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里,謹防病從口入
時間:2024-10-20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俗話說:病從口入。夏季來臨,隨著氣溫的增高,細菌易繁殖,食物易腐爛變質,每年的夏季是食物中毒的高發期。作為消費者,了解和掌握一些食物中毒知識,平時講究飲食衛生,注意飲食安全,對于提高生活質量,預防食物中毒,是很有必要的。
食物中毒的界定和危害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凡是通過攝食而進入人體的病原體,使人體患感染或中毒性疾病,統稱為食源性疾病。其中的中毒性疾病就是我們常說的食物中毒。我國對食物中毒的概念作了更詳細的解釋,即:攝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學性有毒有害物質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質當作食品攝入后出現的非傳染性(不屬于傳染病)的急性、亞急性疾病稱為食物中毒。它的特點是:潛伏期短,來勢急劇,同時間內會出現大量的病人同時發病;臨床表現相似,并以急性胃腸炎癥狀為主;病人在一段時間內都食用過同樣食物,發病范圍局限在食用同一種有毒食物的人群。
據有關統計數字表明,全世界每年有數億人因食物污染而患病,發病率為5%-10%,我國平均每年有近5萬人因食物中毒而使健康受到損害,每年因食物中毒死亡300多人。另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目前被認識并得到報告的食物中毒仍然只是實際發生的很小一部分,發展中國家實際發生和報告的病例數字比可能為100:1,發達國家可能不足10%,因而說,每年食物中毒的實際發生率是很高的,食物中毒的危害性也是相當大的。
如何預防食物中毒在日常生活中,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歸納起來,大致有四點:一是對食物的加工不當;二是生熟食的不分開導致交叉感染;三是誤食有毒食物;四是食物過期變質。那么,如何預防呢?
要慎重選購食品。在選購食品時,盡量到正規的超市(商場)購買,不要買路邊攤販出售的自制熟肉、涼拌菜、豆制品,更不要采摘、撿拾來歷不明的食物,不吃過期的、無標識的、包裝破損的食品,在購買食品時,一定要仔細辨別食品的出廠日期和有效期,不要購買“三無”產品。在選購食品時也要根據食品的色、香、味、形狀來判斷所購買的食品有無發生腐敗變質。
正確加工、加熱熟食。平時工具、案板要勤清洗、晾曬、消毒。把加工生熟食品的用具分開使用,經安全加工的熟食品,不要與生食品放在一起,因二者一接觸,就可能造成交叉感染。要徹底加熱食品,食品所有部位的溫度都必須達到70攝氏度以上,因許多食品大都被病原體污染,徹底加熱便可殺滅病原體,保證食用的安全。比如,夏天在食用海鮮食品時,更應該煮熟、炒熟或炸透后再吃。用水焯、用醋拌和用酒醉的加工方法都是不安全的。像毛蚶、螺螄、甲魚、牛蛙等這一類水產品,體腔內都存留有霍亂弧、甲肝病毒等,如果加熱不徹底,就會被人體吸收而致病。
要注意妥善貯存。應將生熟食品分開貯存,并存放在不同的容器內,不要把新鮮食物與剩余食物混在一起,以免相互污染,需保留的食品或剩余食品,要貯存在60攝氏度以上或10攝氏度以下的條件下。尤其是在貯存4個小時以上時,必須采用此種方法貯存。嬰幼兒食品要現吃現做,不要貯存。對糧食、蔬菜要放在通風潔凈或密閉的地方,離地面要有隔離臺。并要徹底消滅蚊、蠅、蟑、鼠,許多食源性疾病、病原微生物的傳播,都是由此類動物引起的。
夏天應盡量少吃冷飲冷食。夏天天氣炎熱,人們愛吃冷飲冷食,尤其是孩子,像雪糕、冰淇淋,更是不離手。冷飲好吃,但不能無節制地猛吃猛喝。這樣就會把胃液稀釋,造成胃中正常菌群的紊亂,降低了局部抵抗力,為致病菌的侵入創造了條件,容易發生腹瀉。在吃生食品時,要徹底進行清洗,并最好佐以大蒜、醋等天然抗菌食品,以減少致病菌的危害。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講究衛生、減少疾病”,這是人們常說的一句話。生活中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講究衛生,防止病從口入十分必要。在日常生活中,要常剪指甲,勤洗手,每次在飯前、便前便后,必須把手洗凈。加工完生肉、魚類、禽類食品后,如再處理其它食品,必須再次洗手。假如手受傷感染了,最好不要直接接觸食品,或進行消毒處理。
發生食物中毒,應如何處理在發生食物中毒后,一定不要驚慌,注意采取以下措施:不要再繼續食用可疑中毒的食品,對中毒者,使用緊急催吐方法盡快地排除毒物。一般是用手指刺激咽部催吐等,并盡快將中毒病人送往就近的醫院診治。
