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讓人苦惱 如何保持暢通
時間:2024-10-20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便秘不是病,解不出來真要命”。對現(xiàn)代人來說,每天保持腸道通暢,似乎越來越困難了。據(jù)新華社日前一則報道稱,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近20%患有便秘。便秘不止是老年人的專利,這個聽上去不登大雅之堂的毛病,已成為很多人的“難言之隱”。此前一項統(tǒng)計也顯示,每10個中國人中就有1人受便秘影響,在所有就診的患者中,大約75%屬于慢性便秘。
日前,本報聯(lián)合搜狐健康頻道的調(diào)查也顯示,在參與調(diào)查的1976人中,有40.34%的人經(jīng)常受便秘困擾,49.51%偶爾會有,只有10.18%從沒遇到過。這其中,中青年群體占了大多數(shù),21—30歲占44.74%,31—40歲占28.19%。便秘為何成為了國人的困擾?它存在著哪些健康隱患?又該如何解決“只進不出”的問題?《生命時報》記者進行了一系列調(diào)查采訪。
便秘是個世界難題
一提起便秘,在某寫字樓工作的40歲的王女士向記者大吐苦水:平時就怕上廁所,一坐上馬桶,簡直如坐針氈,為了少去幾趟,連飯都不敢多吃。據(jù)上海交通大學營養(yǎng)學院2007年對上海市白領飲食習慣調(diào)查表明,約有58%的人曾經(jīng)遭遇過便秘困擾,曾經(jīng)因為便秘、消化不良、腹部飽脹,影響工作效率。
隨著便秘人群的增加,不少醫(yī)院還在消化內(nèi)科特意開設了便秘門診,據(jù)北京二龍路醫(yī)院副院長、肛腸科副主任醫(yī)師譚靜范介紹,在他們醫(yī)院的便秘門診中,中青年患者有明顯增加的趨勢。但還有不少人認為便秘是一個尷尬的話題,不愿意去就診,只是簡單的服用一些瀉藥來消除便秘癥狀。
便秘還有地域和性別差異。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yī)醫(yī)院消化科主任張聲生介紹,北方便秘發(fā)病率普遍高于南方,如北京、沈陽分別為20%、18.5%,高于上海的7%和廣州的9%。而女性由于活動量少,飲食精細,加之其自身的生理特點等原因,相對來說更容易患便秘,發(fā)病幾率是男性病人的4倍以上。
不止成年人忍受便秘之苦,兒童也不能幸免。據(jù)統(tǒng)計,我國城市兒童(12歲以下)便秘者占19.8%。日本學者飯野節(jié)夫在《兒童飲食與健腦》中指出,2—6歲的兒童長期便秘的話,會變得精力不集中,缺乏耐性,對外界變化反應遲鈍,不愛說話。
便秘更成為了一個全球問題。據(jù)5月29日出版的《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報道,15%的美國人長期飽受便秘之苦;在日本大街上,藥店或飲食店外處處都貼有針對女性便秘的藥物或食物廣告;在英國,便秘被稱為最尷尬的疾病,每年耗費英國保健經(jīng)費5000萬英鎊,每年到全科診所看病的人中,約有50萬便秘病人,醫(yī)生針對便秘開的藥超過甚至超過了糖尿病和高血壓。
四大原因造成便秘
“便秘是一種臨床常見病,我們吃的食物每天總有一點存在腸道上皺褶里,在腸道停留時間過長不能及時排出體外,而且因大量的水分被吸收,使便體變得又干又硬,就形成了便秘。”譚靜范告訴《生命時報》記者,特別是在老年人、孕婦、兒童和節(jié)食減肥者中,便秘發(fā)生率很高。主要由于以下原因:
