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進補要做到有的放矢
時間:2024-10-12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每年農歷的立冬至立春,是人們進補的最佳時期。但是進補并非只是吃大量的滋補品就可以了,進補一定要有的放矢,按照傳統的中醫理論,滋補通常可分為四類為補氣、補學、補陰、補陽。
補氣針只要是針對氣虛體質:如行動后直冒虛汗、精神疲乏、說話無力、婦女子宮脫垂等,一般采用紅參、紅棗、白術、黃芪和五味子、山藥等。 生活小常識
補血針主要是針對對血虛體質:如頭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黃、嘴唇蒼白、月經量少且色淡等體征,應采用當歸、熟地、白芍、阿膠、首烏和十全大補膏等。
補陰針對陰虛體質:如夜間盜汗、午后低熱、兩頰潮紅、手足心熱、婦女白帶增多等體征,采用白參、沙參、天冬、鱉甲、龜板、冬蟲夏草、白木耳等。
補陽針對陽虛體質:如手足冰涼、怕冷、腰酸,性機能低下等體征,可選用鹿茸、杜仲、韭菜籽、蛤蚧和十全大補酒等調補。
如果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若盲目將黃芪、黨參、當歸、田七等與雞、鴨或狗肉同煮食,或是長時期過量服用人參、鹿茸、阿膠、白木耳等藥物,反而對身體有害。據藥理學研究和臨床發現:在無疾病且身體強壯的狀態下超量服用補藥,會產生“口干舌燥,鼻孔出血”等滋補綜合征。因此,冬令進補應注意“有的放矢”,切莫多多益善。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