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氣法
時間:2024-10-14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布氣法是由醫者(指氣功內煉有素者)將其“內氣”發放于體外,作用于他人而起治療疾病作用的一種特殊功法。布氣之“布”,是發布,布放之義。“布氣”即近年頗為盛行的“內氣外放法”。
布氣法起源甚早,見諸文字記載者如《晉書·幸靈傳》曾生動地記述了幸靈布氣療病的過程及其結果。宋代蘇軾《東坡志林》中亦記述了蘇氏次子受李若之布氣治療而病愈的經過;宋代《云笈七籤》所載“幻真先生服內元氣訣”中尚有“布氣訣”一節,論述布氣的具體方法。此外,宋代《太平廣記》和近代的《清史稿》、《清朝野史大觀》等文獻中皆有布氣治病等記載。
[基本內容]
本功法的操作者(布氣者),必須是內功修煉有素,至少能自覺內氣從自身某些穴位放出者(目前已有儀器可客觀測定某些外氣的質量)。布氣時,一般最常用的是以“勞宮穴”放氣,功力深厚者,身體的許多穴位如印堂、膻中、氣海乃至全身所有部位皆可布氣,但一般不可用涌泉穴布氣與人。被布氣者(即病者)在布氣時或坐、或站、或臥,亦須全身放松,排除雜念。
布氣者與被布氣者的距離可近可遠。一般局部疾病,多采用近距離對準病患處布氣的方法治療;全身性疾病或多部位病變,則可采用稍遠些距離布敢,或多穴位近距離布氣等。
[臨床應用]
本功法近年試用以治療多種疾病,但以其他療法久治不愈的頑固性疾病為多,如各類慢性病,甚至惡性腫瘤等。
[注意事項]
1、布氣者必須是內功修煉有素、功力深厚者,若自身功力不足,則不可布氣。
2、布氣者若自身患病,不可布氣與人。
3、無把握者,不宜以本法治療急癥、重癥。
[按語]
本法的療效取決于布氣者功力深淺及受氣者(病者)的配合程度。近10年來,本法逐漸成為“熱門”話題,而活躍在社會上的“布氣”者中,有不少缺乏醫學訓練,魚龍混雜,尚存在不少問題亟待解決。
布氣法起源甚早,見諸文字記載者如《晉書·幸靈傳》曾生動地記述了幸靈布氣療病的過程及其結果。宋代蘇軾《東坡志林》中亦記述了蘇氏次子受李若之布氣治療而病愈的經過;宋代《云笈七籤》所載“幻真先生服內元氣訣”中尚有“布氣訣”一節,論述布氣的具體方法。此外,宋代《太平廣記》和近代的《清史稿》、《清朝野史大觀》等文獻中皆有布氣治病等記載。
[基本內容]
本功法的操作者(布氣者),必須是內功修煉有素,至少能自覺內氣從自身某些穴位放出者(目前已有儀器可客觀測定某些外氣的質量)。布氣時,一般最常用的是以“勞宮穴”放氣,功力深厚者,身體的許多穴位如印堂、膻中、氣海乃至全身所有部位皆可布氣,但一般不可用涌泉穴布氣與人。被布氣者(即病者)在布氣時或坐、或站、或臥,亦須全身放松,排除雜念。
布氣者與被布氣者的距離可近可遠。一般局部疾病,多采用近距離對準病患處布氣的方法治療;全身性疾病或多部位病變,則可采用稍遠些距離布敢,或多穴位近距離布氣等。
[臨床應用]
本功法近年試用以治療多種疾病,但以其他療法久治不愈的頑固性疾病為多,如各類慢性病,甚至惡性腫瘤等。
[注意事項]
1、布氣者必須是內功修煉有素、功力深厚者,若自身功力不足,則不可布氣。
2、布氣者若自身患病,不可布氣與人。
3、無把握者,不宜以本法治療急癥、重癥。
[按語]
本法的療效取決于布氣者功力深淺及受氣者(病者)的配合程度。近10年來,本法逐漸成為“熱門”話題,而活躍在社會上的“布氣”者中,有不少缺乏醫學訓練,魚龍混雜,尚存在不少問題亟待解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