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瘺治療:遲則有“變”
時間:2024-10-20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肛瘺的多發性,可形成直腸陰道瘺、直腸尿道瘺和直腸膀胱瘺,危及周圍臟器,多年未治或誤治的老肛瘺還有發生癌變的可能——
肛瘺治療:遲則有“變”
●肛瘺:在“大門”旁邊開個“小門”
“在大門旁邊開小門叫肛瘺,在大門旁邊堆個土堆叫痔瘡。”這兩句話把肛瘺和痔瘡的特征概括得十分形象(其中的的“大門”指的是肛門)。
肛瘺是三大肛門直腸疾病之一,任何年齡均可發生,以30—40歲的人發病率較高。病程自數月至數十年不等。它是肛管或直腸與肛門外皮膚相通的一種異常管道,一般由內口、管道、外口組成,肛瘺的主要癥狀是局部流膿,濕癢及疼痛。初期流膿較多,色黃而稠,糞臭味重。久之,膿液逐漸減少,時有時無,稀淡如水,如果過于疲勞,則膿液增多,可有糞便流出。有時瘺管外口可暫時封閉,但不久病人又會出現發燒、局部腫痛,封閉的外口可再度穿破,待膿液流出后癥狀才逐漸消失。肛瘺暢通時一般無疼痛感,僅有局部墜脹感,但也有因內口較大,糞便流入管道而引起疼痛,尤其是排便或有炎癥時疼痛加劇。因膿液不斷刺激肛門周圍皮膚可引起肛周瘙癢癥,也可伴發肛周濕疹。急性炎癥期或慢性復雜性肛瘺,可伴有全身癥狀,如發熱、貧血、消瘦和食欲不振等。
其病多由于濕熱下注,肛周氣血運行不暢,濕熱與氣血相互搏結,形成膿腫;膿腫破潰后瘡口不收,或暫時愈合,日久又化膿破潰,反復發作,遂成肛瘺。也有因虛勞內傷引起的,這種肛瘺多膿液清稀,久不愈合。
●肛瘺:“自愈機會”極少的五大原因
肛瘺自愈機會極少,這是醫學界公認的事實(肛瘺的治療原則是手術為主、藥物為輔),其原因主要有:
(1)內口的存在:膿腫雖然破潰或已切開引流,但原發感染源如肛竇炎、或肛腺感染依然存在,腸腔內容物還可從內口繼續進入瘺管;
(2)肛門部不能靜養,膿腔不易粘合:排糞、排尿時,因括約肌收縮或因炎癥刺激肛門括約肌,使肛門括約肌經常處于痙攣狀態;
(3)腸腔中的糞便、腸液和氣體繼續進入瘺管,刺激管壁,使管壁結締組織增生變厚,管腔難以閉合;
(4)膿腔引流不暢,或外口縮小,時閉時潰,膿液蓄積腔內,導致膿腫再發并穿破而形成新的支管或瘺道;
(5)管道多在不同高度穿過肛門括約肌,括約肌收縮阻礙膿液排出,以致引流不暢。
肛瘺不但無法“不治自愈”,而且如果剛開始時得不到規范的治療,還容易出現久治不愈、反復發作的現象。
●“老肛瘺”:存在癌變可能
肛瘺一旦形成,并帶來一系列的危害。
首先肛瘺感染發炎后,肛門疼痛劇烈,潰破后膿水污染內褲,膿汁刺激局部皮膚,肛門瘙癢劇烈。久而久之可使身體虛弱消瘦,精神不振,抗病能力下降,發作亦越頻繁,形成互為因果。
肛瘺的多次反復發作,膿液可穿破管壁順括約肌間隙蔓延而成多發性、復雜性肛瘺,不但給治療帶來困難,而且也影響到肛門的生理功能。肛瘺的多發性,可形成直腸陰道瘺、直腸尿道瘺和直腸膀胱瘺,危及周圍臟器。
另外,必須引起關注的是:多年未治或誤治的老肛瘺有癌變的可能。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