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涼好個秋健身有講究
時間:2024-10-15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既沒有春天的風吹,也沒有夏天的暴曬,秋天是最讓人感到舒服的季節。入秋以來,氣溫逐漸下降,濕度明顯減小,在經歷了炎夏的酷暑和悶熱后,人們開始享受秋天的涼爽和舒適。運動專家指出,秋天也是鍛煉身體的黃金季節,有利于人體各機能的發揮。
金秋時節,適當地參加體育鍛煉,有利于改善胃腸道血液循環,增強人體素質,提高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減少發病的機率。秋天參加健身活動,不僅可以調心養肺,提高內臟器官的功能,而且還有利于增強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體對外部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
秋天的陽光足、空氣好,因此走出房門投入大自然參加形式多樣的戶外運動是人們最佳的選擇。秋天也是大自然收獲的季節,因此比較適合開展的健身活動也大多和環境融為一體,如背包遠足、騎車郊游、野外攀巖等等,健身的同時還能旅游,可謂一舉兩得。當然,如果你想在城市內活動一下的話,也有不少選擇,最簡單的就是約上幾個朋友打場街頭籃球或踢踢足球。老年朋友則可以在公園內打打太極拳,每天進行一個小時的徒步走等等。
秋季鍛煉和其他季節鍛煉一樣,有一個度的把握。鍛煉時覺得自己的身體有些發熱,微微出汗,鍛煉后感到輕松舒適,這就是運動適度的反應。相反,如果鍛煉后十分疲勞,休息后仍然身體不適,頭痛、頭昏、胸悶、心悸、食量減少,那么您的運動量可能過大了,下一次運動時一定要減少運動量。
初秋由于盛夏余熱未消,氣溫仍然偏高。加上時有綿綿陰雨,天氣以濕熱并重為特點,還可能會有“秋老虎”出現。但中秋后,雨水漸少,天氣干燥,晝熱夜涼,氣候寒熱多變,身體一旦不適,便易傷風感冒,舊病也易復發。因此,秋季還必須注意,凡起居、飲食、精神、運動等方面的調攝皆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
推薦運動
登山
登山可以增加肺活量,增強血液循環,增加腦血流量。秋日登高,更能提高人體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登山時,隨著高度上升,大氣中的氫離子和被稱作“空氣維生素”的負氧離子含量越來越多,加上氣壓降低,能促進人的生理功能發生一系列變化,對哮喘等疾病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并能降低血糖,增高貧血患者的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
慢跑
慢跑可以增強血液循環,改善心肺功能,改善腦的血液供應和腦細胞的氧供應,減輕腦動脈硬化。跑步還能有效地刺激代謝,有助于減肥健美。老年人跑步能減少由于不運動引起的肌肉萎縮及肥胖癥,降低膽固醇。慢跑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在經歷“空氣浴”。在這秋高氣爽的日子里,如果每天花1至2個小時到室外呼吸新鮮空氣,再輔之以慢跑,能夠增強體質。
秋季健身攻略
秋天是健身的大好季節。不過,要提醒廣大健身愛好者的是,由于氣候變化的原因,這個時候更需要注意健身的方法,否則就會適得其反。
攻略一 充分熱身由于秋季是氣溫不斷下降的季節,而人體在氣溫下降的環境中會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肌肉伸展度明顯降低,關節生理活動度減小,神經系統對運動器官調控能力下降,因而每次健身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的熱身活動,避免在運動中受到傷害。
