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能長壽 高脂高油要拋棄
時間:2024-10-14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我們人類的壽命長短,除去基因等不能改變的因素之外,和我們的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系,研究表明,由于我們生活方式和行為因素不當引起的疾病占了半數以上,所以,我們想要長壽就一定要有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
即使再高超的醫術,也只能減少10%的早死,而健康生活行為方式,不用花多少錢,甚至花得更少反而能減少70%的過早死亡。全球如今已有共同的認識,即通過調整生活行為方式,可預防80%的冠心病、90%的2型糖尿病、55%的高血壓病以及三分之一的癌癥腫瘤。
飲食不當引發慢性病
衛生部公布的數字表明,我國已有2.6億慢性病患者,目前我國八成的死亡者死于慢性病,在過早死亡和壽命損失中,慢性病占多數,其中在過早死亡的494萬人中占75%。
根據測算,如果扣除慢性病原因,可增加人均期望壽命13.2歲。而“病從口入”,營養學專家認為,目前引發我國居民死亡的前三位疾病:心腦血管疾病、腫瘤、呼吸系統疾病中,前兩者與膳食結構不合理有明顯關系,心腦血管、腫瘤、糖尿病等常見慢性病大多是吃出來的。
清淡飲食多吃蔬果
隨著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中國人好美食,目前居民的膳食結構也發生了明顯變化:動物性食物增加,植物性食物下降,脂肪攝入量增加,碳水化合物下降,與此相伴而來的則是相關的慢性病隨之增加。
飲食原則很復雜,但另一方面其根本原則很簡單:應以清淡為主,保持合理體重,減輕心臟負擔;同時增加粗纖維和水果蔬菜的攝入,蔬果對身體的好處很明顯。此外,你可以什么都吃,這有助于營養均衡,但都不能吃太多;而且,要根據個人情況選擇膳食,別人適合的食譜,對你未必適用。
吃好不運動也致命
英國醫學雜志《柳葉刀》8月18日發表兩份報告,判斷全球三分之一的成年人運動量不足,“坐沙發、看電視”類型的生活方式每年致死大約500萬人。研究人員把運動量不足稱為“流行病”,與吸煙和肥胖相當,是致命風險因素。
運動量不足現象如果能減少10%,依保守估算,可以每年挽救50萬人的生命。人們越來越少走路、跑步和騎自行車,越來越多坐在汽車內和電視、電腦前。運動其實很簡單,而且什么時候都不算遲,臺灣的一項研究顯示,只需堅持每天15分鐘中等強度鍛煉即可長壽3年。
從細節做起長壽可爭取
除了影響人類健康的生物、社會和自然因素外,不良的心理、行為因素也是導致人類疾病的重要因素。而一切都是從細節開始的,健康長壽原理總結起來很短:合理搭配飲食,調節心理健康。健康生活,需要學會勞逸結合;飲食有道,需要調整飲食習慣;運動健身,需要進行合理運動;科學用藥,需要注意用藥事項;疾病防治,需要定時進行檢查;情感調適,需要拋開病態心理。 #p#副標題#e#
高鹽、多油都高危
食用油超標是慢性病決定性因素,油的90%成分都是脂肪,對心腦血管極其不利,還易誘發膽囊炎、胰腺炎等疾病。而且,油炸過度易產生丙烯酰胺等可能致癌物;攝入過高鹽分則危害血壓,還會引發心血管、呼吸系統疾病以及影響骨骼生長。正常人每天攝入油應控制在25—30克,鹽6克。
酒是肝腎大敵
適量喝酒對身體有好處,但若長時間大量喝酒,對肝臟、腎臟和胃部傷害很大,可造成脂肪肝、慢性胃炎等疾病,我國公務員和業務員群體因此患病幾率頗高。專家指出,戒酒或適度飲酒,控制體重指數,合理飲食是防止脂肪肝的關鍵。
足夠睡眠很重要
久坐、熬夜、為工作睡眠不足,過度疲勞,作息與飲食沒規律,容易導致慢性疾病,影響壽命,甚至導致猝死。有一句話總結得很到位:年輕時搏命賺錢,年老時搏命用錢延長生命。這是不劃算的,將導致年輕年老時皆無從享受生活。應學會淡定對待壓力,保證6—8小時睡眠。
不能隨便用藥
一項千人大型調查顯示,有63.5%的人感冒了都是自行用藥。這也引發專家對用藥安全的擔憂:感冒病情因人而異,隨便服藥不僅起不到治療的效果,還可能耽誤病情。
對于一些有心血管疾病、肺病的人來說,流行感冒容易誘發心肌炎和肺炎,帶來致命的并發癥。自服不適合病情的感冒藥,更可能增加并發癥的幾率。很多人想要感冒趕緊好起來,于是幾種藥一起服,殊不知這種做法很可能是錯的。具有同樣功能的藥物很可能成分類似,若按說明服用,往往一次服用幾種不同的感冒藥,導致多吃藥。如市面上暢銷的日夜百服寧、新康泰克、維C銀翹片等都含有部分相同的成分,最好不要一起吃。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