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過大謹防成人亞健康
時間:2024-10-12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近日,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知識分子發生猝死的年齡近來年呈走低趨勢,最年輕的為20多歲。專家告訴記者:“很多知識分子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為猝死埋下伏筆。30歲到40歲比較多發,比前幾年發病年齡明顯降低。”
體檢——及早發現問題
體檢是對身體的醫學檢查,尤其是人體處于亞健康狀態時,可能并沒有明顯的癥狀表現,但其實人體的各種機能已經處于透支狀態。鄭大五附院體檢中心主任管霞介紹,一般認為亞健康狀態是指無器質性疾病的一些功能性改變。也有人稱其為“第三狀態”或“灰色狀態”。它是人體處于健康和疾病之間暫時的過渡階段。人體在亞健康的狀態下就容易出現機能退化,疾病逐漸增多,不僅中青年時期所患疾病到老年時會加重,而且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等心腦血管病、高脂血癥等代謝性疾病以及腫瘤的發生也隨之而來。這些疾病發病隱蔽,定期的健康體檢,才能發現這些疾病,做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提高生活質量。
壓力——影響健康的“魁首”
心內科專家介紹,亞健康的發生率在45%~70%之間,在“白領”階層,亞健康的狀態所占比例甚至更高。
亞健康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精神心理因素:日常生活中工作、學習、勞動(包括家庭勞動)超負荷,精神壓力大,心理難以承受。
2.不良生活習慣和環境污染的不良影響,如高鹽、高脂飲食,大量吸煙飲酒,缺乏運動,空氣污染、噪音污染等。
3.內分泌功能紊亂,如卵巢功能減退等。4.社會因素:工作不順心,人際關系不協調及其他不利因素的影響。
干預——調整亞健康狀態
對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人進行綜合干預,可使其恢復到健康狀態而避免演變為疾病狀態。首先要養成規律健康的生活習慣,適當進行有氧鍛煉,以增強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以輕松的姿態對待工作、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挑戰,逐步去適應社會,不斷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其次可到正規醫院進行心理治療,或進行自主神經調節、緩解焦慮及抑郁的中西藥物治療或物理治療。 目前,醫學界對亞健康狀態的確認尚未達成共識,臨床上也沒有一定的標準。但也有專家提出,在排除疾病之后,在以下30個項目中,有6項者即可初步認定處于亞健康狀態。
這30個項目是:精神緊張,焦慮不安;孤獨自卑,憂郁苦悶;注意力分散,思考膚淺;容易激動,無事自煩;記憶減退,熟人忘名;興趣變淡,欲望驟減;懶于交往,情緒低落;易感乏力,眼易疲倦;精力下降,動作遲緩;頭昏腦漲,不易復原;久站頭昏,眼花目眩;肢體酥軟,力不從心;體重減輕,體虛力弱;不易入眠,多夢易醒;晨不愿起,晝常打盹;局部麻木,手腳易冷;掌腋多汗,舌燥口干;自感低燒,夜有盜汗;腰酸背痛,此起彼伏;舌生白苔,口臭自生;口舌潰瘍,反復發生;味覺不靈,食欲不振;發酸噯氣,消化不良;便稀便秘,腹部飽脹;易患感冒,唇起皰疹;鼻塞流涕,咽喉疼痛;憋氣氣急,呼吸緊迫;胸痛胸悶,心區壓感;心悸心慌,心律不整;耳鳴耳背,易暈車船。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