攻略二 循序漸進不要主觀地認為秋高氣爽,身體狀態也不錯,就忘乎所以地進行超負荷的體育鍛煉。傳統中醫學認為,人體陰精陽氣在秋天處于收斂內養階段,所以健身也要順應這一原則,運動切忌過度,要適可而止。專家建議,秋天人們可以參加一些輕松平緩、活動量小的運動。這樣既不會因出汗多損耗元氣,又可以舒展筋骨,提高身體素質。
攻略三 注意補水秋季氣候漸趨干燥,在進行身體鍛煉的前后要多喝些飲料,通過補充體內的水分來保持上呼吸道黏膜的正常分泌,并提高口鼻黏膜的防御機能。方法上要注意少量、多次、緩飲補水,目的是保證身體擁有足夠的水分,以便在進行健身運動時,更好地促進周身血液循環。
攻略四 謹防感冒夏季人們習慣了清晨穿背心短褲出來鍛煉,但秋天早晚溫度都比較低,如果不注意穿著就很容易感冒,所以在晨練前要根據氣溫變化增減衣服。晨練出汗后,千萬不要穿著濕的運動服在戶外長久逗留。(李文)
冬泳從秋季練起
隨著盛夏酷熱的消退,一些游泳愛好者也收起了泳衣。但健身專家建議,初秋時節適當的冷水泳既能達到滿意的健身效果,也能為日后冬泳打下良好的基礎。
初秋的冷水泳能對神經系統起到明顯的刺激作用,加快心跳速度、促進血流量,進而加速身體的新陳代謝。冷水泳對皮膚的刺激作用,可以有效地鍛煉血管的收縮和擴張。長期堅持,能達到良好的健身效果,增強機體的免疫力。
冬泳不但可以加快人的基礎代謝,促進血液循環,也能鍛煉人的意志和培養團結協作精神。但練習冬泳應該逐漸過渡,從秋天開始堅持冷水泳,到了冬天才能享受冬泳的樂趣。
秋季冷水泳的鍛煉時間長短應該因人而異,下水前,可適當涂些松節油或者凡士林來保護關節。像其它健身方法一樣,練習冷水泳貴在堅持,只有克服惰性長期努力,才能達到好的健身效果。(春雨)
老年“紳士”的手杖操
本報記者龔潔蕓
今年上海市第七屆老年人運動會開幕式上,有一個表演團隊特別受人關注:72名穿著禮服、打著領結、手拄拐杖的“老年紳士”精神抖擻地走入場內,表演了一套詼諧幽默、別開生面的“手杖健身操”,贏得了現場老年觀眾熱烈的掌聲和強烈的共鳴。
走下臺,這些白發蒼蒼的老爺爺們滿臉紅光,興奮異常。他們中最小的60歲,年齡最大的有84歲,對于每天必練的“手杖健身操”,他們喜愛有加:“跳了這套操,身子骨硬朗了,反應靈敏了,心情也一天比一天好。”和這些“老年紳士”一樣興奮快樂的,是一位63歲的老人———劉健。去年8月,這位在復旦大學從事了近30年健美操教學的老教師,經過長時間的仔細推敲,自編自創了這套“手杖健身操”。
談到編操的初衷,劉老師說:“從80年代初老年迪斯科走入尋常百姓家開始,絕大多數的健身操都是針對女性編排的,適合男性練的少之又少,于是就有了專門為他們編一套健身操的念頭。”木蘭扇、木蘭劍幾乎都是女性的“專利”,于是劉健老師想到了手杖———普普通通的助行工具。在運用手杖做各種動作的過程中,老年人的頭、背、腰、腿等身體各部分都可以得到充分的鍛煉。
從誕生到現在的一年間,這套音樂輕快、動作詼諧、效果顯著的健身操受到了滬上廣大中老年男性的喜愛。6月份,閘北區彭浦新村街道專門組織了一次手杖健身操展示。900多位老人穿著自己設計的紳士服,整齊劃一地舞動著手中的拐杖,渾身上下散發著年輕人的朝氣。目前,手杖健身操已經在寶山、閘北、閔行等幾個區的街道跳得熱熱鬧鬧。
想當初,要讓中老年男性朋友走出家門,到小區廣場上跳操,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通常男性會覺得跳操是女性的特長,老伴去跳,他們會支持,但要是讓他們自己去嘗試,多少會感覺害羞。他們還是比較習慣于太極拳等健身活動,但當他們親眼看到了手杖操,很多人一下子就喜歡上了它,就算那些聽不懂音樂,踏不準步子的老爺爺們,也對這套新穎幽默的健身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自己學不會,讓老伴先練,然后自己進行強化訓練。逐漸地,三三兩兩的,小區廣場上握著手杖扭腰轉體的老年男性多了起來,發展到后來就成了六七十人的大集體。
