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足部皮膚的護理
時間:2024-10-20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1 發生機制
糖尿病足的發生與糖尿病性血管病變繼發肢體血管閉塞性缺血和糖尿病性神經病變導致下肢運動、感覺及自主神經的功能異常和關節畸形有關。
2 致病相關因素
(1)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造成全身及局部防御機能減退,極易發生感染。
(2)長期使用抗生素造成二重真菌感染。
(3)摩擦、擠壓等都可能引起局部皮膚損傷,造成感染。
(4)足癬、甲癬、跖疣、雞眼、胼胝等足部疾患引起感染。
3 不良后果
足部細菌感染是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這些感染很多都開始于輕微的表皮真菌感染,而真菌感染提供了細菌感染的有利環境,而感染一旦發生,常經久不愈,當感染難以控制時,不得不采取截肢手術,嚴重者可危及生命;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精神壓力造成嚴重后果。
4 護理
4.1 心理護理 充分理解患者,保持患者心情開朗、情緒穩定,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以使治療和護理工作順利進行,加速患者康復。
4.2 局部皮膚護理 由于糖尿病所致的病理生理改變,皮膚微循環障礙使皮膚屏障防御能力下降,容易發生感染。因此,做好糖尿病患者的皮膚護理至關重要。
(1)動態觀察足部皮膚顏色、溫度和濕度的變化,檢查有無水腫、皮損、腳病以及足部皮膚感覺等情況,有表皮破潰時及時處理。
(2)抬高患肢30°~40°,以利靜脈血回流,防止下肢水腫。足部按摩每日數次,動作輕柔,應從趾尖開始向下按摩,促進患肢血液循環。
(3)每日進行足部皮膚的清洗并擦干,保持足部溫暖干爽。但忌用熱水袋保暖、熱敷,以防燙傷起泡。
5 預防措施
每天可用軟皂溫水泡腳20min,水溫不宜太高;以接近表皮溫度為宜。洗腳后,在趾甲較軟時進行修剪;趾甲必須剪平,不要將趾甲的邊緣修成圓形或有角度并將邊緣打磨光滑;趾甲不要剪得太短、太接近皮膚。否則容易損傷甲溝皮膚,造成感染。使用潤滑乳液或營養霜以保持足部皮膚的柔軟,防止皮膚干燥、皸裂。穿著透氣吸汗的棉襪及底部厚軟、頭部寬大的鞋子,保持鞋內干燥和平整;防止擠壓和異物損傷足部皮膚。積極治療足癬、甲癬、跖疣、雞眼、胼胝等足部疾病防止感染。
6 健康教育
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掌握糖尿病知識的程度和治療的順從性。戒煙戒酒,注意鍛煉,堅持飲食控制,適當營養,認真監測血糖,降低本病并發癥的發生率和致殘率、致死率,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