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相親時代
時間:2024-10-19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如果你看到一堆圍在一張桌子上吃飯,然后大家一轟而散就剩一男一女,千萬別以為他們是很熟悉的朋友,要知道,他們可能正在相親呢!相親?多么古老的話題!你可能還不知道,現在越來越多的都市女性開始選擇相親這種方式來開始自己的婚姻。于是,相親也成了一種時尚,當單身的你接到朋友的電話“今天,你相親了嗎?”,千萬不要吃驚。這個時代,職業女性朋友們都有了更大的空間生存,可是,她們為什么要選擇古老的方式去相親呢?看看這些相過親的朋友吧,她們是怎樣想的。
相親最可靠
“你好,我是……,你什么時候有空,我們約個時間見見面?”這樣的相親預約電話,瑤瑤已經接過幾十個了。聽到他們的聲音也沒有什么感覺了。瑤瑤一般會把他們約在工作日的晚上,在單位附近的餐館吃飯,這樣不會浪費周末時光,也省了自己一個人吃飯。
好像是從碩士畢業之后,瑤瑤就開始了自己的相親之旅。有同學介紹的,家里介紹的,同事和朋友介紹的。28歲的瑤瑤原本是個單純的女孩,向往浪漫愛情,對于相親堅決反對。可是兩年前的網戀,讓她改變了對相親的排斥心理。因為直到那個人離開傷心的瑤瑤時,瑤瑤仍然不能確定他的很多身份信息是否真實,她惟一的感慨就是“也許他騙我的”。瑤瑤說相親真的挺好,省去了自己費腦子去了解、驗證對方的背景,你只要體會他這個人就可以了。今天去必勝客會面,男方是北京某普通大學本科畢業的,在公司搞研發。瑤瑤以前還要求是碩士以上,現在不光是學歷,加上身高、年齡的范圍都適度放寬。只要人合適就行,其他的條件就降降吧。身邊一些博士女同學,不都找的是本科生嗎。只要是別人給她介紹,條件差不多的,瑤瑤一概答應見面,一來不好意思拒絕,二來總是一個機會,說不定這次遇到一個合適的。就這樣一個接一個的相親,就像打疲勞戰,快相了二十個了,仍然不見意中人。瑤瑤說其實我也不知道自己想找什么樣的,只是覺得總會碰到滿意的人,但是現在都快沒有信心了。
【分析】很多像瑤瑤這樣的女孩選擇相親的方式,來尋覓愛情和婚姻。相親確實是一種可靠的方式,起碼給了這些女孩子一部分安全感。現代生活的交流方式豐富多變以及善于偽裝,也讓我們的內心多了一分對別人的警惕。而相親正好可以把中間人的信任轉移給相親對象,好了,他的基本信息都已了解,只看你們二人的感覺了。可是都知道了,又沒有了自己機緣巧合認識,那種對于這個人的好奇心和忐忑的猜測。唉,于是又說相親真是沒意思!瑤瑤也可能是因為這一次次沒感覺的相親失望吧。28歲的瑤瑤只是一個內心憧憬浪漫的小女孩,還不了解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樣的男人,網戀的挫折讓她走向相親的方式,但實際上心里并沒有接受相親這種實際的方式。
相親不一定結婚
王蕭離婚快三年了,38歲的她在事業上是出色的財務總監。她說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女強人的角色給了前夫太大的壓力。因為對感情的失望,她不想再找了。可是作為一個女人要忍受內心的寂寞談何容易,經過朋友們不斷推薦和慫恿,王蕭也開始相親了。對相親地點王蕭是有要求的,根據不同的心情會去有名的茶藝館、馬克希姆餐廳,后海的小酒吧,有時候也會去玉淵潭之類的公園。一般相親的人總是希望手續簡單,為什么王蕭這么重視相親環境呢?她說:“相親是我的休閑生活,我要好好享受。相親不一定就是要結婚,相親讓自己的生活充實了。有些人看第一眼,我就知道沒戲。這反而讓我輕松了,瞎聊唄。”以前是從丈夫那兒了解男人,離婚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根本不了解男人,如今從一個個相親對象身上,王蕭對男人也有了新的了解。有成熟的男人,自信的男人,成功的男人,小氣的男人,自私的男人,體貼的男人,滑稽的男人。經過了一次次相親,其實王蕭對找到合適的另一半不抱什么希望了。就年齡來說,年齡相近的男人正當年,但凡自己看得上的都想找年輕的;自己也不太想找年齡大的,想到以后得照顧一個老頭子,心里真不那么甘心。雖然如此,王蕭仍然對相親樂此不疲。相親成了可以結交朋友的有意思的業余生活。反正現在也想通了,相親沒有那么認真,互相看不上也不會有多大挫折感,都是有經歷的人了。有的人還成為很好的朋友,挺不錯的。
【分析】一般的相親是為了面試,最好簡單方便。而王蕭不同,作為離婚女人的她對于感情的失望和單身生活的寂寞,使她對男人在內心有著強烈的沖突。所以干脆把相親當作生活的調料,也許對于認真相親的男士來說不公平,那只好就當認識一位女士陪她聊聊天了。相親也不成為單純意義的相親了,相親成了一種新的交往方式。在王蕭這個年齡段的男男女女更能把握交流的過程,而不是相中相不中的后果。也許他們更懂得從人和人的交流中獲益,而不是擔心陷入挫折感的泥潭。王蕭的相親故事里,相親成了單身現代人重要的生活內容,所以相親也要求品質。
