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yg8k0"><sup id="yg8k0"></sup></ul>
  • <ul id="yg8k0"></ul>
  • <strike id="yg8k0"></strike>
    <tfoot id="yg8k0"></tfoot>
    <fieldset id="yg8k0"><menu id="yg8k0"></menu></fieldset>
    <strike id="yg8k0"></strike>
    <tfoot id="yg8k0"></tfoot>
  • <ul id="yg8k0"><sup id="yg8k0"></sup></ul>
    首 頁亞健康人群保健科學養生飲食保健四季保健生活保健家庭保健心理康復保健家庭醫生健身保健品保健資訊

    大學生,別再謀殺自己了

    時間:2024-10-19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副標題#e#

      據悉,就在幾天前,一對中國傳媒大學的情侶跳樓自殺了。幾乎是同期,一名北京理工大學大四的學生也自殺了。再往前,幾乎每個月都有從各地傳來的大學生自殺新聞。有的因為成績不佳,有的因為失戀,有的因為找不到工作,還有的因為對現實失望……而無論出于什么原因,他們把自己殺死了.

      網上有人呼吁要改革教育體制,并針對高校管理和教育內容進行調整。還有人說高校的心理咨詢師太少,還有人說現在學生的心理素質太差,還有人說現實對大學生的壓力太大……總之,都在圍著棺材總結死因——大家都在以不同的方式痛心疾首,怕這些少男少女的精英們哪天因為什么事想不開再自尋短見。

      可這到底是為什么呢?這些孩子都怎么了?就像事先商量好似的,不信你草草從網上搜一下,他們就跟下餃子似的,真有點兒前仆后繼的意思。是誰得罪他們了,是什么壓力足以讓他們非選擇這條黃泉路不可呢?

      在此,我不想只就事論事地分析他們自殺的原因,一來太殘酷,二來,我想通過一些咨詢案例來提醒大家,看看地震發生前有什么征兆,而盡量做到防患于未然。

    [1] [2] [3] [4] [5] [6] [7] [8] 下

      一、父母不和導致孩子失去安全感

      一次,我為一個即將考入大學的高三學生做心理減壓,他坦言沒有學習動力,雖然他的成績足以把他送進一流院校。我問他為什么,他說他感覺上大學沒什么意思,好象都在應付,就算考上了,畢業后也沒什么出路……看得出,他不僅厭學,而且有點兒厭世。于是我把他的父母請來交流,希望從家庭關系上找到答案。

      談了近半小時,我想我已經知道原因了。這對父母明顯表現出對孩子現狀的焦慮,他們那種焦慮中帶著無奈與渴望,看得出,他們特別希望孩子能夠振奮起來,打起精神好好讀書。他們說,他們不想只得到孩子的文憑而失去孩子的歡樂。可我也發現,這對父母在表達時明顯地貌合神離,在交談時,他們并不默契,各說各的,彼此好象就跟客人似地沒有交叉。如果他們有交流,就會有意見不統一或一言堂現象,可是,他們就像是在開會,父親表達完,母親再說,母親說完后,父親補充。

      我反問他們,“你們的夫妻關系如何?”

      二人聽到這句話,同時低下了頭。可一旁的兒子卻把頭扭向一邊,翻著白眼兒,看得出,他的情緒出被這句問話調動了起來。

      據了解,父母都曾經是高才生,父親在公司是部門主任,母親在單位是處級干部,忙,是他們共同的特質。也因為忙而顧不上家庭,彼此推諉責任,也各不相讓,當然,他們也顧不上孩子。當初,孩子用成績好來取悅父母,本以為“我像你們一樣就可以得到關注”,可誰想到,優秀的成績并沒有讓父母開心,反而對他更加放心,一放心,就更不顧家了。所以,“上了大學可能就會導致家庭破裂”成為孩子的預測,是呀,在他眼皮底下,父母尚且行同陌路,那么一旦他上大學住宿,和畢業后去工作,父母就更能騰出工夫來“折騰”了。所以,孩子對家不放心,就寧肯放棄學業來看著他們,其目的是維護家庭完整。

      心理學上有一個定論:在尚未獨立前,孩子的家庭觀念遠遠超過一切。因為他還需要家庭供給生活來源,一旦家庭破裂,對他來說就意味著失去了生活保障。而還有什么事比喪失安全感更可怕呢?這就好比出門作戰的士兵,如果大本營的糧草被劫、被燒,還有誰會戀戰呢?

