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飛蟲入耳請試試"土辦法"
時間:2024-10-20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每年春季,各大醫院的耳鼻喉科都會接診許多因飛蟲入耳的患者。
家住北京郊區的DD,前幾天在戶外玩耍的時候,突然有只蟲子飛進他的左耳里。爸爸和媽媽想了各種方法,但始終也沒能把蟲子弄出來,蟲子反而越鉆越深。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提醒,飛蟲鉆進耳朵自己千萬別亂掏,尤其是小兒耳道和鼓膜嬌嫩,最有可能受到損傷而影響聽力,甚至造成耳聾。
由于外耳道皮膚比較嬌嫩,與軟骨膜連接比較緊密,皮下組織少,血液循環差,稍有保護不當便容易引起外耳道損傷、感染,導致外耳道癤腫、發炎、潰爛,可謂“耳里不揉沙子”。
更何況飛蟲鉆入耳朵后,在耳道內爬行、活動,人們更會感到耳朵奇癢難忍、坐立不安,急于把它弄出來,但情急之下采用不當的方法反而使蟲子越鉆越深,嚴重時引起耳道劃傷、中耳炎、鼓膜穿孔,甚至耳聾。正確的處理方法是盡快就醫,請醫生用耳鏡、鑷子等工具夾取。
專家說,一些“土辦法”也可以把飛蟲趕出來。比如把孩子抱到暗處,用手電筒向耳道內照射,飛蟲見光后會被引出來;或者在耳道內滴入橄欖油、花生油等食用油數滴,等耳道內飛蟲淹死后,再用溫水清洗,或用攝子將淹死的飛蟲夾出。
此外,人的外耳道外側軟骨表面的皮膚中有耵聹腺,能分泌一種淡黃色黏稠的物質,稱為耵聹,俗稱“耳屎”。這種物質有的遇空氣干燥后呈薄片狀,有的如黏稠的油脂,具有保護外耳道皮膚、粘附小飛蟲的作用。
因此,一個月最多掏兩次就可以了。掏得過于頻繁,使耳朵失去了“天然屏障”,飛蟲入耳造成的傷害也就更大了。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