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激素替代療法
時間:2024-10-17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近一時期,大眾傳媒關于激素替代療法的報道越來越多。什么“慎用激素替代療法”、“激素替代療法:弊大于利”......給患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惑。其中,有些說法并不科學,甚至還有一些是錯誤的。有一些盡管在字面上正確,實際上卻很容易誤導人。筆者為此采訪了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副主任醫師白文佩。白大夫說:可以肯定地說,合理使用激素替代療法,利是遠遠大于弊的。然而,每個患者的情況都不一樣,因此,更年期的婦女是否應補激素,補哪種、怎么補,應先看醫生再說。
何謂“美國叫?!??
前不久,有媒體曾報道說“‘激素替代療法’危害婦女在美被叫停”,筆者乍一看,以為是美國已經禁止使用激素替代療法,再往下一看,原來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以官方的名義建議正在使用這種方法的女性停止這一療法”。那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確切意思究竟是什么呢?
這原引于近期發表在美國醫學雜志《JAMA》上的一篇文章。該文章指出:以雌孕激素聯合療法作為一級預防措施為目的的研究結果表明,每10000人連續使用雌孕激素聯合療法1年,增加8個患者,7個冠心病患者,8個中風患者。白大夫說,過去的研究曾認為:雌孕激素聯合療法可預防冠心病的發生并延緩其發展,減少的發生。而此次調查結果則認為這種療法不僅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而且還會增加其危險。因此,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在報告中指出:(其原文的表述是)不建議把雌孕激素聯合療法用于冠心病的一級預防。可以看出,將這個患病率分擔到每個人的頭上是極其微小的。
激素替代療法:有利有弊
自20世紀以來,激素替代療法開始在歐美流行。目前,美國有1/4左右的更年期婦女采用激素替代療法,用以改善更年期癥狀和預防遠期的疾病。白大夫介紹說,過去的研究一直認為,激素替代療法可以明顯改善因更年期帶來的一些癥狀,如潮熱、出汗、失眠、焦慮、抑郁和泌尿生殖道萎縮等。對于老年性、、有很好的療效。另外,它還可以減少絕經后骨量的迅速丟失。研究表明,絕經后的頭5年,骨質平均每年減少3.9%,之后每年減少1%。而雌激素缺乏是絕經期癥的重要原因。它還可以降低危險性及病死率、降低老年性癡呆發生率、降低腸癌發病率。
不過,研究同時顯示出其不利的一面。如對于陰道出血而原因不明者,肝、腎功能受損嚴重者,患和乳腺癌者,半年內得過血管栓塞性疾病者等是禁用的。而對于有乳腺癌家族史者,血栓栓塞性疾病者,膽囊疾病,嚴重的患者等是不宜用的。
然而,目前得出的大部分結論,還停留在傳統意義的研究,即多以經驗、實驗室結論、小規模臨床實驗和推論為依據。因此,得出的結論并不十分絕對。白大夫介紹說,目前,國際上關于激素替代療法最有說服力的研究就是用循證醫學的方法驗證我們固有的觀念,即除進行常規的實驗外,還要進行前瞻性的大規模、大范圍的隨機對照研究。
合理應用激素替代療法利大于弊
白大夫說:是否應該采用激素替代療法,不能一概而論。但合理應用激素替代療法,利是遠遠大于弊的。
醫生在做判斷時,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癥狀的嚴重程度、心、肝、腎、腫塊、血栓、盆腔疾病,乃至胃腸的吸收等等。針對不同的患者,醫生所使用的激素種類不同,劑量不同,用法不同,即使是同一患者,不同時期的用法也是不同的。可以說,治療方案個體化是取得成功的關鍵。
另外,有些不宜用的人也不代表是不能用。比如,有一位前來就診的患者本來患有嚴重的,使用激素替代療法后,癥狀明顯改善。但她的家族有乳腺癌病史。從理論上來說,這種情況是不宜補充雌激素的。然而,她的更年期癥狀十分嚴重,已經影響到了她的工作和家庭生活。因此,白大夫建議她仍繼續使用這一療法,但一定要定期來醫院做檢查,尤其是乳腺檢查。