      我告訴他們,為了孩子,你們必須盡快成熟,彼此真正溝通,為孩子咨詢,其實是要解決你們的夫妻關系問題,因為這才是癥結所在。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孩子表表現出來的問題,一般都是家長的問題,而如果只在孩子的表面問題上作文章,即使他真的步入大學,那么他那顆不安的心,也有可能讓他內耗生命。

      據了解,有些自殺的大學生同樣在高中時表現為上述孩子的心態,并具有同他一樣的家庭經驗,這不能不為一些忽視家庭的父母敲起警鐘。

      二、期望值過高讓孩子感覺走投無路

      一個大二的男生來咨詢,說在大學沒意思,成天只想一個人呆著,同學找他出去,他也不愿見人,甚至連談個戀愛的想法都沒有。從他的父母那里得知,這個孩子經常一個人在河邊溜達,還盡寫一些沮喪、憤世的詩歌,看得出,他消極悲觀,并具有一種程度的心理問題。

      我問這個男生,“過去上中學時,父母是怎樣要求你的?”

      “還不是跟別人一樣,總說什么上了大學就進了保險箱,沒有大學文憑就會被社會瞧不起,還說什么我們家祖墳上都會冒青煙,死去的爺爺也能閉上眼睛了。總之,我在為他們完成任務,現在好了,任務完成了,他們該放過我了吧?”

      “你認為你是在為他們上大學嗎?”我問。

      “差不多吧,反正志愿也不是我自己選的,從小到大,我都聽他們的,我覺得我從來沒自己作過主,不知不覺就被他們推進大學校門了,但進來后我才發現,這里并不像他們說的那么風光,我的許多同學也是這樣,我們都感覺沒什么意思。”

      我問他:“你說,如果把人的出生作為起點,那么終點是哪里?”

      他很聰明,快速回答:“是墳墓。”

      “對!”我說,“那么你的終點是哪里?”

      他想了想,“我覺得也應該是墳墓呀,任何人都應該一樣的。”

      我轉向他的父母,“如果你們總在他耳邊念叨什么‘上大學就進了保險箱,就成功了,就完成任務了,就給祖宗爭光了’之類的話,就等于暗示他‘上了大學就到頭了’,而他剛才說了,到頭是墳墓,你們說,他的面前還有什么前途可言,他當然走投無路了。”

      父母面面相覷,父親不服氣地說:“哦,我們說什么就是什么呀,那不是想讓他爭口氣嗎?再說,他這么大了,一點兒自主性都沒有嗎?”

      “對于一個孩子來說,如果從小就總聽到父母這種暗示,他怎么可能有自主性呢?如果他自主性強,就不是你們的孩子了,他必須依靠你們生存,所以,‘只有聽父母的話才能生存’成為他的生存觀念,他聽了,就這么做了,可你們少說了一句話呀!”

      “少說了哪句話?”母親焦急地問。

      “你們應該跟他說,人的一生是從出生走向墳墓,而無論是小學、中學、大學和工作,都只不過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站地,到了站要加水,要加油,還要停留一下,可那絕對不是終點,你還得接著前行,一路上,不僅要注意安全,把握方向,還不要忘記欣賞路邊風光,看看那些花草樹木和高山流水,這些景色都是你的,用樂觀的心態去欣賞這美麗的世界。這才是你的人生!”

      男孩子頻頻點頭,“我就是感覺生活無望,沒有目標,覺得以后再沒有路可走了,所以特別迷茫。但聽您這么一說,我忽然感覺前面的路還很長。”他看著父母,“我知道你們希望我光宗耀祖,也希望我成才自強,可是,你們對我的期望值太高了,讓我感覺背負著祖宗三代的榮辱,這個壓力讓我透不過氣來。其實我只是需要一顆平常心,覺得考上大學也沒什么了不起,后面還有更長遠的道路,即使會摔倒,會流淚,那也會讓我有一個盼頭,有一份自主選擇的權利,有一種好奇心和求知欲。”

