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習慣反著做,讓你健康長壽
時間:2024-10-13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有些人天生“反骨”,常常不按常理“出牌”。但其實這也沒什么不好,有時候這樣甚至可以為我們帶來你想象不到的好處,比如用在我們日常的養生保健上。累了休息,渴了喝水,有病求醫,這是人們多年來形成的習慣。
若人們固守這一生活模式,其結果往往是“亡羊補牢”。雖說不晚,但畢竟已給身體帶來了危害。近年來,醫學界有人倡導一種與人們的生活習慣相反的逆行養生法,即不累也休息、不渴也飲水、無便也入廁、無病也求醫。實踐證明,這也是一種積極、主動的養生方法。
不累也休息
人對勞累的承受能力是有限度的,當勞累超過極限,健康就要受到損害。不累也休息,這是一種積極的休息方式,比起累了再休息更有利于身體健康。當人感到勞累時,體內的代謝廢物如乳酸、二氧化碳等積累較多,短暫的休息不能完全清除這些廢物,日積月累,便可能積勞成疾。
相反,當人尚未感到勞累時就主動休息,體內積存的廢物較少,很容易將廢物排出體外,使體力得到恢復,精力更加充沛。科學實驗證明,主動休息能發揮和協調全身各器官的功能,提高人體免疫水平和抗病能力,特別有助于防范勞累的產生,做到勞動、健身兩不誤。
不渴也喝水
水是人體必需的六大營養素之一。水在維持人的生命活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醫學研究表明,飲水不足,影響新陳代謝,影響血液循環,使器官的功能降低,毒性物質增多,成為各種疾病的溫床。渴感一旦產生,表明體內缺水已達到一定的程度。特別是老年人機體反應遲鈍,不飲水也無口渴的感覺,更易導致多種疾病的發生。因此,人要多喝水、勤喝水。主動飲水是保證老年人身體健康的重要舉措。
無便也入廁
“欲得長生,腸中常清;欲得不死,腸中無屎”。要做到“腸中常清”,除了飲食調節、預防和治療消化系統疾病外,還應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中老年人由于器官老化、功能下降、腹壓降低,一般都患有便秘疾病。應堅持定期排便,即使無便也要到廁所蹲一蹲,養成習慣,形成條件反射,對于緩解便秘、促進健康長壽具有重要作用。
無病也求醫
主動檢查身體,是近年來人們養生保健出現的一種新時尚,這是人們自我保健意識增強的標志。注意隨時觀察自身的健康狀況,堅持“預防勝下治療”“病向淺中醫”的原則,有病就醫,無病就防,這對健康長壽是十分必要的。
標簽: