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癌癥患者常見癥狀及控制
時間:2024-10-20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晚期癌癥患者常見癥狀的控制
(1)感染:晚期癌癥患者在經受各種治療后,機體的防御機能受到一定的損傷,特別是在放療和化療后,他們很容易受到致病菌的感染而導致死亡,因此,預防和治療感染對晚期患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控制感染常規使用抗生素,在沒有進行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之前,常規選用羧芐青霉素和慶大霉素聯用治療細菌感染,二性霉素B是治療真菌的最常用藥物。對于晚期癌癥患者,使用抗生素主要是為了減輕痛苦,改善生活質量。治療泌尿系感染可擺脫尿頻、尿急、尿痛的煩腦;治療支氣管炎和肺炎可減少咳嗽和呼吸道分泌物,并緩解呼吸困難。
(2)胃腸道癥狀
惡心嘔吐:是晚期癌癥患者常見的癥狀,往往比癌癥疼痛更令人苦惱。惡心和嘔吐可以是治療的副作用;也可以是癌癥侵犯消化或神經系統而引起的;也可能是焦慮等心理作用。一般應針對患者不同的原因對癥處理。
食欲不振:可能與全身不適或情緒抑郁、緊張和憂慮以及胃腸道念珠菌病、便秘等有關,也可由腫瘤本身引起,患者對食物缺乏興趣,甚至一提起食物就出現惡心。家屬和醫護人員應幫助患者尋找刺激食欲的辦法:如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和形,少量多餐,餐前飲用少量開胃酒或飲料,有人陪餐等。最有效的藥物是皮質類固醇。
便秘:是嗎啡類止痛藥常見的副作用:晚期癌癥患者活動減少,進食少且過于精細和缺少纖維素也是便秘形成的原因;精神緊張會加重便秘。處理方法是多吃富含纖維素的水果、蔬菜等食物,更重要的是防止便秘的發生,在使用嗎啡類止痛藥的同時應使用緩瀉劑,常用的緩瀉劑、大便軟化劑和刺激腸蠕動藥物有:番瀉葉、氫氧化鎂、液體石蠟、硫.酸鎂和乳酸果糖等;使用劑量逐漸增加;當患者直腸充滿糞便而瀉藥無效時,可用開塞露栓劑、灌腸或用手指將大便掏出。
腹瀉:化療、下腹部放療或腸道手術所致的吸收不良都可引起腹瀉,細菌感染,脂肪吸收困難,對特殊食物過敏,精神心理因素都可能是引起腹瀉的原因。輕度腹瀉予以飲食調整即可緩解;長時間腹瀉可用秘劑或其他腸道鎮靜劑;直腸癌引起腹瀉者,可行結腸造口或行放療或激光治療;對于嚴重病例可使用含嗎啡類的麻醉藥物復合劑治療;長期腹瀉患者均需補充營養和鉀。
呃逆:常因胃、食管下段或肝的腫瘤刺激橫膈膜引起。吸入二氧化碳可暫時控制癥狀;氯丙嗪、安定、滅吐靈可緩解癥狀;皮質類固醇可有助于減少橫膈膜的壓力,呋硫硝胺有時也有效。對頑固性呃逆可行膈神經切斷術。
(3)呼吸系統癥狀