現在,每天的手杖健身操已經成了他們生活中的重要內容。正如彭浦新村一位74歲的方先生所說的:“在手杖健身操明快的音樂和歡快的步伐中,我們享受到了運動的快樂。”
金秋時節,適當地參加體育鍛煉,有利于改善胃腸道血液循環,增強人體素質,提高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減少發病的機率。秋天參加健身活動,不僅可以調心養肺,提高內臟器官的功能,而且還有利于增強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體對外部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
秋天的陽光足、空氣好,因此走出房門投入大自然參加形式多樣的戶外運動是人們最佳的選擇。秋天也是大自然收獲的季節,因此比較適合開展的健身活動也大多和環境融為一體,如背包遠足、騎車郊游、野外攀巖等等,健身的同時還能旅游,可謂一舉兩得。當然,如果你想在城市內活動一下的話,也有不少選擇,最簡單的就是約上幾個朋友打場街頭籃球或踢踢足球。老年朋友則可以在公園內打打太極拳,每天進行一個小時的徒步走等等。
秋季鍛煉和其他季節鍛煉一樣,有一個度的把握。鍛煉時覺得自己的身體有些發熱,微微出汗,鍛煉后感到輕松舒適,這就是運動適度的反應。相反,如果鍛煉后十分疲勞,休息后仍然身體不適,頭痛、頭昏、胸悶、心悸、食量減少,那么您的運動量可能過大了,下一次運動時一定要減少運動量。
初秋由于盛夏余熱未消,氣溫仍然偏高。加上時有綿綿陰雨,天氣以濕熱并重為特點,還可能會有“秋老虎”出現。但中秋后,雨水漸少,天氣干燥,晝熱夜涼,氣候寒熱多變,身體一旦不適,便易傷風感冒,舊病也易復發。因此,秋季還必須注意,凡起居、飲食、精神、運動等方面的調攝皆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
推薦運動
登山
登山可以增加肺活量,增強血液循環,增加腦血流量。秋日登高,更能提高人體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登山時,隨著高度上升,大氣中的氫離子和被稱作“空氣維生素”的負氧離子含量越來越多,加上氣壓降低,能促進人的生理功能發生一系列變化,對哮喘等疾病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并能降低血糖,增高貧血患者的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
慢跑
慢跑可以增強血液循環,改善心肺功能,改善腦的血液供應和腦細胞的氧供應,減輕腦動脈硬化。跑步還能有效地刺激代謝,有助于減肥健美。老年人跑步能減少由于不運動引起的肌肉萎縮及肥胖癥,降低膽固醇。慢跑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在經歷“空氣浴”。在這秋高氣爽的日子里,如果每天花1至2個小時到室外呼吸新鮮空氣,再輔之以慢跑,能夠增強體質。
秋季健身攻略
秋天是健身的大好季節。不過,要提醒廣大健身愛好者的是,由于氣候變化的原因,這個時候更需要注意健身的方法,否則就會適得其反。
攻略一 充分熱身由于秋季是氣溫不斷下降的季節,而人體在氣溫下降的環境中會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肌肉伸展度明顯降低,關節生理活動度減小,神經系統對運動器官調控能力下降,因而每次健身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的熱身活動,避免在運動中受到傷害。
攻略二 循序漸進不要主觀地認為秋高氣爽,身體狀態也不錯,就忘乎所以地進行超負荷的體育鍛煉。傳統中醫學認為,人體陰精陽氣在秋天處于收斂內養階段,所以健身也要順應這一原則,運動切忌過度,要適可而止。專家建議,秋天人們可以參加一些輕松平緩、活動量小的運動。這樣既不會因出汗多損耗元氣,又可以舒展筋骨,提高身體素質。
