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不能過分注重
時間:2024-10-16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一歲半的寶寶說話比其他孩子遲,牙齒好像也停止了生長,肯定是缺了什么營養!孩子的媽媽羅小姐總是擔心孩子營養不足夠,所以除了一日幾餐變換著花樣改善孩子的飲食以外,還經常去超市買最貴的深海魚,希望孩子能因此吸收更多營養。不僅如此,每當附近藥店超市有營養品促銷,羅小姐總會積極響應,適合孩子的、自己的、丈夫的,樣樣都不錯過。
過分注重營養可能是病態
羅小姐最近一次買營養品是在小區門口的藥店,當時藥店有促銷人員用一臺神秘的儀器給羅小姐的爸爸、孩子以及羅小姐本人測量,結果是羅爸爸身上的鈣含量正常,但羅小姐和孩子都有缺鈣跡象。在促銷人員鼓動下,羅小姐立刻就掏出幾百元買了六大盒補鈣產品。對于這種測試,羅小姐說自己也覺得半信半疑,但涉及到營養問題,羅小姐就不敢輕視。據她自己透露,此前她已經買了安利紐崔萊、鈣爾奇等多種營養品,反正聽說什么好就買什么,不過似乎效果也不是特別明顯。
和羅小姐一樣“注重”營養的還有準爸爸張先生,太太懷孕不過5個月,到目前為止,他為太太買的營養品費用已經高達上萬元,蛋白粉、葉酸、魚肝油、鐵、鋅和鈣等等,只要市面上有的,尤其是進口的、貴的產品,就都要買來試一試。除此以外,洋參燕窩等產品也一樣沒有拉下;聽說孕婦多吃水果,將來生的寶寶皮膚好,張先生就拼命給太太買水果,并要求她每頓都要多吃。
然而在營養專家看來,無論是羅小姐還是張先生,營養品多多益善、越貴越好的想法是片面且不科學的。他們和自己的家人本身可能并不缺營養,但卻在很多錯誤信息的引導下,過分在意了。一有相關信息,就為自己或家人是否營養缺乏感到恐懼,這顯然是很有問題的。
營養不是越多越好
這種擔心自己營養不足的現象往往在40歲以下的人群中多見。因為工作壓力等方面原因,他們一旦感到頭暈不舒服,就擔心自己是否缺了某種營養,而在廣告誘導下,自己便迫切地補充各類營養,結果可能適得其反。
#p#副標題#e#
對于營養,一般人最大的誤區是過分在意其量而忽視應有的平衡,越多越好的心理往往導致補充營養時采取了錯誤的方式方法。記者了解到,以富含維生素的水果為例,很多人意識里,吃水果比吃肉吃一般飯菜健康,實際上,水果雖然含有很多維生素,但糖分過高,纖維素不高,多吃可能引發糖尿病等問題。而蔬菜中的纖維素、肉中的蛋白質、米飯主食的維生素和淀粉,都是人體必需的營養。在營養學專家看來,食物和營養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夠不夠,平衡與否,是否過剩等問題。而只要飲食中各類食品搭配均衡,正常的健康的人根本不需要其他營養品保健品,甚至孕婦、孩子,這些人們心目中的特殊人群,也不是非要營養品不可,飲食均衡吸收好,一般的食物都能提供足夠營養。
另一方面,除了脂肪過多造成肥胖以外,很多其他營養過剩導致的危害讓很多人都忽略了,比如很多廣告都在號召的補鈣,有些鈣營養品有的可能吸收不高,有的可能對腸胃有刺激,補多了還可能導致結石;而維生素C,補多了也會中毒,導致臉色發黃;維生素E,吃過了可能出現精神類癥狀……
正視恐懼癥背后原因
記者了解到,對于營養缺乏恐懼癥,在醫學心理學上并沒有這一稱謂。而在精神心理領域上,有一種疾病叫“疑病癥”,大概表現為自己執著地認為得了某種疾病而到處求醫,相應的結果得不到證實則認為醫生醫術有問題。廣東省精神衛生研究所副主任醫師謝永標表示,擔心自己營養缺乏的人,大多還沒有到“疑病癥”那么嚴重,只是一個特定環境或條件下存在焦慮的心態。而這種盲目追求營養的情況,背后的原因首先是現今社會信息泛濫導致的結果,因為很多廠商給出的營養信息并不十分正確,甚至有的廠商將自己的營養品塑造成為優質生活的象征,讓人忽視正確的營養知識。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