呼吸困難:是晚期癌癥患者比較難以處理的癥狀之一,應根據不同的原因加以處理:如支氣管擴張劑可治療支氣管痙攣引起的呼吸困難;因肺部感染而致的呼吸困難可使用敏感的抗生素;心臟功能不好引起的呼吸困難可應用利尿劑控制心衰,防止肺水腫的發生來控制;上腔靜脈阻塞引起的呼吸困難可用地塞米松每天12?/FONT>16毫克,并做急診放射治療。指導患者保持正常的呼吸運動比任何治療方法都重要,嚴重的呼吸困難易造成恐懼,而恐懼本身又加重呼吸困難,應讓患者表達出他們的恐懼,并給以適當的疏導和鎮靜藥物。、
有些患者是由于肺部廣泛受侵,繼發性轉移或癌性淋巴管炎引起的呼吸困難。此時,引起呼吸困難的主要原因是過多的呼吸運動,而不是血氣水平的改變,因此,吸氧并不能改善癥狀,反而會加重焦慮,應給予小劑量的嗎啡制劑如嗎啡溶液每小時2.5?/FONT>5毫克或硫.酸嗎啡片每次10毫克,每天2次,以降低中樞對異常血氣水平的敏感性,減少不必要的呼吸運動,同時也可緩解焦慮。有時給予小劑量吩噻嗪或類固醇藥物也有效。
由于肺硬化(如淋巴管轉移)引起的呼吸困難可給予0.25%?/FONT>0.5%西比卡因溶液霧化吸入較有效,并能改善通氣功能。一般采用電動霧化器,便于藥液沉著于肺泡。還應為患者提供安靜的環境,保持坐位或半臥位姿勢也有利于改善患者呼吸狀況。
呼吸道感染:晚期癌癥患者呼吸道感梁的主要原因是呼吸道阻塞,加之免疫功能低下、臥床、過多的使用鎮靜劑及誤吸(繼發于咽和食管的功能障礙或梗阻)等。致病微生物往往來自口腔的菌群,如鏈球菌、厭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治療選用敏感的抗生素加以控制。但在晚期癌癥患者,由于初期使用過大量抗生素,加之患者機體防御機能低下,抗生素往往難以奏效。
甲氧芐嘧喧(TMP)?/FONT>SMZ對革蘭氏陽性需氧菌(如肺炎球菌)、革蘭氏陰性需氧菌(如嗜血桿菌)及卡氏肺囊 引起的肺炎有效。真菌感染(如念珠菌、隱球菌、曲霉菌、球孢子菌和藻菌等)在晚期患者中較常見,但血培養往往陰性,二性霉素B仍是首選藥物,酮康唑也有一定的效果。病毒感染無特殊藥物治療,可試用大劑量干擾素和免疫球蛋白。伴有咳嗽者,可服用麻醉止咳藥物如可待因30?/FONT>60毫克,每天4次,若仍不能控制,可改用嗎啡5?/FONT>10毫克,每4小時1次。
呼吸道分泌物:終末期患者肺部常有大量分泌物,聽診可聞及“死亡音”。抗膽堿能藥物如東莨菪堿0.4?/FONT>0.6毫克,肌注,每4小時1次能減少呼吸道分泌物,或用少量二乙酰嗎啡也有效。當痰多而不能咳出來時可變動體位或使用吸痰器吸出。
(4)泌尿系癥狀
尿路感染:在尿路任何部位有梗阻的患者或需長期留置導尿管的患者,尿路感染是常見的。所有帶Foley氏導尿管患者最終都會出現無癥狀菌尿,無癥狀菌尿通常不需抗生素治療,但對有尿路刺激癥狀或全身癥狀者應選用敏感抗生素,首選復方SMZ和氨芐青霉素。
尿頻和尿失禁:對尿路感染、盆腔手術或極度虛弱的患者應采取針對性處理。如果尿失禁發生在夜間,可在夜間叫醒患者,或利尿只在早晨使用利尿劑,或使用陰莖套。晚間使用一些藥物可改善頻癥狀。對嚴重尿頻和尿失禁患者應保留導尿管,并定時進行膀胱沖洗,預防尿路感染。
(5)神經精神癥狀
