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癌預后:消失?復發?
時間:2024-10-17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癌瘤患者經治療后臨床癥狀與體征均消失,但經過6個月以上又出現癌征者謂之復發。治療后3~6個月內仍查有癌存在者應列為未愈。
(一)復發癌病人的預后
放射治療后復發的病人死于治療后1年內的數量最多,約占死亡病人的1/2,即復發病人的一半以上在治療后1年內出現癥狀。約有88%的復發病例在治療后3年內出現復發癥狀。以后死亡率逐漸下降并無規律性,一般在5年內死亡占死亡總數的93%,在治療后5~10年復發死亡的占5%。
(二)復發后病人生存時間
隨復發部位不同而異,如陰道斷端或局部復發者,其生存時間可能早些,據國外一個醫院分析200例復發病人生存時間,半月至一年者50%,1年至2年者32%,超過2年者18%。
(三)復發部位
頑固未愈病例復發者總是在原發部位。復發癌的位置則較難決定。關于放射治療后宮頸癌復發部位,據統計426例,在子宮或陰道上1/3者l12例(26%);陰道下2/3者54例(6%);宮旁和盆壁者18例(43%);遠處68例(14%);不明34例(8%)。
(四)臨床表現
復發癌的主要癥狀為一例下肢疼痛,腹和盆部酸痛,陰道出血和惡臭白帶。另外隨復發部位而有不同表現,如咳嗽、胸痛、、直腸出血等。伴有:除原發部位病變外,大多數可在下腹部或盆壁捫到腫塊,下肢水腫等。
(五)診斷
上述癥狀,體征可作為一般復發癌的診斷依據。凡宮頸癌治療后有一側下肢疼痛或下肢水腫,都標志著盆腔內有復發癌壓迫神經及淋巴或靜脈回流受阻所致。后復發病例較易診斷。但有時未吸收的淋巴囊腫或塊易與混淆,盡早爭取局部穿刺做細胞學涂片及送病理作檢查,以明確診斷。其他身體各部位檢查也很重要。應注意鎖骨上或腹股溝淋巴結是否轉移,如發現淋巴結腫大發硬應切取作病理檢查。必要時尚應作胸部x線攝片及胃腸道鋇餐檢查。
(六)治療
診斷確定后對復發病例的治療仍是手術、化療或放射治療。首先分析以往治療是否合理、恰當、徹底,再根據復發者全身與局部情況,選擇適宜的某一療法或綜合療法,對晚期病例應對癥處理。手術后復發病例可選擇放射治療。
(七)預防
首次治療前應明確診斷,制定合理而切實可行的治療方案,并嚴格執行。治療后應定期隨診。這樣,即使有復發病變亦能早期查出,及早治療。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