“丑女”宣言
柳欣來北京9年了,大部分時光都在大學度過。現在一家研究單位工作,是個純粹的科研人員。大學里讀了7年書,可是哪本書也沒教過怎么找對象。到了研究院以后,同事們好像對柳欣的終身大事特別關心。自己也一下子覺得到了人生的關鍵時候,再說也受不了大家一直關注的目光,好像自己成了特殊人物。自己特殊嗎?其實就是長得不好看,再加上千度的大眼鏡,有點書呆子氣,可能因為形象,一直以來追求柳欣的人并不多。用柳欣自己的話來說“我承認自己是丑女,但是也想找一個真心對自己的人。”生活的圈子窄,柳欣又是極有事業心,想搞出點科研成果,大部分時間都泡在實驗室。那么就接受建議相親吧。談到自己的相親經歷,柳欣印象最深也最好笑的是,去年在雙安麥當勞見面的一位。坐下來沒聊幾句,這位哥們就問柳欣“聽說你買房子了?……你能升官嗎?”柳欣說當時她的嘴巴都快張大了,心說這位男士也太直接了吧。這才發現原來男人也想通過相親找個可以依賴的女人,來改變自己的生活。
【分析】漂亮妹妹的相親可能更多的是她來挑對方,但是長相普通或者外表差一點的妹妹,運氣也許就不那么好。外表的吸引力差一些,工作生活的圈子小,自己認識人的概率越來越低,相親無疑是別無選擇的方式了。也許在這位男士的眼中,房子和職位可以增加柳欣的分數,可以彌補外表的不足。但是柳欣的心里真不是滋味,本想通過相親找到一個踏實可靠的人托付終身,沒想到現在的男人也有依賴心理。
失戀的良藥
夢瑩是個開朗時尚的北京女孩,從大學開始談了六年的戀愛以失敗告終了。一直以為能和他踏上紅地毯,可是美夢破碎了。傷心了一個月以后,痛定思痛,決定接受父母的安排——相親。夢瑩說,“聽人說治療失戀的良藥是立刻投入下一場戀愛,我相信了,于是開始了第一次相親。”仔細考慮之后,還是去東方新天地里看電影算了,選擇最老土的相親形式。門口碰面時候互相觀察,不順眼的話,就當看場電影,要是順眼的話,出來接著吃飯逛街也不錯。下午三點在影院門口,夢瑩看到一位西裝革履的男士手拿著“信物”北京晚報。見面認識之后,夢瑩邊打量邊想“氣質還行,挺成熟的,聽媽媽的話,不討厭的就可以試著交往”。沒想到電影開場以后,夢瑩的心里就不平靜了。六年里曾經和男友看過無數次的電影,常常是一進場就去搶占坐雙人座。兩人依偎在一起甜甜蜜蜜,男友會在夢瑩臉上不時輕啄一下,夢瑩的心里幸福極了。可是現在自己竟和一個陌生男人板正的坐在一起,專心看電影。夢瑩傷感的眼淚又滑落眼角,本想尋找新的感情來忘掉痛苦,可是竟然觸景生情,勾起了往日的回憶。
【分析】治療失戀的良藥是立刻投入下一場戀愛,也許還有人和夢瑩一樣相信它。如果能有人像《我的野蠻女友》里的男主角那樣愿意陪著你,無條件的承受你所有的情緒,也許可以吧。可是相親畢竟不是電影,重新接受一個人是需要內心的休整才能做到,所以野蠻女友還是暫時離開了男主角。同樣夢瑩想通過相親開始新的感情醫治失戀,可事實并非像夢瑩想象的那樣。相親又擾動了她的感情世界,不能自已。夢瑩需要讓自己的內心休息,給自己時間去悼念去反思去忘記過去的愛情和傷感。到那個時候,夢瑩一定能夠平靜的開始相親,開始新的感情。
快餐相親
代表人物——怡璐(背景:29歲,未婚,武漢人,大學畢業后來滬7年,現任某外企駐滬市場部經理)
晚上7:00,怡璐還未來得及換下那套職業裝,就乘上了開往人民廣場的地鐵。在地鐵上,她拿出一張名片,這還是她收到這張名片后第一次仔細地看。她將要去相親,而對方的情況她還不是很清楚,或許是工作太忙,或許是相親次數太多,她已經習慣了這樣來去匆匆,就像是去面試。 #p#副標題#e#
見面地點在外灘的一個西餐廳。兩人倒挺有默契,連開場白都是那么相似,一邊吃一邊聊著,就像是沿著特定的模式一步步進行,談著一些不著邊際的話。這次見面結束后,怡璐再也沒與那位男士聯系,按她的話說,對方條件也蠻不錯的,只是沒有心跳的感覺,雖然自己也老大不小了,但對愛情的憧憬總是有的。怡璐說她自己也記不清這兩年來相親的次數了,反正挺多的,剛開始自己還有些放不開,因為是朋友介紹的,也不好推托。后來自己也意識到了年齡危機,會選擇一些婚姻中介,讓中介與對方聯系,確定好后再見面。現在反倒覺得相親是現有條件下較好的一種擇偶方式。她深信不久就會遇到生命中的那個“他”,并信心百倍的迎接下一次相親。
【分析】時下為什么有這么多人選擇相親?怡璐的例子代表了其中一種類型:忙工作的同時沒給愛情留下發芽的時間和空間,于是需要人為地創造特定時空,希望能捕捉到一絲“電火花”。這事實上是“愛情快餐”心理的一種表現,現代相親已不再像以前那樣膽怯怯、心慌慌,其中的羞澀已少了許多,倒多了幾分急躁。相親的過程也是選擇的過程,而這種選擇確實不易,是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因為在繁忙、急促的現代生活環境下,要讓脆弱的愛情“安家落戶”實則不易。當“相親族”一次次相親歸來,搖頭興嘆“沒感覺”時,是否想過自己又何曾給了“感覺”產生的心理時空?
