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跟磨偏 當心你的腰椎在警報
時間:2024-10-16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很多人的鞋子在穿久以后都會出現鞋跟磨損的情況,大多數人不把這個現象當回事兒,認為這是走路習慣不好造成的,但是如果你的鞋跟磨損得比較厲害,那就要引起注意了,這有可能是腰椎、骨骼出現問題了。
1、鞋跟磨偏程度——骨骼肌肉的信號
你的鞋跟兒哪邊先磨偏?不確定的快低頭,翻過鞋底看一看,因為這可不是磨壞幾雙鞋的問題,而是判斷你的骨骼肌肉是否健康的小竅門。人的鞋子就像汽車的輪胎,如果一輛車總是跑偏,這輛車的輪胎磨損就會跟正常的車不一樣,汽車修理師就要懷疑是不是這輛車的軸有偏移?對人類來講,也會有這樣的狀況,如果你的鞋跟磨偏得非常厲害,醫生就要猜是不是骨骼肌肉方面有問題?
鞋跟磨損的狀態能反映我們平時走路時腳底著力的情況,如果整個腳掌均勻承受體重,很自然,局部受力的區別就不會太大,反映在鞋底上,也不會一側磨損得太過厲害。
不過,其實大多數人的鞋跟兒都會磨偏,但并不是說這些人都有骨骼肌肉方面的問題,多數人只是因為走路習慣不太好,并不會導致多么嚴重的后果。但是對于少部分人,確實是病理原因導致了走路姿勢不正確,那磨偏的鞋跟兒就可以給你一些提示。 #p#副標題#e#
2、是腰椎?跟骨?還是踝關節?
有醫生認為,“鞋跟兒磨偏可能是腰椎間盤發生病變,如果你是外側鞋跟兒磨損,那可能跟第五節腰椎有關系,如果是內側鞋根兒磨損,可能跟第三節、第四節腰椎有關系”。對此,專家認為,確實有些腰間盤突出的病人走路姿勢會發生改變,但大家不能對號入座,只要鞋跟兒磨偏了,就以為是腰間盤病變。
另外,腰椎病變導致的內翻外翻在兒童期也比較多。肌肉是由神經支配的,當某些特定的神經受到損害以后,相應的肌肉力量就會減弱,導致有的肌肉力量強,有的肌肉力量弱,在不同的力量牽引下,就出現了特定的畸形。我們通常把它叫做神經性畸形,而導致這種畸形的原因非常多,比如外傷、神經肌肉病、先天性畸形等等。
除了腰椎,還有人是腳跟骨或踝關節有內翻或者外翻的問題,他的鞋跟也會磨偏得很明顯。有的人是天生的,腳跟骨本身長歪了,還有種情況是,腳跟骨本身沒問題,但骨頭是靠軟組織——肌肉和肌腱來懸吊的,如果腳跟骨內側的肌肉力量大于外側,就會把它往里拖拉,腿也就產生相應的畸形,相反亦然。踝關節也是如此,關節本身的發育不良和肌力不均衡,同樣會導致內翻或外翻。#p#副標題#e#
3、內八字外八字關節肌肉要遭罪
我們比較熟悉的是內八字和外八字,尤其有些小女生為了裝可愛,故意走成內八字,還有些人常穿人字拖,最后穿成了內八字。如果看看她們的鞋子,估計鞋跟內側會磨偏得厲害一些。按照正常的情況,我們的骨骼和軟組織都有自己固定的配套模式,如果你非要讓人家擰著來,估計人家是不愿意的。
內八字走路容易使更多的壓力積聚在腳外側,增加了腳外側和地面接觸的機會,增大了關節的壓力,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之后,腿部的骨骼就走了形,變成了O型腿。如果是邁著外八字的腳步,久而久之膝蓋也會外移,雙腿變成X型。有些比較嚴重的,多年以后可能會導致膝關節疼痛,并加速關節的退化。
更嚴重者,有些髕骨脫位的人,如果詳細追述病史,會發現內八字走路為其后來的髕骨脫位多多少少貢獻了點兒力量。本來髕骨(膝蓋骨)長得好好的,但你非要內八字走路,結果腿往里頭拐著走,但膝蓋骨還在原處,就好像船已經往里頭走了,但船上的人還在原處,結果船上的人就掉到河里了。不過,通常獨立的因素不會造成很嚴重的后果,大病都是多因素導致的,但如果你能減少一個致病因素總是好的,如果你改變了內八字走路的習慣,說不定你的膝蓋骨會晚一點兒或者就不會掉到“船”外面去了。
還有些內八字是髖關節的問題。有些人股骨頸發育得不是很好,本來骨頭的“頭”應該嵌在它的“碗”里,但是有的人沒嵌好,骨頭不得不調整自己的位置去尋找它的“碗”,最后就轉成了內八字。
還有現在一些中年人走路外八字,是因為小時候總打針。那時候用來溶解青霉素的不是注射用水,而是一種專門的溶媒,這種溶媒打到肌肉里,會讓肌肉攣縮。如果髖關節后頭的肌肉攣縮了,就會向外牽引它,最后就成了外八字。
鞋跟磨損要區分一下哪些是個人習慣導致的,哪些是病理原因導致的。如果一雙鞋子已經穿了很久,走了很遠很遠的路,那磨偏在所難免。其實正常人走路的時候,腳尖兒都會輕微地向外偏一點,只有模特兒才會把腳尖兒指著正前方走路。像這種輕微的鞋跟兒磨偏或者長期磨損導致的,多數都是走路習慣問題。如果是每雙鞋子都在短時間里磨偏得很厲害,如果你不是每雙鞋子都買的殘次品,你就該考慮一下病理原因了。#p#副標題#e#
要想杜絕鞋跟磨偏,需學會選鞋和走路
如何正確選鞋:
1、鞋子和腳的吻合度要好,鼓起的部分應該正好支撐住腳弓。對扁平足的人來說,這一點非常重要。
2、穿上鞋子看鞋前端是否有活動余地,因為走路時腳趾要比平時張開一些。
3、鞋底要有一定的厚度,這樣才能使腳著地時受到的沖擊不傳到腳踝、膝蓋和腰上。
走路時的正確姿勢
頭部:視線保持向前,落在3—6米處,想象有條繩子把你往上拉。不要低頭走路,形成習慣后,由于頭部偏離了正確位置,使頸后肌肉負擔整個頭部重量,容易導致肌肉勞損,引發頭痛。
胸部:挺胸,同時收緊小腹和臀部,讓全身收緊。
手臂:手臂輕微彎曲,隨著步伐自然擺動。
肩膀:雙肩放松,既不要向前聳,也不要向后塌。
呼吸:呼吸急促或者比較淺時,上半身就會比較緊張,容易導致駝背,建議走三步吸氣一次,然后走三步呼氣一次。
髖部:不要讓腰部承擔走路時的所有重量,而應把重心放在髖部,減輕腰部負擔的同時,也利于塑形。
鏡子里看到的效果應該是,耳朵、肩膀、髖關節、膝蓋在一條直線上。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