      父母點點頭,看得出,他們放心了。

      三、完美主義讓孩子恐懼失敗

      據了解,有些自殺的孩子是因為考試成績不佳,或怕自己拿不到畢業證,或因自己哪方面表現不良被人笑話……總之,他們怕犯錯,怕讓所有人失望,于是他們一旦感覺自己有什么地方不如人意,就會絕望。

      也就是說,他們為別人活著。他們的價值觀,完全掌握在環境手中,他們對自己沒有認知,心理學有對這種現象有一個說法,叫“喪失自我”。試想,一個把自己丟了的人,怎么還會真實地存在呢?生命就像一臺電腦,如果總給自己輸入一個“沒有自我”的程序,那么早晚有一天,他會真的消失。

      有一個高考生來咨詢,她說在答卷時總愛走神兒,而且無法自控。特別是在答數學卷子的時候,頭腦中會一片空白,紙上的那些字好象全不認識了。她急得會出汗,有一次還在考場上哭了出來。因此她的數學成績總不及格,可她說在小學她還曾經是數學科代表。

      我請她回憶一下成長過程中受過的刺激 #p#副標題#e#她想了想,說上初一的時候,有一次她的數學成績考砸了,老師讓他們回去請家長簽字,可她不敢給媽媽看,就自己模仿媽媽的筆跡簽了字,可老師還是看出來了,當著全班的面揭穿了這件事,并當著那么多同學羞辱她,當時好多同學都笑出聲來,下了課也不再理她,有人還冷嘲熱諷地說她不是老實人。

      我問她為什么不給媽媽看,她說怕媽媽生氣,因為她的數學成績一直很好,媽媽也總為此感到驕傲,還盡拿她和親戚家和同事家的同齡孩子比。

      “如果你成績好,媽媽是不是特別得意?”我問。

      她點頭,“可我就怕她總拿我跟別人比,特別是數學,我媽的虛榮心特別強,她在幾個兄弟姐妹中最要強,也最有出息,在單位她也是領導的紅人,她的信條就是‘決不能讓別人說出話來’,所以對我的要求也特別嚴,有時候甚至讓我喘不過氣來。”

      “所以你就不給媽媽看卷子,怕她的美夢破碎了?”

      她點點頭,“是呀,如果她看到那個成績,非把我撕了不可,我了怕她傷心,所以才自己……”她低下頭。

      我把她媽媽請過來,媽媽剛一坐下,就劈頭蓋臉地數落女兒,并表現出焦躁和疲憊。但即使這樣,她仍然表達得體,上身直立,說話時,也只是嘴巴在動,臉始終面對著我,頭發梳得一絲不茍。站起身時,手也下意識地拉一拉衣服的后襟……這一切完美的體現,與身邊懶散的女兒形成顯明對照。

      我問她是不是比較好強。她看了看女兒,點點頭,“我覺得女人就不應該懦弱,如果女人不能自立就不會被人瞧得起,可就是這個女兒讓我操心,唉,無論我怎么說她就是不往心里去,還盡給我抹黑,數學考成這個樣子,多丟人吶!”

      談話間,得知這位母親在小的時候家境貧窮,作為長女,她撐起了家庭的重擔,并且擔負著為家族翻身的使命。所以,兄弟姐妹中只有她一個考上大學,而且被分配到北京工作,進了一家國營機關,現在作了主任——這一切,都讓她堅信,女人只有自立、自強,不輸給男人,才能安全地活下來,才能被人瞧得起。

      她說,過去他們家很窮,上小學時,同學就笑話她穿不起新衣服,鄰居也看不起他們家里人,所以在成長經歷中他們遭到過許多白眼兒,因此她立志,非要翻身給他們看看不可——這就是她完美主義的緣起,也是“決不能讓別人說出話來”的原因。他把這種經驗傳遞給女兒,可女兒沒有她當年的家境,感覺不到那種因自卑而反彈的翻身愿望,但女兒感受到,如果讓媽媽感覺到任何的不完美,自己就會倒霉,所以,為了能讓自己安全些,她只能出此下策。

      我說:“正是因為怕給完美的媽媽臉上抹黑,她才不敢誠實,也因此遭到數學老師的羞辱,母親和老師的合作,導致她今天一看到數學卷子就頭疼,這只不過是一種條件反射,它的根源,在于母親的完美主義。”

      母親聽到這里,深深嘆了口氣,“沒想到,是我害了孩子,可我沒感覺給她太多壓力呀,他怎么會……?”