飲食過于精細。肉類和脂肪類食物占據(jù)了餐桌,含纖維多的植物性食品吃得少了,使腸道蠕動減弱,就容易便秘。尤其是白領一族,三餐不固定,經(jīng)常在外食用油膩食物,引起消化困難及腸胃功能紊亂。此外,減肥過度、吃得太少的人也容易便秘。
壓力大、精神緊張。在高強度的工作節(jié)奏之下,許多人或不能及時排便,或雖有便意但一時強忍。“便秘門診簡直一半是心理醫(yī)生,抑郁、焦慮等都是便秘的誘因之一,會導致大腸肌肉緊張,削弱胃腸功能。”譚靜范稱。另外,不少上班族受睡眠不好困擾,都會擾亂排便的生物鐘。
疾病及藥物副作用。服用鈣片、高血壓藥、抗抑郁藥、肌肉松弛劑等都可能引起便秘。久病體弱、長期臥床、營養(yǎng)不良、肥胖者也容易便秘。
衰老也會導致便秘問題。老人隨著年齡增長,各種機能減退,腸管的張力和蠕動減弱、參與排便的肌肉張力低下,都導致對排便的推力不夠,引起慢性便秘。老人容易患上的慢性疾病也和便秘直接相關,如糖尿病、腸道腫瘤等。
便秘影響全身健康
便秘不僅自身滯留體內(nèi)形成“垃圾站”,還會帶來一系列疾病。據(jù)譚靜范介紹,便秘主要有以下幾大“罪狀”。
便秘會影響到“面子”問題。長期便秘使肝臟的負擔加重,體內(nèi)毒素得不到及時排出,這樣會使機體內(nèi)分泌系統(tǒng)功能失常,激素代謝失調(diào),從而導致面部色素不正常沉著,出現(xiàn)黃褐斑、皮膚變黑、青春痘及痤瘡等。
導致肛腸疾患。便秘時,大便干燥使排便困難,可直接引起或加強肛門直腸疾患,如直腸炎、肛裂、痔瘡等。
胃腸神經(jīng)功能紊亂。大便潴留,有害物質吸收會誘發(fā)胃腸神經(jīng)功能紊亂,導致腹脹、食欲減退等癥狀。
引起性生活障礙。便秘使得排便過于用力,造成直腸肌肉疲勞,肛門肌肉過度收縮,使得盆腔底部充血,從而導致性欲減退、性生活沒有高潮等。
導致腸瘤。國外有科學家做過統(tǒng)計,糞便在大腸中儲存12個小時以上,就會產(chǎn)生22種有害物質和致癌物質,被腸道不斷吸收后可能患癌。美國科學家在《流行病學》月刊上公布了一項報告結果,有便秘者的結腸癌發(fā)病率是正常人的4倍多。
影響大腦功能。便秘時代謝產(chǎn)物久滯于消化道,細菌的作用產(chǎn)生大量有害物質,如甲烷、酚、氨等,這些物質部分擴散進入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干擾大腦功能,突出表現(xiàn)是記憶力下降、注意力分散、思維遲鈍等。
誘發(fā)心、腦血管疾病。便秘本身并不會產(chǎn)生致命的危險,如果年齡較大并患有心腦血管疾病,那它就成了一個危險因素。因為在排便時用力,血壓會比平常高,機體的耗氧量增加,容易誘發(fā)如心絞痛、心肌梗塞、腦出血、中風猝死等,這種病例在臨床上逐年有所增加。
從另一個角度說,便秘還可以當作身體的一面鏡子,反映出很多方面的毛病。比如,大腸癌在初期時,有的病人就表現(xiàn)為便秘。另外,糖尿病、甲亢、電解質紊亂和自身免疫力方面出現(xiàn)的問題,也有可能衍生出便秘的癥狀。
便秘到底怎么治
在調(diào)查中,當問到“出現(xiàn)便秘,你會怎么辦?”一題時,30.93%的人選擇,采用喝蜂蜜水、吃香蕉等民間驗方,17.82%選擇多吃青菜和粗糧,16.35%選擇多喝水,14.33%選擇吃瀉藥(或喝腸清茶等),5.72%的人選擇飲食清淡,少鹽少辣,13.67%的人不采取任何措施。到底該如何解決“只進不出”的問題呢?專家給出了如下建議:
