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80后的職場諫言
時間:2024-10-13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常能接觸一些“80后”上班族,他們似乎總是精力十足,創意不斷。活躍是他們的基本狀態,自主是他們的行為核心,真實是他們的常態表現。與他們交流,總會從中學習到很多新鮮的理念。他們不僅給我們帶來了動感和朝氣,也激發起我們更多的發現與思考。
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這些來自“80后”的新職業人,有著他們獨特的熱情與勇氣,也同樣存在他們的脆弱與彷徨,這兩種狀態幾乎是在他們的身上同時存在,構成了一個矛盾化的群體。特別是當他們的激情遭遇了冷淡,他們的銳氣遇見了挫折,他們曾經的心高氣傲可能會在一瞬間轉化為心灰意冷。就是這樣的一個群體,正在成為職場世界中不斷探索成功路徑、尋找價值空間的生力軍。
我們知道,“80后”是伴隨著獨生子女的潛能開發、應試教育、大學擴招、就業壓力、自主擇業、成功預期成長起來的。幾乎在每一個成長的轉折期,都會有一個革新式的社會概念應運而生,這也正是導致他們充滿矛盾的關鍵所在。由于追求個人價值最大化是他們職業行為的核心,跨越過程、一步成功是他們最理想的創業狀態,所以挫折經歷對“80后”來說就會成為一種難以逾越的艱難地段。我們看到安娜有熱情也有能力,但是當這樣的職業品質與工作現實發生沖突時,她的感受中留存了太多的失落,這是一種理想與現實的落差,也是“80后”在職業道路上最為普遍的一種經歷;孫淼的故事在“80后”中也較為常見,工作被否定讓她感受到了極大的委屈,她需要幫助卻又無所依托,所以只有用眼淚來緩解心中的郁悶,壓抑成了應對職場環境的主導方式。其實,經歷坎坷而產生消極的情緒是一種很正常的心理反應,但過于糾纏其中可能就會成為一種心理陰影,容易攪亂自己職業發展的方向。
職場起步階段適應職場規則、融入職場團體,是每一個新人都要去經歷的過程,并非“80后”獨有的社會體驗。只是對于“80后”來說,由于他們更具有自主性和依賴性的特點,所以他們的適應表現就會直接體現在職場情緒與頻繁跳槽上。而健康完善的適應能力遠不止是這種簡單的宣泄與逃避,良好的適應更多的是體現在我們能夠將視角放在可持續發展的長期成效上,而不會被短期效益所影響。我們可能會為此而調整自己,或者將自己的步子放緩,它會幫助“80后”的職業發展的道路走的更長遠。
幾米的書中有這樣一句話:“選一把好弓,將自己,射向天際……”想一想能夠飛向天際的基礎是建立在尋找好弓上,而對于“80后”新職業人來說,這把好弓就是不斷地自我調整和提高社會再適應能力。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