      我說:“孩子最怕的就是父母不愛她,如果失去父母的關愛,那對于孩子來說就沒有什么存在的意義了。可你的女兒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是‘如果我考得好,母親就愛我,如果我考得不好,母親就不愛我’,因此,你給女兒的愛是有條件的,換句話說,孩子用成績換取母親的愛,所以她就特別在乎成績,就怕輸,一旦輸,就得不到愛,那孩子能不懵嗎,這個壓力也太大了吧?”

      “那我該怎么辦,還有補救的余地嗎?”母親焦急地問。

      “全面接受自己和孩子,無論輸贏、對錯,都一如繼往地愛她,接受她,決不要因為環境的改變而使你們的愛有所變化,比如分數,它不該與愛畫上等號,最多也只是個要求。如果你給到女兒無條件的愛,那么她就會成為一個完全接受自己的人,將來如果遇到什么挫折,也不會像今天這樣一看到考卷就懵,女兒向母親學作女人,會用母親對自己的方式對待自己。”

      在自殺的新聞中,很多都是因為考生成績不佳,其實,他們有些人雖然不在父母身邊,不必再感受父母的完美主義,可那個暗示還在,這就像一個條件反射:如果愛與成績緊密結合,那么一旦成績掉下來,愛也就沒了。沒有了愛的人,還有什么生存的意義呢?

      四、理想與現實的脫節讓孩子感到“破產”

      有一個大學生在自殺之前在網頁上留言,具體內容記不清了,大概意思是青春夢幻的破滅,以及對現實環境的絕望。是的,連失望都沒有了,只是絕望。絕望導致絕情,因此他們有些人在當初失望的時候,會用種種方式轉移自己的這種失落感,比如想通過談戀愛找回生活的樂趣,通過交朋友逃避對人際關系的恐懼,通過網戀、酗酒、泡吧、同居等方式轉移他們的焦慮。但同時,他們也把自己的注意力真的轉移到了這些寄托品上,這就好比一個人在痛苦時去喝酒,因為酒精的麻醉作用會使自己暫時地忘掉痛苦,可如果酒也沒了,他就再也找不到排遣的出口。

      曾經有一個吸毒成癮的少年,他說自己吸毒是從初中開始的,那時候他的父母總打架,還鬧著要離婚,為了讓父母不分開,他有時存心犯個錯誤,以便把父母的注意力轉移到自己身上,用“一起打他”使父母不再彼此對抗。這就像日本鬼子一來,國共就合作的道理一樣。可這一招并沒奏效,父母打完他后還要相互爭吵,最后他只得采取逃避的方式。當初他只是躲在廁所里,可屋外的打罵聲仍然不絕于耳,甚至砸在地上的花瓶也會濺到他的臉上,把他劃傷。最后他只有真正逃出家門,可父母的打罵聲仍然會時時襲來,讓他感覺一陣陣不安與極端的痛苦。為了能忘掉這些,它采取了極端的方式——“只要能讓我暫時忘掉一切,甚至自己的存在,我就什么都不在乎”。

      于是,他不擇手段地尋找能讓自己排遣痛苦的東西,終于,他找到了毒品。那東西的確有足夠的能力讓他忘掉世界的存在,能讓他隔絕對家庭戰爭的恐懼與痛苦。

      其實,大學生的許多排遣方式與這個少年同出一轍,他們也是為了逃避環境而采取種種極端的、與他們那個年齡并不相符的手段。可有些大學生并不是因為父母爭吵,他們的父母也有可能關系很好,那他們又是為什么呢?