白大夫說,其實激素替代療法對改善更年期癥狀以及預防骨質疏松,效果是十分明顯的。盡管目前的研究顯示,激素替代療法會增加乳腺癌及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但多數同行認為,預防骨質疏松比預防腫瘤更重要。有資料統計,50歲以上的女性骨質疏松的患病率為15%以上,75歲以上超過50%,發生髖部的中老年女性,要比所有婦科惡性腫瘤的總和還多。筆者在采訪時就碰到一些已經過了更年期的人來更年期診室就診。她們所詢問的往往是更年期時留下的“后遺癥”。比如,骨質疏松、心血管疾病、泌尿生殖道萎縮、反復的泌尿生殖系統感染、等等。
北京接受激素替代療法的婦女不足5%
我國早已引入激素替代療法,但相對于美國1/4左右的更年期婦女使用激素替代療法,則相差懸殊。據調查,盡管75%左右的更年期婦女會出現更年期癥狀,且35%的人癥狀嚴重,但是,僅北京地區迫不得已接受治療的人還不足5%。
白大夫說,我國的女性對更年期不太重視,大部分婦女仍不愿去醫院看醫生。有些人認為更年期過了就完了,沒必要上醫院;有些人則不愿承認自己的癥狀屬于更年期,在潛意識里把更年期當作一種“病”。其實,更年期是人的生命過程中的一個階段,處于這一階段的婦女由于紊亂,大多數人會出現一些癥狀。如果有了一定的癥狀而不去醫院,不僅會影響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步入老年期以后,還會留下“后遺癥”。
另外,有相當多的婦女認為絕經了或是沒有性生活了,就不會得婦科疾病,其實,更年期是許多婦科疾病的高發階段。
我們希望廣大女性朋友正確認識激素替代療法,體諒處于更年期的女性,不再把更年期當成“神經質”的代名詞。我們衷心希望每一位婦女都能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度過更年期,迎接屬于自己的“第二個春天”!(曉柯)
新聞鏈接
激素替代療法———給予缺乏卵巢激素的婦女適當的性激素,以緩解因卵巢功能低下而產生的臨床癥狀,并改善因其帶來的健康問題。所謂的卵巢激素,包含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但由于雌、孕激素的下降對人體產生的影響明顯,因此,在治療中,主要補充的是雌激素和孕激素。簡單的說,目的有兩個,一是
改善目前產生的癥狀,二是預防遠期將要出現的癥狀。
何謂“美國叫?!??
前不久,有媒體曾報道說“‘激素替代療法’危害婦女在美被叫停”,筆者乍一看,以為是美國已經禁止使用激素替代療法,再往下一看,原來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以官方的名義建議正在使用這種方法的女性停止這一療法”。那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確切意思究竟是什么呢?
這原引于近期發表在美國醫學雜志《JAMA》上的一篇文章。該文章指出:以雌孕激素聯合療法作為一級預防措施為目的的研究結果表明,每10000人連續使用雌孕激素聯合療法1年,增加8個患者,7個冠心病患者,8個中風患者。白大夫說,過去的研究曾認為:雌孕激素聯合療法可預防冠心病的發生并延緩其發展,減少的發生。而此次調查結果則認為這種療法不僅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而且還會增加其危險。因此,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在報告中指出:(其原文的表述是)不建議把雌孕激素聯合療法用于冠心病的一級預防。可以看出,將這個患病率分擔到每個人的頭上是極其微小的。
激素替代療法:有利有弊
自20世紀以來,激素替代療法開始在歐美流行。目前,美國有1/4左右的更年期婦女采用激素替代療法,用以改善更年期癥狀和預防遠期的疾病。白大夫介紹說,過去的研究一直認為,激素替代療法可以明顯改善因更年期帶來的一些癥狀,如潮熱、出汗、失眠、焦慮、抑郁和泌尿生殖道萎縮等。對于老年性、、有很好的療效。另外,它還可以減少絕經后骨量的迅速丟失。研究表明,絕經后的頭5年,骨質平均每年減少3.9%,之后每年減少1%。而雌激素缺乏是絕經期癥的重要原因。它還可以降低危險性及病死率、降低老年性癡呆發生率、降低腸癌發病率。