蔬菜雜糧是個寶。美國飲食協(xié)會建議,成人每天應該攝取20—35克的食物纖維,便秘患者則至少30克。例如,半杯綠豆即可提供5克膳食纖維;一個小蘋果提供3克;一碗燕麥麩提供13克。多吃雜糧(燕麥、玉米)、蔬菜(芹菜、韭菜),以及潤暢通便的食物(蜂蜜、芝麻、核桃仁、酸奶)。便秘一族平時還應少喝濃茶、咖啡。對老年人來說,不妨養(yǎng)成早起空腹飲一杯淡鹽水、就寢前喝一杯酸奶的好習慣,對預防便秘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喝足夠的水。不要等到口渴時才喝水,此時體內(nèi)已處于缺水狀態(tài),而嚴重的缺水會加重便秘。專家建議,最好少量多次地喝水,喝水次數(shù)越多越好。
堅持四步保健操。定期運動可使腸道肌肉有力,腸蠕動能力增強。譚靜范教給大家四步保健操:一、練習提肛運動,肛門收縮,由于腹部有提肛肌,小腹同時收縮,便秘的病人每天三次,每次60—100下。二、按摩腹部,每次順時針按摩腹部36下、逆時針36下,每天三次,多多益善。三、排便前,按壓鼻翼兩側的迎香穴,每天10分鐘。四、耳穴療法,用手指快速捻動兩個耳垂一兩分鐘,每天3回。
早上定時排便。盡量在早餐后如廁,因為這一時段結腸推進動作較為活躍,易于排便,所以無論您有無便意,到時都應堅持如廁,形成排便生物鐘反饋;排便時應集中注意力,不要看報、看書來打發(fā)時間。張聲生教授提醒,在排便時,便秘者如果是蹲便,將比坐馬桶更有利于身體形成最佳的排便角度。坐在馬桶上方便時,可以在雙腳下墊個東西,把雙腳墊高,也有利于促進排便。
別靠瀉藥解決。對付便秘,不少人忙著服用那些“排毒”、“凈腸”的藥物。但是,吃瀉藥也有學問,大量地吃像通便靈等刺激性的瀉藥不僅會引起腹痛,長期使用會成癮,不吃的時候仍然會便秘。而且,大腸會在這些藥物的刺激下出現(xiàn)色素沉著的大腸黑變病,成為大腸癌的一個危險因素。
大笑緩解便秘。美國腸道學專家坎侖介紹,大笑時震動肚皮,對腸子有按摩作用,能幫助消化緩解便秘,且能緩解壓力與緊張。▲
日前,本報聯(lián)合搜狐健康頻道的調(diào)查也顯示,在參與調(diào)查的1976人中,有40.34%的人經(jīng)常受便秘困擾,49.51%偶爾會有,只有10.18%從沒遇到過。這其中,中青年群體占了大多數(shù),21—30歲占44.74%,31—40歲占28.19%。便秘為何成為了國人的困擾?它存在著哪些健康隱患?又該如何解決“只進不出”的問題?《生命時報》記者進行了一系列調(diào)查采訪。
便秘是個世界難題
一提起便秘,在某寫字樓工作的40歲的王女士向記者大吐苦水:平時就怕上廁所,一坐上馬桶,簡直如坐針氈,為了少去幾趟,連飯都不敢多吃。據(jù)上海交通大學營養(yǎng)學院2007年對上海市白領飲食習慣調(diào)查表明,約有58%的人曾經(jīng)遭遇過便秘困擾,曾經(jīng)因為便秘、消化不良、腹部飽脹,影響工作效率。
隨著便秘人群的增加,不少醫(yī)院還在消化內(nèi)科特意開設了便秘門診,據(jù)北京二龍路醫(yī)院副院長、肛腸科副主任醫(yī)師譚靜范介紹,在他們醫(yī)院的便秘門診中,中青年患者有明顯增加的趨勢。但還有不少人認為便秘是一個尷尬的話題,不愿意去就診,只是簡單的服用一些瀉藥來消除便秘癥狀。