      有一個大三的男生,為了考上名牌大學,全家節衣縮食,都和他一起努力,而他的理想就是為了家庭爭光,自己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或當老板,或被人器重,或考上研究生,或出國深造……反正他的大學生涯一定要和自己的理想掛鉤。

      可是,當他上了大學,越來越感覺自己的多年所學與理想無關,他發現社會并不如他所愿地看重這個專業,殘酷的失業率讓他沮喪,而且多年所學的理論與社會應用根本就是兩碼事,特別是社會上那令人頭疼的人際關系使他尤為恐慌,世態炎涼讓他找不到家庭的溫暖,人情冷漠讓他得不到環境的認可。他的理想被殘酷的現實一點點剝離,自己及全家十幾年的艱苦奮斗將全部化為泡影。

      于是,他感覺自己“破產”了,就像一個將多年心血全部投入股市的人,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全部家當在傾刻間全部蒸發一樣,是的,他賭輸了,將家人的希望和自己的理想賠了個精光。

      現在的孩子,有幾個人會具備東山再起的心理素質呢?恐怕父母只教會了他們如何光宗耀祖,卻很少有父母教他們如何承受失敗,就更不會教他們如何自己爬起來了。這從一個孩子小時候就可以看出:當一個兒童學走路時摔倒,是不是有一群大人會蜂擁而至?不是拍就是抱,不是哄就是叫?總之,孩子摔倒可是件天大的事,他/她怎么可以受傷呢?那我多心疼!是呀,心疼比什么都重要,甚至超過了孩子自己站起來的權利,從那時起,這個孩子就摔不起了,相信如果他將來成為一個足球隊員,一旦被別人鏟倒,自己是很難再站起來的。

      如今,足球場換成了學校和社會,當那些大人不在身邊的時候,那個“自己無權、無法站起”的經驗,是不是仍然在作用著他?可這次他真的摔倒了——現實把理想“鏟倒”了,于是,活在理想中的他再也站不起來。這就是他在網上的遺言,從中,我看到的,是一個無法接受負面的生命,和一個無法面對摔倒的自己。

      我們常說,生活中有許多的不如意,應該去學著接納和承受它們。可是真正落實到現實,又有幾個人會面對呢?有多少人扛不住緋聞,抵不住毀譽,在這些陰影面前交槍認輸?那么這些大學生們,當他們過早地接觸到生活中的不如意,這些負面信息能不打垮他們嗎?

      他們不知道,樹木越高,影子越長,成就越大,負面就越多。凡事陰陽參半,正負守衡。這本來是物理學中的淺顯道理,一個電池就可以證明這一切,就連老子也說過“福禍相依”,可到了現實 #p#副標題#e#中,他們怎么就忘了呢?

      莊子曾經寫過一則寓言:一個人為了甩掉自己的影子而拼命地跑,最后終于累死在路上。有些大學生不就是這樣嗎?那么一個怕見到影子的人,就只能消失了,因為存在本身,就肯定會有影子。

      五、今天的一切只不過是眾緣合和而成

      我們決不可斷言現在的大學生心理素質差,一切事物和結果,都是眾緣合和而成,都是關系的產物。任何一個人發展到今天的狀態,都不是他/她一個人能夠獨立完成的,佛教理論說:世間本來就沒有一個獨存體。那么這些孩子,他們的后果,難道只是他們自己造成的嗎?那么是不是一個嬰兒一生下來就自卑呢?一個人,哪一項不是與親人互動中學來的?

      應試教育在有些地方,就是成為了只重分數(和業績),不重實踐與能力的考核指標。有些教師在傳授知識時,只讓孩子死記硬背,只要求他們提高分數,而根本與實踐無關。而孔子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也讓他們講為“學習是件快樂的事”,卻不知,那個“習”本來應該寫成“習”,上面的“羽”,是翅膀之意,下面“白”,是表達之意,合起來,是“小鳥在學飛時表達喜悅,實踐中分享(感受)”,“學習”的合意,是“知行合一”,是理論與實踐結合,那當然會“不亦說(悅)乎”了,孩子當然對學習有興趣了,又怎么可能有厭學的人呢?可現在的教育中,哪里會有孔子的這種教育方式?沒有實踐感和成就感,沒有動手能力的培養,不在現實中驗證所學,就像練武之人只學套路和花架子,而沒有實戰散打的培養,那么這些孩子當然也就不適應環境了,步入社會后當然無所適從了。

      還有一些父母,他們也許在過去的年代倍受沒有文化或缺少文憑之苦,便把這些自己的未了事件寄托在孩子身上,讓孩子為他們的不安全感負責,那么,連大人都無法完成的事,孩子怎么能擔得起?他們當然會像一個超載卡車,有朝一日會爆胎或翻車了。

