壓力增高時,髓核從纖維環薄弱處或裂隙處突出。突出物壓迫或刺激神經根而產生放射性下肢痛。當椎間盤有了生理性蛻變或纖維環有了裂隙時,若腰椎間盤突然受到擠壓或扭曲,可使髓核從纖維環的裂隙突出到椎管內。
受涼型,這部分患者沒有外傷史,也沒有參加任何體力勞動,僅僅是在受涼后發病。這是由于受涼后會使腰部肌肉和韌帶緊張性增加,使椎間盤內壓力增高,促使已經蛻變的纖維環發生破裂。
坐姿不良型,長期坐或站立的職業人群(包括產業工人、辦公室工作人員、司機、售貨員及紡織工人)最容易“坐不正,站不直”。由于工作時間長,不可能時刻保持腰部的挺立,稍稍彎曲可能更舒服,但是不良的姿勢隨著時間的推移,會給你的腰埋下“禍根”。
睡姿不良型,像躺在床上看電視,雖然舒服,但是腰長期后凸又沒有支撐,處于彎曲狀態,隨著時間的推移,腰椎間盤的水分喪失、彈性減低及結構松弛,容易導致腰椎間盤突出。
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通常人們存在著一些認識上的誤區:
誤區之一:腰腿痛不算病
據統計,約有95%以上的人一生中有過腰腿痛的經歷。引起腰腿痛的疾病幾乎可以涉及全身所有系統。有些腰腿痛的原發疾病治愈后,疼痛也隨之消失,也有一些不治自愈。有些患者便因此認為腰腿痛不算病。事實上,腰椎間盤突出癥引起的腰腿痛不僅算病,而且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因為這種病不僅可以引起腰腿痛,而且還會引起下肢麻木、冷涼、無力,甚至癱瘓和大、小便障礙,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誤區之二:腰腿痛治不好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特點是易復發,尤其是神經功能障礙者,修復過程較長。因此,有的患者、甚至有的非專業醫生也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治不好。其實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的總體效果非常好,優良率約在95%左右。所謂治不好原因有二:一是選擇方法不當,二是沒有堅持治療。有的患者一聽說哪里有新療法就去哪里治,但在哪里都不能堅持,最終是跑的地方不少,效果卻不怎么理想。
誤區之三:迷信某一方法
腰椎間盤突出癥有手術和非手術治療兩類治法。后者有牽引、按摩、內外用藥、經皮切吸、膠原酶溶解等方法,應該說哪一種方法都能治好一部分病人,但哪一種方法都不能包治所有的患者,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某些療法是禁忌的。
因此,正確的態度是根據臨床癥狀、體征、病程,影像學檢查選擇適合每一個患者的具體治法,不能片面夸大、迷信某一種療法,也不能從主觀上抵制某一種療法。
誤區之四:盲目手術或拒絕手術
大多數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可通過非手術療法緩解或治愈,但仍有一部分患者需要手術治療。在對待手術這一問題上,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誤區:一是盲目手術,二是拒絕手術。前者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只有手術才能根除,從而不加選擇只要是腰椎間盤突出、只要患者同意就手術治療。這一方面加重了患者不必要的經濟負擔,另一方面增加了“腰椎手術失敗綜合征”發生的機會。
事實上,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手術適應癥非常嚴格,而手術并非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的首選。拒絕手術的患者則把手術所帶來的神經損傷等負面影響擴大化,認為手術堅決不能做,而一味保守治療。應該說,有一部分手術適應癥的患者經保守治療后主要癥狀可以緩解,但總要遺留一些癥狀難以改善,而多數手術適應癥患者任何保守療法都不能代替,必須接受手術治療,而且越早越好,否則,神經功能的喪失可能會成為永久性的。因此,要辨證對待手術和保守的問題,既不能輕易手術,也不能一味保守。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