注意保留導致中毒的可疑食物以及病人嘔吐物,保護好現場,并及時向當地衛生部門報告,協助有關部門調查處理。
根據不同的中毒食品,采取不同的方法,在衛生部門的指導下,對導致中毒的食物和中毒場所進行消毒處理。
食物中毒的界定和危害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凡是通過攝食而進入人體的病原體,使人體患感染或中毒性疾病,統稱為食源性疾病。其中的中毒性疾病就是我們常說的食物中毒。我國對食物中毒的概念作了更詳細的解釋,即:攝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學性有毒有害物質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質當作食品攝入后出現的非傳染性(不屬于傳染病)的急性、亞急性疾病稱為食物中毒。它的特點是:潛伏期短,來勢急劇,同時間內會出現大量的病人同時發病;臨床表現相似,并以急性胃腸炎癥狀為主;病人在一段時間內都食用過同樣食物,發病范圍局限在食用同一種有毒食物的人群。
據有關統計數字表明,全世界每年有數億人因食物污染而患病,發病率為5%-10%,我國平均每年有近5萬人因食物中毒而使健康受到損害,每年因食物中毒死亡300多人。另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目前被認識并得到報告的食物中毒仍然只是實際發生的很小一部分,發展中國家實際發生和報告的病例數字比可能為100:1,發達國家可能不足10%,因而說,每年食物中毒的實際發生率是很高的,食物中毒的危害性也是相當大的。
如何預防食物中毒在日常生活中,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歸納起來,大致有四點:一是對食物的加工不當;二是生熟食的不分開導致交叉感染;三是誤食有毒食物;四是食物過期變質。那么,如何預防呢?
要慎重選購食品。在選購食品時,盡量到正規的超市(商場)購買,不要買路邊攤販出售的自制熟肉、涼拌菜、豆制品,更不要采摘、撿拾來歷不明的食物,不吃過期的、無標識的、包裝破損的食品,在購買食品時,一定要仔細辨別食品的出廠日期和有效期,不要購買“三無”產品。在選購食品時也要根據食品的色、香、味、形狀來判斷所購買的食品有無發生腐敗變質。
正確加工、加熱熟食。平時工具、案板要勤清洗、晾曬、消毒。把加工生熟食品的用具分開使用,經安全加工的熟食品,不要與生食品放在一起,因二者一接觸,就可能造成交叉感染。要徹底加熱食品,食品所有部位的溫度都必須達到70攝氏度以上,因許多食品大都被病原體污染,徹底加熱便可殺滅病原體,保證食用的安全。比如,夏天在食用海鮮食品時,更應該煮熟、炒熟或炸透后再吃。用水焯、用醋拌和用酒醉的加工方法都是不安全的。像毛蚶、螺螄、甲魚、牛蛙等這一類水產品,體腔內都存留有霍亂弧、甲肝病毒等,如果加熱不徹底,就會被人體吸收而致病。
要注意妥善貯存。應將生熟食品分開貯存,并存放在不同的容器內,不要把新鮮食物與剩余食物混在一起,以免相互污染,需保留的食品或剩余食品,要貯存在60攝氏度以上或10攝氏度以下的條件下。尤其是在貯存4個小時以上時,必須采用此種方法貯存。嬰幼兒食品要現吃現做,不要貯存。對糧食、蔬菜要放在通風潔凈或密閉的地方,離地面要有隔離臺。并要徹底消滅蚊、蠅、蟑、鼠,許多食源性疾病、病原微生物的傳播,都是由此類動物引起的。
夏天應盡量少吃冷飲冷食。夏天天氣炎熱,人們愛吃冷飲冷食,尤其是孩子,像雪糕、冰淇淋,更是不離手。冷飲好吃,但不能無節制地猛吃猛喝。這樣就會把胃液稀釋,造成胃中正常菌群的紊亂,降低了局部抵抗力,為致病菌的侵入創造了條件,容易發生腹瀉。在吃生食品時,要徹底進行清洗,并最好佐以大蒜、醋等天然抗菌食品,以減少致病菌的危害。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講究衛生、減少疾病”,這是人們常說的一句話。生活中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講究衛生,防止病從口入十分必要。在日常生活中,要常剪指甲,勤洗手,每次在飯前、便前便后,必須把手洗凈。加工完生肉、魚類、禽類食品后,如再處理其它食品,必須再次洗手。假如手受傷感染了,最好不要直接接觸食品,或進行消毒處理。
發生食物中毒,應如何處理在發生食物中毒后,一定不要驚慌,注意采取以下措施:不要再繼續食用可疑中毒的食品,對中毒者,使用緊急催吐方法盡快地排除毒物。一般是用手指刺激咽部催吐等,并盡快將中毒病人送往就近的醫院診治。
注意保留導致中毒的可疑食物以及病人嘔吐物,保護好現場,并及時向當地衛生部門報告,協助有關部門調查處理。
根據不同的中毒食品,采取不同的方法,在衛生部門的指導下,對導致中毒的食物和中毒場所進行消毒處理。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