攻略三 注意補水秋季氣候漸趨干燥,在進行身體鍛煉的前后要多喝些飲料,通過補充體內的水分來保持上呼吸道黏膜的正常分泌,并提高口鼻黏膜的防御機能。方法上要注意少量、多次、緩飲補水,目的是保證身體擁有足夠的水分,以便在進行健身運動時,更好地促進周身血液循環。
攻略四 謹防感冒夏季人們習慣了清晨穿背心短褲出來鍛煉,但秋天早晚溫度都比較低,如果不注意穿著就很容易感冒,所以在晨練前要根據氣溫變化增減衣服。晨練出汗后,千萬不要穿著濕的運動服在戶外長久逗留。(李文)
冬泳從秋季練起
隨著盛夏酷熱的消退,一些游泳愛好者也收起了泳衣。但健身專家建議,初秋時節適當的冷水泳既能達到滿意的健身效果,也能為日后冬泳打下良好的基礎。
初秋的冷水泳能對神經系統起到明顯的刺激作用,加快心跳速度、促進血流量,進而加速身體的新陳代謝。冷水泳對皮膚的刺激作用,可以有效地鍛煉血管的收縮和擴張。長期堅持,能達到良好的健身效果,增強機體的免疫力。
冬泳不但可以加快人的基礎代謝,促進血液循環,也能鍛煉人的意志和培養團結協作精神。但練習冬泳應該逐漸過渡,從秋天開始堅持冷水泳,到了冬天才能享受冬泳的樂趣。
秋季冷水泳的鍛煉時間長短應該因人而異,下水前,可適當涂些松節油或者凡士林來保護關節。像其它健身方法一樣,練習冷水泳貴在堅持,只有克服惰性長期努力,才能達到好的健身效果。(春雨)
老年“紳士”的手杖操
本報記者龔潔蕓
今年上海市第七屆老年人運動會開幕式上,有一個表演團隊特別受人關注:72名穿著禮服、打著領結、手拄拐杖的“老年紳士”精神抖擻地走入場內,表演了一套詼諧幽默、別開生面的“手杖健身操”,贏得了現場老年觀眾熱烈的掌聲和強烈的共鳴。
走下臺,這些白發蒼蒼的老爺爺們滿臉紅光,興奮異常。他們中最小的60歲,年齡最大的有84歲,對于每天必練的“手杖健身操”,他們喜愛有加:“跳了這套操,身子骨硬朗了,反應靈敏了,心情也一天比一天好。”和這些“老年紳士”一樣興奮快樂的,是一位63歲的老人———劉健。去年8月,這位在復旦大學從事了近30年健美操教學的老教師,經過長時間的仔細推敲,自編自創了這套“手杖健身操”。
談到編操的初衷,劉老師說:“從80年代初老年迪斯科走入尋常百姓家開始,絕大多數的健身操都是針對女性編排的,適合男性練的少之又少,于是就有了專門為他們編一套健身操的念頭。”木蘭扇、木蘭劍幾乎都是女性的“專利”,于是劉健老師想到了手杖———普普通通的助行工具。在運用手杖做各種動作的過程中,老年人的頭、背、腰、腿等身體各部分都可以得到充分的鍛煉。
從誕生到現在的一年間,這套音樂輕快、動作詼諧、效果顯著的健身操受到了滬上廣大中老年男性的喜愛。6月份,閘北區彭浦新村街道專門組織了一次手杖健身操展示。900多位老人穿著自己設計的紳士服,整齊劃一地舞動著手中的拐杖,渾身上下散發著年輕人的朝氣。目前,手杖健身操已經在寶山、閘北、閔行等幾個區的街道跳得熱熱鬧鬧。
想當初,要讓中老年男性朋友走出家門,到小區廣場上跳操,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通常男性會覺得跳操是女性的特長,老伴去跳,他們會支持,但要是讓他們自己去嘗試,多少會感覺害羞。他們還是比較習慣于太極拳等健身活動,但當他們親眼看到了手杖操,很多人一下子就喜歡上了它,就算那些聽不懂音樂,踏不準步子的老爺爺們,也對這套新穎幽默的健身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自己學不會,讓老伴先練,然后自己進行強化訓練。逐漸地,三三兩兩的,小區廣場上握著手杖扭腰轉體的老年男性多了起來,發展到后來就成了六七十人的大集體。
現在,每天的手杖健身操已經成了他們生活中的重要內容。正如彭浦新村一位74歲的方先生所說的:“在手杖健身操明快的音樂和歡快的步伐中,我們享受到了運動的快樂。”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