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防風寒 適當吃肉多泡腳
時間:2024-10-13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進入冬季,天氣轉涼,養生也要隨著變化。
農歷十月立冬,標志著天地間生物的陽氣到了藏的階段,人的飲食、起居乃至行為方式,都應考慮藏的因素,這樣才能進入人與自然和諧的狀態。十月是進補的月份,可適當補氣,飲食偏溫補,以不上火為宜,須要注意的是,我國幅員遼闊,地理環境各異,人們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屬冬令,西北地區于東南沿海的氣候條件迥然有別,應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安排進補。進入冬天后,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腳的保暖,所穿鞋襪不宜太薄。立冬后保證足夠的睡眠很重要。盡量晚9點即睡,不宜過10點;早晨6點起床為好。中老年人盡量減少外出晨煉,且不宜晚上鍛煉;在有陽光的天氣下,可外出或隔窗曬太陽,以吸收陽氣。
農歷十一月為仲冬冬月,這時候天寒地凍,大雪封山,鳥獸絕跡。人們外出時要穿上保暖的衣服和鞋襪,臨睡前堅持用熱水洗腳,不僅可以促進足部的血液循環,還對消除疲勞、發送睡眠大有裨益。冬天洗澡,要謹防傷風,老年人及有心腦血管的人更應注意。冬至之前是陰寒最嚴重的階段,重病患者在此時往往會病情加重。對此,要采取預防措施,或適當服用一些滋補藥品,以增強機體抗病能力。室內不宜太熱,農村地區的朋友切不可閉戶燃爐而臥,防氣。冬天宜練按摩功以取暖,飲食宜溫暖熟軟,切忌粘硬生冷,借自然界陽氣萌動,以補人體陽氣,增強御寒陽病之能力。
農歷臘月,數九寒天,是我國氣候達到最冷的時候。臘月的養生,要著眼于“藏”。人們在此期間要保持精神安靜,把神藏于內不要暴露于外,這樣才有利于安度冬季。冬三月人體陽氣蟄伏,此時晚睡晚起,避免急躁發怒,不要輕易擾動陽氣。這個月天氣嚴寒,包括了農歷的“臘八”,故有“臘七臘八,凍掉下巴”的說法。人們在加強身體鍛煉的同時,在飲食方面更要多加注意。應多攝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雞肉等。此外,還要考慮大寒期間是等道傳染性高發期,應適當通過食療防御風寒邪氣的侵擾,迎接朝氣蓬勃的春天。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