便秘還有地域和性別差異。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yī)醫(yī)院消化科主任張聲生介紹,北方便秘發(fā)病率普遍高于南方,如北京、沈陽分別為20%、18.5%,高于上海的7%和廣州的9%。而女性由于活動量少,飲食精細,加之其自身的生理特點等原因,相對來說更容易患便秘,發(fā)病幾率是男性病人的4倍以上。
不止成年人忍受便秘之苦,兒童也不能幸免。據(jù)統(tǒng)計,我國城市兒童(12歲以下)便秘者占19.8%。日本學者飯野節(jié)夫在《兒童飲食與健腦》中指出,2—6歲的兒童長期便秘的話,會變得精力不集中,缺乏耐性,對外界變化反應遲鈍,不愛說話。
便秘更成為了一個全球問題。據(jù)5月29日出版的《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報道,15%的美國人長期飽受便秘之苦;在日本大街上,藥店或飲食店外處處都貼有針對女性便秘的藥物或食物廣告;在英國,便秘被稱為最尷尬的疾病,每年耗費英國保健經(jīng)費5000萬英鎊,每年到全科診所看病的人中,約有50萬便秘病人,醫(yī)生針對便秘開的藥超過甚至超過了糖尿病和高血壓。
四大原因造成便秘
“便秘是一種臨床常見病,我們吃的食物每天總有一點存在腸道上皺褶里,在腸道停留時間過長不能及時排出體外,而且因大量的水分被吸收,使便體變得又干又硬,就形成了便秘。”譚靜范告訴《生命時報》記者,特別是在老年人、孕婦、兒童和節(jié)食減肥者中,便秘發(fā)生率很高。主要由于以下原因:
飲食過于精細。肉類和脂肪類食物占據(jù)了餐桌,含纖維多的植物性食品吃得少了,使腸道蠕動減弱,就容易便秘。尤其是白領一族,三餐不固定,經(jīng)常在外食用油膩食物,引起消化困難及腸胃功能紊亂。此外,減肥過度、吃得太少的人也容易便秘。
壓力大、精神緊張。在高強度的工作節(jié)奏之下,許多人或不能及時排便,或雖有便意但一時強忍。“便秘門診簡直一半是心理醫(yī)生,抑郁、焦慮等都是便秘的誘因之一,會導致大腸肌肉緊張,削弱胃腸功能。”譚靜范稱。另外,不少上班族受睡眠不好困擾,都會擾亂排便的生物鐘。
疾病及藥物副作用。服用鈣片、高血壓藥、抗抑郁藥、肌肉松弛劑等都可能引起便秘。久病體弱、長期臥床、營養(yǎng)不良、肥胖者也容易便秘。
衰老也會導致便秘問題。老人隨著年齡增長,各種機能減退,腸管的張力和蠕動減弱、參與排便的肌肉張力低下,都導致對排便的推力不夠,引起慢性便秘。老人容易患上的慢性疾病也和便秘直接相關,如糖尿病、腸道腫瘤等。
便秘影響全身健康
便秘不僅自身滯留體內(nèi)形成“垃圾站”,還會帶來一系列疾病。據(jù)譚靜范介紹,便秘主要有以下幾大“罪狀”。
便秘會影響到“面子”問題。長期便秘使肝臟的負擔加重,體內(nèi)毒素得不到及時排出,這樣會使機體內(nèi)分泌系統(tǒng)功能失常,激素代謝失調(diào),從而導致面部色素不正常沉著,出現(xiàn)黃褐斑、皮膚變黑、青春痘及痤瘡等。
導致肛腸疾患。便秘時,大便干燥使排便困難,可直接引起或加強肛門直腸疾患,如直腸炎、肛裂、痔瘡等。
胃腸神經(jīng)功能紊亂。大便潴留,有害物質吸收會誘發(fā)胃腸神經(jīng)功能紊亂,導致腹脹、食欲減退等癥狀。
引起性生活障礙。便秘使得排便過于用力,造成直腸肌肉疲勞,肛門肌肉過度收縮,使得盆腔底部充血,從而導致性欲減退、性生活沒有高潮等。
導致腸瘤。國外有科學家做過統(tǒng)計,糞便在大腸中儲存12個小時以上,就會產(chǎn)生22種有害物質和致癌物質,被腸道不斷吸收后可能患癌。美國科學家在《流行病學》月刊上公布了一項報告結果,有便秘者的結腸癌發(fā)病率是正常人的4倍多。