      有些家長和老師,他們只單純地把孩子打造成為他們需要的那種工具,以他們認為的安全模式“定做”孩子,根據是他們的安全感和生存經驗,卻無視現在的環境需要,就像《鄭人買履》一樣地寧可相信教條,也不相信現實。他們錯誤地認為這樣就會讓孩子安全地生存。卻不知,在改造孩子的同時,打罵、苛責和羞辱,已經將孩子天性中的自由和人格剝光了,他們即使茍活下來,即使考取了大學,也只不過是個標簽和皮囊。而一旦步入成家立業的年齡,所有人格中的缺陷都會暴露無遺,到那時,誰又會對他們的離婚、出軌、窩囊、力不從心、自卑和強迫癥負責呢?于丹教授說:“素質和能力的培養,是學校根本學不到的”,可難道它們不比那一紙文憑更重要嗎?

      可針對他們,這些風華正茂的年輕人,也的確應該“斷奶”了。沒有了母奶,是不是就真的會被餓死?是不是就真的會被嚇死?如今的社會,哪里還會有什么“動物園”和“馬戲團”?沒有主人再成天喂你們食物,在朝九晚五的大鍋飯里混天黑。現在的,和將來的社會更像是一個原始森林,成敗與否全看你是不是有冒險精神和自強自立。在森林里,你們是自由的,可也是危險的,時時會有天敵,也會有陷阱,競爭如此激烈的環境,怎么可能還會有動物園中的“鐵飯碗“為你們負責呢?

      你們當然也不必像馬戲團中的小丑或動物一樣,為了取悅他人而把自己訓練成讓所有人滿意的、卻失去自我的面具。雖然在馬戲團里,你們不必為食物發愁,可你們不再是自己,是形式上的自己,本質上的道具。你們不必再為別人活著,你們現在的力量已經是過去的幾十倍,體重也已經是過去的幾十倍,你們不必再為取悅主人而被迫改造自己,如今的你們,可以為當年那個無力、無助、無奈與無辜的孩子(童年自我)實現所有的理想的愿望,你們可以成為森林之王,展開你們久久封閉的那一對隱形的翅膀,展翅飛翔。

    標簽: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無相關信息
    保健知識

    保健圖文信息
    康恩貝
    康恩貝
    這種“醬油”,不能叫醬油!
    這種“醬油”,不能叫醬油!
    羽絨服上有油漬 哪些招數最靠譜
    羽絨服上有油漬 哪些招數最靠譜
    冬天適合在家養的花,讓寒冷冬日芬芳滿屋
    冬天適合在家養的花,讓寒冷冬日芬芳滿屋
    用好“圓”,驚艷圓滿你的新年之家
    用好“圓”,驚艷圓滿你的新年之家
    淺談高壓水射流清洗與化學清洗的區別
    淺談高壓水射流清洗與化學清洗的區別
    省多多加油卡,億店聯盟,全國88折加油卡批發合作
    省多多加油卡,億店聯盟,全國88折加油卡批發
    兒童醫院的快樂密碼
    兒童醫院的快樂密碼

    企業網 中專招生 外貿軟件 極客123 郴州男科醫院 郴州東方醫院 香港富途優惠開戶 WPS下載 果凍威而鋼哪裡買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以醫生診斷及醫療為準。 ┊ 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問題_請速與我們聯系

    Copyright © 2025 www.zjcaiyouji.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保健 版權所有

    鄂ICP備06013414號-7 公安備:4201050200011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岛国精品一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2021久久精品| 久久99热狠狠色精品一区| 午夜国产精品无套| 国产精品女人呻吟在线观看| 2022精品天堂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第二页 |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网站| 久久发布国产伦子伦精品|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亚洲区|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9成人精品视频在线|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潘金莲| 92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产女人精品视频国产灰线|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 |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在线播放| 午夜DY888国产精品影院| 在线精品自拍无码| 亚洲情侣偷拍精品| 无码8090精品久久一区| 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浪潮| 久久se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综合精品蜜芽|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精品亚洲欧美无人区乱码|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精品国产免费人成网站|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专1|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电影网| 国产精品婷婷午夜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久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麻豆| 国产精品自在欧美一区| 国产系列高清精品第一页|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天堂久久久久久|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