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正治未病的三種認識誤區
時間:2024-10-16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你對治未病的認識有多少呢?近年來,我們的中醫,治未病引起了越來越人的重視和關注,這對振興中醫來說是好事。但在這一過程仲,有三種認識誤區,極不利于中醫治未病的健康發展,應予糾正。
治未病是無病找病的誤區
中醫治未病與西醫的健康體檢有本質的不同,它不是隨機性、臨時性的有病早治、無病早防;它是一種生活之道,告訴人們要“法于陰陽,和于術數”,時刻順應自然,注意養生防病,把治未病融入于生活之中,全天候關注健康,防患于未然,它比現代的亞健康概念還超前。亞健康盡管用儀器檢查不出病理指證,但實際上已處于健康與疾病的臨界值,而中醫治未病是在健康的狀態下未雨綢繆,積極預防。
治未病說明中醫不重治療的誤區
一些人誤認為中醫提出治未病,是因為它只會養生保健,不重治療,以致中醫成了“滋陰壯陽”的代稱。其實,中醫治未病是基于“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一對人與自然關系和疾病規律的深刻把握而提出的;是貫穿和體現在生命全過程中的一種預防為主、防病勝于治病的基本原則和戰略思想,與重治療并不矛盾。
治未病的提出,恰恰說明了中醫重治療、能治療。因為這種治療是高明、超前、充滿智慧的,它不是總被動地跟在疾病后面。這種未雨綢繆、防重于治的思想,立足于隨時隨地養生預防。同時還是一種指導思想、診療原則和戰略目標,體現在一旦患病之后,著眼于提高人體正氣,通過辨證論治、以人為本、正本清源,防止疾病發展、傳變和復發。
實際上,正是因為治療中貫穿和體現著預防為主、防病勝于治病的基本原則和思想,中醫在疾病治療上與現代醫學相比毫不遜色,并不是一些人認為的中醫是“慢郎中”。 #p#副標題#e#
治未病就是吃保健品的誤區
有些人認為,中醫治未病就是多吃些保健藥品,于是對滋補類藥品持多多益善的態度,這種理解完全是對中醫治未病的曲解。中醫治未病強調的是“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以達到“神與形俱,而盡終其天年”。而中藥是人體不“合于道”以致陰陽失衡后用來糾偏補弊的武器,盡管中藥副作用小,中藥有“藥食同源”之說,但中藥對常人來說是不能亂用的,是不得已才用之。
古人說藥物是用來“以供醫事”的,所有的中藥都有寒、熱、溫、涼的偏性,不適當使用會導致人體的陰陽失衡,反倒適得其反,甚至引發毒副作用。
以上,是專家們征對糾正治未病的三種認識誤區的解析,怎么樣,你現在知道了吧。因此,中醫治未病并不是讓猛吃滋陰壯陽等等保健藥品。在確實需要使用中藥保健品的時候,應該在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合理的選擇。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