影響大腦功能。便秘時代謝產(chǎn)物久滯于消化道,細菌的作用產(chǎn)生大量有害物質,如甲烷、酚、氨等,這些物質部分擴散進入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干擾大腦功能,突出表現(xiàn)是記憶力下降、注意力分散、思維遲鈍等。
誘發(fā)心、腦血管疾病。便秘本身并不會產(chǎn)生致命的危險,如果年齡較大并患有心腦血管疾病,那它就成了一個危險因素。因為在排便時用力,血壓會比平常高,機體的耗氧量增加,容易誘發(fā)如心絞痛、心肌梗塞、腦出血、中風猝死等,這種病例在臨床上逐年有所增加。
從另一個角度說,便秘還可以當作身體的一面鏡子,反映出很多方面的毛病。比如,大腸癌在初期時,有的病人就表現(xiàn)為便秘。另外,糖尿病、甲亢、電解質紊亂和自身免疫力方面出現(xiàn)的問題,也有可能衍生出便秘的癥狀。
便秘到底怎么治
在調(diào)查中,當問到“出現(xiàn)便秘,你會怎么辦?”一題時,30.93%的人選擇,采用喝蜂蜜水、吃香蕉等民間驗方,17.82%選擇多吃青菜和粗糧,16.35%選擇多喝水,14.33%選擇吃瀉藥(或喝腸清茶等),5.72%的人選擇飲食清淡,少鹽少辣,13.67%的人不采取任何措施。到底該如何解決“只進不出”的問題呢?專家給出了如下建議:
蔬菜雜糧是個寶。美國飲食協(xié)會建議,成人每天應該攝取20—35克的食物纖維,便秘患者則至少30克。例如,半杯綠豆即可提供5克膳食纖維;一個小蘋果提供3克;一碗燕麥麩提供13克。多吃雜糧(燕麥、玉米)、蔬菜(芹菜、韭菜),以及潤暢通便的食物(蜂蜜、芝麻、核桃仁、酸奶)。便秘一族平時還應少喝濃茶、咖啡。對老年人來說,不妨養(yǎng)成早起空腹飲一杯淡鹽水、就寢前喝一杯酸奶的好習慣,對預防便秘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喝足夠的水。不要等到口渴時才喝水,此時體內(nèi)已處于缺水狀態(tài),而嚴重的缺水會加重便秘。專家建議,最好少量多次地喝水,喝水次數(shù)越多越好。
堅持四步保健操。定期運動可使腸道肌肉有力,腸蠕動能力增強。譚靜范教給大家四步保健操:一、練習提肛運動,肛門收縮,由于腹部有提肛肌,小腹同時收縮,便秘的病人每天三次,每次60—100下。二、按摩腹部,每次順時針按摩腹部36下、逆時針36下,每天三次,多多益善。三、排便前,按壓鼻翼兩側的迎香穴,每天10分鐘。四、耳穴療法,用手指快速捻動兩個耳垂一兩分鐘,每天3回。
早上定時排便。盡量在早餐后如廁,因為這一時段結腸推進動作較為活躍,易于排便,所以無論您有無便意,到時都應堅持如廁,形成排便生物鐘反饋;排便時應集中注意力,不要看報、看書來打發(fā)時間。張聲生教授提醒,在排便時,便秘者如果是蹲便,將比坐馬桶更有利于身體形成最佳的排便角度。坐在馬桶上方便時,可以在雙腳下墊個東西,把雙腳墊高,也有利于促進排便。
別靠瀉藥解決。對付便秘,不少人忙著服用那些“排毒”、“凈腸”的藥物。但是,吃瀉藥也有學問,大量地吃像通便靈等刺激性的瀉藥不僅會引起腹痛,長期使用會成癮,不吃的時候仍然會便秘。而且,大腸會在這些藥物的刺激下出現(xiàn)色素沉著的大腸黑變病,成為大腸癌的一個危險因素。
大笑緩解便秘。美國腸道學專家坎侖介紹,大笑時震動肚皮,對腸子有按摩作用,能幫助消化緩解便秘,且能緩解壓力與緊張。▲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