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各種受傷情況急救措施
時間:2024-10-20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地震中會發生各種各樣受傷情況,給急救工作也帶來很大的挑戰。
1、顱腦損傷
急救者應清除傷員口腔內的嘔吐物和血塊,頭偏向一側,牽拉出舌頭,以防舌頭后墜和嘔吐物返流到氣管,造成窒息。如血液沿鼻腔和耳道流出,切勿用棉球、紗布或其它物品堵塞,以免造成血液返流,引起顱內壓升高,細菌也趁機逆行至顱內引起腦膜炎。此時,急救者應用消毒棉花或紗布輕擦流出的血液,保持局部清潔,并將病人送往具備開顱手術的醫院。途中密切注意病人的神志,呼吸和脈搏。
2、頸髓損傷
頸后銳痛、活動時疼痛加劇等癥,提示傷員頸髓受傷。對這類傷員應倍加小心。急救關鍵是立即用頸托,一時無頸托,可臨時用敷料、硬板紙或塑料板做成頸圈固定其頸部,勿讓頭頸左右前后擺動,謹慎搬運傷員以防截癱。因為地震后很多傷員因為現場搶救時搬運不當造成高位截癱。高位截癱對傷者個人、家庭和社會都將帶來負面影響。因此搬運傷員時一定要用硬質擔架,有條件時應該使用頸托。在條件不具備時可用門板或桌子搬運,切忌扶著傷員走或“1人抬手1人抬腳”的搬運方式,也不應該用軟擔架。
3、脊椎骨折
身體被撞擊、擠壓時,由于脊椎過度屈曲或直接受外力作用而脫臼或骨折,若搬運不當可立即造成脊椎管內的骨髓損傷,使受損部位以下肢體癱瘓。正確搬運是由3~4人平托傷員至木板上,再用繃帶固定身體。如現場只有一個急救者,應跑到傷員的后面,兩手穿過傷員腋下,扶住傷員上半身,并將傷員的頭枕部靠在急救者的肩上或前胸,或用一布條繞胸穿過兩腋下,然后慢慢地將傷員向后拖拽,并將其仰臥在木板上固定。
4、胸腹部損傷
胸部受到擠壓、碰撞時易發生肋骨骨折。此時不要過多挪動胸部和用手觸摸。如肋骨骨折者,應用無菌敷料包住傷口,并用繃帶裹緊胸部,限制肋骨活動;若肋骨骨折而形成開放性氣胸,可在胸部損傷處聞及隨呼吸發出的吮吸聲,此時應立即進行胸部損傷處密閉包扎,以防空氣進入胸腔造成肺臟壓縮。對于腹部開放性損傷造成內臟脫出的患者切忌立即還納。
5、銳器插入體內
切勿拔出因銳器如刀插入體內后,肯定刺破了局部血管、神經和肌肉。而這時,銳器正好嵌在創口內,起到了臨時“止血”作用。如將銳器拔掉,則創口立即暴露,可引起出血,如止血不止,很可能導致出血性休克;同時,細菌也會趁機進入創口而會引起感染。正確的處理是先將兩塊棉墊安置于銳器兩側,盡量使銳器不能搖動。然后可用繃帶繞肢體將棉墊包扎固定。這樣在運輸病人時,不會使銳器脫落出傷口。
6、嚴重擠壓傷
地震后,若傷員被埋在廢墟中時間較長,其大腿、臀部等肌肉豐滿的地方容易發生擠壓傷,表現為肌肉缺血壞死、肢體腫脹,甚至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等,如果處理不當也可致命。對于這類傷員,應該立即解除其壓迫,患肢不應抬高,應該避免患者活動,即使是能夠行走的患者也應該限制其活動。對患處肌肉切勿在患處按摩、熱敷、結扎,以免局部產生的肌紅蛋白和毒素吸收到血液,而引起腎功能衰竭。也禁用加壓包扎,以避免加重肢體的缺氧。可以給患者飲用少量堿性液體。傷員被重物擠壓引起肢體腫脹或青紫時,正確的做法是在患處用冷毛巾或冰塊濕敷降溫,盡量減少其吸收。
7、四肢骨折
立即用夾板,如無夾板,可木棍或樹枝等臨時固定骨折處,注意其長度要超過骨折部位上下二關節距離。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