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轉移嗎?
時間:2024-10-20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癌細胞的轉移可能是因為喚醒了身體中沉睡的胚胎發育相關轉錄因子所致。
一般來說,癌細胞進行轉移會分為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稱為侵犯,這個階段中癌上皮細胞會松開癌細胞之間的連接,使得癌細胞“重獲自由”而能移動到其他地方去。第二個階段稱為內滲,癌細胞穿過血管或淋巴管的內皮進入循環系統。第三階段稱為外滲,在這個階段當中,經過循環系統之旅洗禮的辛存者,會穿過微血管的內皮細胞到達其他的組織。最后的階段就是這些癌細胞的新大陸移民,在其他組織當中繁衍茁壯形成轉移的惡性腫瘤。
雖然目前已有研究披露出一些與轉移過程相關的基因,不過大部分的研究都是將癌細胞注射入循環系統中,如此便缺少了與侵犯和內滲作用相關的基因研究。麻省理工學院的懷德海研究所Robert Weinberg所領導的研究小組,最近發表了與癌癥轉移早期相關的研究結果。
首先他們使用當紅的微陣列技術來分析會轉移的老鼠乳癌細胞的基因表現,從中他們找到一個重要的轉錄因子:Twist。這個轉錄因子在胚胎發育的某些過程中,肩負著引發細胞移動以及組織重組的任務。而類似的細胞移動以及組織重塑情形在腫瘤轉移的時候也會發生。
他們發現Twist會使由鈣黏附素E所調控的細胞黏附作用失效,以及產生上皮細胞的上皮-間質轉化。而且被阻斷了Twist表現的癌細胞其轉移的程度會降低,并且在循環系統中的癌細胞數目也有減少的現象。另外在人類乳癌中的侵犯性小葉癌當中也觀察到Twist抑制了鈣黏附素E的表現。
因此Weinberg等人推測,癌細胞之所以能進行轉移,可能是因為喚醒身體中沉睡已久,負責胚胎早期型態發育的基因,從而啟動相關的程序,因此獲得轉移的可怕能力。
未來在臨床上也許能開發藥物以抑制Twist這類基因的表現,避免腫瘤轉移;又或者可以藉由篩檢這些基因,早期發現腫瘤未來的走向,并給予適當的治療。也許以后癌癥不再是那么令人可怕的洪水猛獸,而會變成另一種慢性病也不一定。
癌癥轉移的方式
癌細胞是非常“貪婪”的,它會跑到它可能到達的任何地方,而路徑主要有3條:
一、淋巴轉移
淋巴轉移一般最早,因此進行腫瘤切除時,要進行淋巴結清掃;放療除了照射原發腫瘤病灶外,還要照射周圍淋巴結。淋巴系統遍布周身,是癌細胞轉移的理想及首選通道。淋巴轉移往往由近及遠,如乳腺癌首先轉移到同側腋窩淋巴結,之后轉移到鎖骨上、下淋巴結,甚至對側腋窩淋巴結。直接侵入血管或經淋巴管進入血管的癌細胞,會隨血流到達其他部位如肺、腦、肝和骨等,這就是血行轉移。胃腸道癌常轉移至肝和肺,乳腺癌、腎癌、骨肉瘤等常轉移到肺,肺癌易轉移至腦,前列腺癌易轉移到骨。
二、血行轉移
化療就是為了避免癌細胞通過血行轉移,而用藥“沿途”消滅癌細胞。
三、種植轉移
還有一種轉移比較少,就是種植轉移。癌細胞如果從腫瘤表面脫落,“掉”在胸腔、腹腔和腦脊髓腔等處,就會“生根發芽”。發生地一般在這些空腔的下部,如肋膈角、直腸膀胱窩、顱底等處。 平常人們總愛說什么東西致癌,其實,我們還不能說只要不吃什么就不會得癌,或者接觸什么就會得癌。現在還沒有發現任何一種因素是誘發癌癥的必然因素。戰勝癌癥最重要的是早發現,早期癌癥大都可以治愈。為此,我們一是要定期體檢,二是不舒服就要看一些癥狀可能與癌癥有關,不要感覺到痛了才去看醫生。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