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么補什么”有科學根據嗎
時間:2024-10-16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俗話說“吃什么補什么”,這是否有科學根據呢?中醫認為,人體臟腑或臟腑所屬的組織器官發生病變后,采用動物的相應臟器或組織,配合藥物進行治療是可行且有效的,而且這在中醫臨床上也已經被廣泛應用。
比如,民間傳說“以肝補肝治目病”,多吃動物的肝臟可以明目。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中醫認為,目為肝所主,肝開竅于目,肝藏血,目得血而能視。因此,多吃動物肝臟可以調養肝臟,基于此,患有眼病的人,也可以用多食動物肝臟的辦法進行調補和治療。具體來說,動物的肝臟可以治療以下眼病:
1.治療夜盲癥。早在隋朝的《梅師經驗方》中記載,用羊肝以淡醋食之,治療目暗、黃昏不見物。
2.治青盲內障(相當于視神經萎縮)。劉禹錫在《傳信方》中有記載,用羊肝、黃連、熟地黃,同搗為丸,治之。
3.治眼睛發紅及眼眵多。元朝《原機啟微》中有記載,此病可用黃連羊肝丸治之。
4.治瞳孔散大。近代中西醫結合學說的倡導者張錫純先生,曾采用羊肝,并以豬膽汁和為丸,朱砂為衣,稱為“羊肝豬膽丸”治之,效果頗佳。
現代研究發現,肝臟中含有蛋白質、肝糖元、鐵、鈣、磷,還有大量的維生素A及B、C、D等,是治療眼病的物質基礎,有的加上相應的少量中藥,可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推而廣之,除羊肝外,豬、牛、雞、鴨等動物之肝臟皆可選用。
臟器療法雖好,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既要辨證治療,又不可大量或長期服用,否則也有可能變利為害。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