失眠:失眠一般由疼痛、抑郁、焦慮、盜汗或治療的副作用引起。在治療前必須詢問患者的睡眠情況,明確失眠的原因。常用的催眠藥有:安定5?/FONT>10毫克或硝基安定5?/FONT>10毫克,阿米替林25?/FONT>125毫克,頓服,或用其他鎮靜性抗抑郁藥。氯丙嗪25?/FONT>50毫克,晚間使用能加強其他催眠劑作用。對難以入睡的患者,安定等傳統的安眠藥物效果較好,而夜間反復醒來者,則需要用抑郁藥來處理,如阿米替林。
精神錯亂:常給患者的家庭帶來更大的痛苦,也是醫護人員處理瀕死患者的一個難題。常見的原因是藥物引起:如酸吖啶等鎮靜藥物常引起幻覺;鴉片類止痛劑可引起妄想癥;糖皮質激素能引起輕度躁狂。而另一些原因來源于疾病本身,腦轉移患者可出現無其他神經系統癥狀的精神錯亂;另外,尿毒癥,高血鈣,低血糖等都可引起精神錯亂。藥物引起者,停藥后癥狀即可消退,緊急情況下可給以氟哌丁苯10?/FONT>20毫克,肌注,然后每次給藥5?/FONT>10毫克。如果需要加強鎮靜時,可立即加用氯丙嗪50?/FONT>100毫克,然后25?/FONT>50毫克,分次給藥。
癱瘓(偏癱或截癱):是晚期癌癥患者的常見并發癥,常規對癥處理。醫護人員和家屬可通過心理暗示鼓勵患者主動運動,幫助患者被動運動和翻身,防止肢體攣縮和褥瘡的發生。
器質性大腦綜合癥:應為這類患者提供穩定、安靜的環境,安排好日常生活,避免出現精神錯亂和定向障礙。對于嚴重不安、妄想狂或易怒的患者可用鎮靜劑藥物治療。醫護人員和家屬應經常提醒和暗示患者,避免噪聲干擾,夜間最好有燈光。
(6)全身并發癥
皮膚癥狀:瘙癢和褥瘡是終末期患者兩個主要的并發癥。如果瘙癢源于皮膚干燥,可用水分增加劑,皮膚乳膏等減輕癥狀;如有局部感染存在(如疥瘡),應治療感染;藥物引起者,應停藥;重癥患者可局部敷用1%的氫化可地松;由過敏引起的瘙癢,應使用抗組織胺類藥物。
保持皮膚清潔、干燥,經常變換體位以避免局部皮膚長期受壓。臥床患者使用半充水的空氣床墊可防止褥瘡的發生,還可用5%紅花酒精按摩易發生褥瘡的部位,每天一次。一旦褥瘡發生,應保持清潔,定時換藥。
帶狀皰疹:帶狀皰疹通常發生在胸部或背部,三叉神經也常受累,多為疼痛數天之后生,其特點是組成的單側泡狀皮疹呈帶狀分布。帶狀皰疹多見于淋巴瘤或何來金氏病患者,也可發生在其他免疫功能受損的癌癥患者,內臟常常受侵。皰疹以后神經痛在高年患者中特別常見,25%?/FONT>50%的50歲以上的患者和3/4的70歲以上患者會發生神經痛;在這些患者中,50%的患者疼痛會持續一年以上。皮質類固醇類藥物能降低皰疹后神經痛的發病率。抗抑郁藥和其他輔助藥物可緩解癥狀,必要時可與嗎啡類止痛劑使用。
病理性骨折:伴有骨轉移的晚期癌癥患者易發生病理性骨折。對這類患者搬動和翻身時要輕柔,有時需要用夾板固定。
(7)性功能障礙
對晚期癌癥患者,性生活并非禁忌,由于治療所帶來的后果(如結腸造口、生殖器狹窄、盆腔或會陰部及乳腺的手術等),疼痛等晚期癥狀,身體虛弱和性知識缺乏等都不同程度地影響性功能。醫護人員應主動、熱情、有分寸地給患者和家屬提供醫學咨詢。患者可以通過與配偶交換意見,調整表達方式以滿足性的要求。配偶也應積極配合,體諒和照顧患者,使其能愉快地度過人生最后階段。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