精明相親
代表人物——曉菁(背景:22歲,未婚,上海人,現在某日資企業做公關)
大專畢業的曉菁一心想出國,可是憑她自己的實力,出國去又能做什么呢?于是進外企成了她的夢想。前不久,她終于如愿地進了一家日資企業,家里人便開始為她張羅著相親,催促她趁年輕早為下一步(即結婚)做打算。上海人的精明可謂國人皆知,家里的寶貝女兒怎能便宜了窮小子?于是乎,曉菁的父母四處打聽,托親戚朋友介紹一些事業有成、經濟基礎雄厚的男士給女兒認識,說是“結交朋友”,其實就是“相親”。首選當然是那些“洋金龜婿了”,其次才是上海本地的事業有成者。曉菁從小在這種環境下長大,似乎已習慣了這種想法,所以對此也并不反對,她說:“女人總歸是想找個好老公,過不愁吃穿的幸福日子。”
雖然曉菁一家到目前為止還沒相中合適人選,但認識了這么多“有識之士”,也不覺得累,反倒樂此不疲。在這方面,曉菁比較看中父母的意見,她認為父母的想法雖實際,但畢竟是為她著想。她希望有一天能找到一位讓家人都滿意的男友,也不一定非是本地人,但一定要能養得起她才行。
【分析】曉菁是個典型的乖乖女,雖已經參加工作,但心理發展還不成熟。選擇相親不僅是為了遵從父母意愿選擇一個“合適”的人,同時還有“依賴”心理在其中,這一點可從曉菁的話語中表現出。曉菁通過相親來選擇另一半,雖然可以省去很多精力,但感情的事最后還需自己定奪。值得注意的是,曉菁這種希望通過相親找到自己“依靠”的心理,如果在一個女人身上存留太多實際上是一種潛藏的危險。
預謀相親
代表人物——宗敏(背景:26歲,已婚,江蘇人,來滬8年,現在某化妝品公司銷售部工作)
宗敏是上海知青的子女,父母均留在江蘇,1996年考入上海某大學,畢業后留在了上海。之所以寫她是因為她和她老公就是通過相親認識的,進而戀愛、結婚。談起那段“相親”經歷,宗敏臉上露出了無比的甜蜜。那是她大學畢業后的第二年,公司里一位同事找到她,說是給宗敏介紹男朋友。對方是該同事的一位好友,早就對宗敏愛慕已久,但宗敏卻不知道。于是在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由同事牽頭,兩人在淮海路上的一家咖啡館見面了,一場“相親”就這樣拉開帷幕。第一次見面,宗敏顯得有些緊張,而對方卻裝作對宗敏毫無所知,盡管談論的話題不多,但留給彼此的印象都較好。之后,男方又主動約了宗敏幾次,一回生二回熟嘛,隨著交往的加深,宗敏覺得對方就是自己想要尋找的那個“他”,而在這之前,男方一直未挑明用意,只是用行動來說明他對宗敏的愛。自然地,兩人走到了一起,并于去年底結婚。
【分析】看了宗敏的故事,我們都為她感到高興,或許有人會覺得這很平淡、很俗,但生活不就是在這些不起眼的平淡中發生變化的嗎?沒有點點滴滴的情感積累,也不會有最后的“碩果”。宗敏的相親雖是一場早有的“預謀”,但這對于兩個互不相識的人來說,這也是增進了解的好辦法。相親只是一個起步,對情感發展的把握還需要雙方用心“栽培”。記住:相親并不能送給我們愛情,但它可以為我們開啟一扇窗!
看來每個人相親的原因也各不相同,總的來說,雖然生活在大都市里,但實際上她們的生活圈子很狹小,結交異性朋友的機會少;工作緊張,無暇顧及個人生活是相親的根本原因,再加上現代女性的婚戀態度的變化,也是導致她們下班后趕著去相親的一個重要原因。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