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9位醫生成功挑戰“最長的聽診隊列”吉尼斯世界紀錄
時間:2024-10-21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2019年11月15日,599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心血管醫生在第十屆揚子江心臟論壇上,手持聽診器,連成隊列進行心臟聽診66秒,在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官的見證下,成功創造了新的“最長的聽診隊列”吉尼斯世界紀錄。這項由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房顫中心和拜耳公司共同發起的主題為“房顫聽心聲·抗凝連基層”的吉尼斯世界紀錄挑戰活動,是為了讓更多患者了解房顫,以及房顫預防卒中的重要性,也是為了進一步貫徹國家分級診療政策,推動房顫分級診療服務技術方案實施,讓房顫中心項目落地基層。
房顫是不被公眾關注的常見病多發病
心房顫動(以下簡稱“房顫”)是最常見的持續性心律失常之一,隨著人口老齡化新發患者還在不斷增多,給社會、患者和家庭帶來極大的經濟負擔,但公眾認知度卻普遍不高。
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副主席、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教授霍勇對這種能夠吸引公眾關注,帶動醫生參與的方式表示認可,他說:“為推動優質資源下沉、工作重心下移,進一步合理調整醫療衛生資源,進一步合理地分流病人。常見病、多發病在社區、在基層;疑難重癥在大醫院。實現上下建立雙向協作和轉診的機制,這離不開醫療系統對單病種的重視,也離不開百姓健康素養的提高。醫療工作者帶頭做這項公眾教育工作是有意義的。”
霍勇表示,心腦血管疾病是我國主要的健康挑戰,社會對冠心病腦卒中等了解比較多,而對房顫的認知不高,正因如此,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此次積極組織開展這項吉尼斯世界紀錄挑戰,讓更多人了解房顫致殘率、致死率高,是心血管病患者住院和死亡的常見原因;對房顫患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規范管理,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平時我們心血管醫生用聽診器聽診,這次,我們用聽診器來告訴公眾房顫危害,盡早聽聽自己的心聲,關注房顫的卒中風險。
聽心聲連基層 房顫診療同質高效
“我們希望就像挑戰吉尼斯‘最長的聽診隊列世界’紀錄一樣,用我們踏踏實實的工作挑戰世界覆蓋范圍最為廣泛的房顫診療體系“。中國房顫中心專家委員會主席、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教授黃從新表示,今年9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同組織制定并下發了《心房顫動分級診療技術方案》,要求我們在房顫中心建設中關注基層,提升醫療品質的均質化、優化患者體驗。此次吉尼斯世界紀錄挑戰是我們一次在醫療系統內加強認識的活動,讓各地區、各級醫院的醫療衛生人員都充分認識到房顫診療分級、分層的必要性,以及合作互聯的優越性。各級醫療機構有序建立合作體系,實現醫療資源合理配置,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上下聯動、急慢分治‘的醫療服務新格局和分級診療模式最終會惠及更多患者。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教授張澍表示,本次世界紀錄挑戰活動的主題是“房顫聽心聲抗凝連基層”,隨著近年來學會和心血管專家的共同努力,房顫規范化管理及卒中防治工作已經開始逐漸向基層擴展。
據張澍介紹,目前我國不僅有統一的認證標準,而且各省直轄市陸續成立“省級聯盟”,對分級診療和房顫單病種綜合管理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各地聯盟充分發揮學科示范作用、帶動效應,各聯盟成員單位之間實現信息互通,上下聯動,提升區域內房顫防治能力和醫療管理能力,為房顫分級診療提供經驗奠定基礎。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教授黃德嘉指出,房顫是引發缺血性腦卒中的重要病因,建議房顫患者遵醫囑接受規范的抗凝治療。他表示,我們在臨床過程中發現不僅是患者,醫生的抗凝意識也不足。本次吉尼斯世界紀錄挑戰主題設定為“房顫聽心聲抗凝連基層”就是為了推進科學診療,敦促合理用藥,讓更多患者收益,降低卒中發病率。“
標簽:
- 上一篇 體檢常見的那些事兒
- 下一篇 茶非人人可飲,喝對了才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