不過,研究同時顯示出其不利的一面。如對于陰道出血而原因不明者,肝、腎功能受損嚴重者,患和乳腺癌者,半年內得過血管栓塞性疾病者等是禁用的。而對于有乳腺癌家族史者,血栓栓塞性疾病者,膽囊疾病,嚴重的患者等是不宜用的。
然而,目前得出的大部分結論,還停留在傳統意義的研究,即多以經驗、實驗室結論、小規模臨床實驗和推論為依據。因此,得出的結論并不十分絕對。白大夫介紹說,目前,國際上關于激素替代療法最有說服力的研究就是用循證醫學的方法驗證我們固有的觀念,即除進行常規的實驗外,還要進行前瞻性的大規模、大范圍的隨機對照研究。
合理應用激素替代療法利大于弊
白大夫說:是否應該采用激素替代療法,不能一概而論。但合理應用激素替代療法,利是遠遠大于弊的。
醫生在做判斷時,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癥狀的嚴重程度、心、肝、腎、腫塊、血栓、盆腔疾病,乃至胃腸的吸收等等。針對不同的患者,醫生所使用的激素種類不同,劑量不同,用法不同,即使是同一患者,不同時期的用法也是不同的。可以說,治療方案個體化是取得成功的關鍵。
另外,有些不宜用的人也不代表是不能用。比如,有一位前來就診的患者本來患有嚴重的,使用激素替代療法后,癥狀明顯改善。但她的家族有乳腺癌病史。從理論上來說,這種情況是不宜補充雌激素的。然而,她的更年期癥狀十分嚴重,已經影響到了她的工作和家庭生活。因此,白大夫建議她仍繼續使用這一療法,但一定要定期來醫院做檢查,尤其是乳腺檢查。
白大夫說,其實激素替代療法對改善更年期癥狀以及預防骨質疏松,效果是十分明顯的。盡管目前的研究顯示,激素替代療法會增加乳腺癌及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但多數同行認為,預防骨質疏松比預防腫瘤更重要。有資料統計,50歲以上的女性骨質疏松的患病率為15%以上,75歲以上超過50%,發生髖部的中老年女性,要比所有婦科惡性腫瘤的總和還多。筆者在采訪時就碰到一些已經過了更年期的人來更年期診室就診。她們所詢問的往往是更年期時留下的“后遺癥”。比如,骨質疏松、心血管疾病、泌尿生殖道萎縮、反復的泌尿生殖系統感染、等等。
北京接受激素替代療法的婦女不足5%
我國早已引入激素替代療法,但相對于美國1/4左右的更年期婦女使用激素替代療法,則相差懸殊。據調查,盡管75%左右的更年期婦女會出現更年期癥狀,且35%的人癥狀嚴重,但是,僅北京地區迫不得已接受治療的人還不足5%。
白大夫說,我國的女性對更年期不太重視,大部分婦女仍不愿去醫院看醫生。有些人認為更年期過了就完了,沒必要上醫院;有些人則不愿承認自己的癥狀屬于更年期,在潛意識里把更年期當作一種“病”。其實,更年期是人的生命過程中的一個階段,處于這一階段的婦女由于紊亂,大多數人會出現一些癥狀。如果有了一定的癥狀而不去醫院,不僅會影響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步入老年期以后,還會留下“后遺癥”。
另外,有相當多的婦女認為絕經了或是沒有性生活了,就不會得婦科疾病,其實,更年期是許多婦科疾病的高發階段。
我們希望廣大女性朋友正確認識激素替代療法,體諒處于更年期的女性,不再把更年期當成“神經質”的代名詞。我們衷心希望每一位婦女都能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度過更年期,迎接屬于自己的“第二個春天”!(曉柯)
新聞鏈接
激素替代療法———給予缺乏卵巢激素的婦女適當的性激素,以緩解因卵巢功能低下而產生的臨床癥狀,并改善因其帶來的健康問題。所謂的卵巢激素,包含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但由于雌、孕激素的下降對人體產生的影響明顯,因此,在治療中,主要補充的是雌激素和孕激素。簡單的說,目的有兩個,一是
改善目前產生的癥狀,二是預防遠期將要出現的癥狀。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